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术后2周、术后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术后2周、术后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彭娜 《当代护士》2018,(2):69-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对策及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肌肉训练。结果研究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关节脱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以及畸形等方面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肌肉训练等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髋关节脱位发生风险,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曙静  刘梅  禹茜  王丽元  吴莉  朱静  杨菁  陈曦  尹春艳  金蕾 《全科护理》2020,18(15):1840-1842
[目的]加强对病人术后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和管理,缓解病人活动时的疼痛,促进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下床。[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由疼痛管理小组予疼痛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术后床上活动时和下床活动时疼痛评估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行走距离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5.44±26.28)h和(70.28±31.42)h(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首次下床行走距离分别为(2.64±0.57)m和(2.01±0.55)m(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床上活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87±0.97)和(4.18±0.91)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97±1.13)分和(7.89±1.38)分(P<0.05)。[结论]完善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活动时的疼痛评估和管理,能够缓解病人活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同时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许文  赵薇  张攀 《齐鲁护理杂志》2022,(14):122-124
目的:探讨递增-递进式量化康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递增-递进式量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巴塞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标(MB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递增-递进式量化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防三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7—12月收治的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活动时疼痛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出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脱位、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防三位"护理不仅有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关节30°背屈运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和踝关节30°背屈运动,两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术前、术后7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术前、术后3、7d疼痛水平;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DVT、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踝关节30°背屈运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利于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缓解疼痛,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张艳霞  王丽娜 《全科护理》2023,(30):4309-43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早期下床活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98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改善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5 d、4~6周、12周的髋关节功能(P<0.05);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假体脱位、便秘并发症发生率(P<0.05),但不能降低髋部骨折发生率(P>0.05);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P<0.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改善病人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教学反馈法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锻炼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11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反馈法,比较两组功能锻炼规范等级、疼痛程度及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48、96 h功能锻炼规范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Harri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锻炼指导实施教学反馈法,可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早期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平均住院天数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7 d、14 d及1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平衡功能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人工关节脱位发生。结论 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早期快速康复干预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后早期康复路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Harris各项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畸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路径进行渐进式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术后早期恢复,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6例分为对照组(68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8例,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术后90 d。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锻炼依从性、髋关节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锻炼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髋关节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后,可减轻术后疼痛,进一步增强患者锻炼依从性,有助于髋关节功能康复,并发症风险较小,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在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Harris评分、ADL评分高于护理前,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为(12.46±3.08)d,短于对照组的(18.63±3.58)d(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DVT的发生,有效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QCC活动小组,以“提高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为主题,对51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差的原因,设定改善目标值,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较前提高(P<0.05)。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心脏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增强了圈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0例、对照组120例。2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加强术后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指导。结果试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8.4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1);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试验组好评率(89.2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1)。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胡焕婵 《全科护理》2013,(35):3272-3273
[目的]观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下床护理干预,手术后3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两组病人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未康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可提高康复效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黄菲菲  阙纤沣 《全科护理》2021,19(36):5093-5096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量化卡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使用功能锻炼量化卡进行锻炼.对比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量化卡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可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病人共45例,术后传统时间下床活动的病人38例,比较两组间患者输液天数、平均住院日以及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早下床组术后平均输液天数缩短了4.4d,平均住院日减少了3.09d,且并发症明显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THR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病人给予一般护理,分别在术后4周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定.[结果]除吃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修饰、用厕、转移、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一般护理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肝血管瘤腹腔镜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实验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均逐渐改善(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且实验组术后2 d、3 d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手术前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术后早期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扶助行器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1),平均住院天数更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可减少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其早日下床活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