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钛合金听骨Ⅰ期听骨链重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在鼓室成形术中Ⅰ期听力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Ⅰ期听骨链重建术的病例,从中筛选具有完整中长期随访资料者106例(107耳),根据应用钛合金为全部听骨赝复物( 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或部分听骨赝复物(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将其分为PORP组(86耳)和TORP组(21耳),随访6至30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后0.5、1、2、4 k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及术后听力重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9.0±12.6)dBHL,术后为(31.3 ±7.1)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7.7 dBHL.T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8.5 ±4.8)dBHL,术后为(29.4 ±4.7)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9.1 dBHL.P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7.0±7.1)dB,术后为(14.5 ±4.6)dB,气骨导差闭合12.5 dB.T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9.1 ±7.2)dB,术后为(16.3 ±4.2)dB,术后气骨导差闭合12.9 dB.两组听力重建的成功率分别为83.7%和71.4%.两组在听力提高、气骨导差闭合、听力重建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听骨假体排出率为0.9%( 1/107).结论 应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行鼓室成形术Ⅰ期听力重建,可有效提高听力,其排异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41例(41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31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P)10例,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41耳术前0.5~4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6.32±6.53dB HL,术后为41.28±7.62dB HL,较术前降低15.0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BG)为30.01±6.11dB,术后为15.47±5.41dB,较术前缩小14.5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耳术后ABG小于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82.93%(34/41)。所有手术耳术后均干耳。结论钛人工听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效果好,是适合于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的理想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典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其术后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患者34例(34耳),患者均有听骨链破坏而镫骨结构完整,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直接连接,根据术中是否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分为两组, 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Ⅲ型组)11例和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ORP组)23例。分别比较两组术后0.5、1、2和4 kHz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Ⅲ型组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6.59±16.60 dB HL,术后为34.89±10.34 dB HL,气导听阈提高11.70±19.30 dB HL;P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4.23±12.31 dB HL,术后为37.08±14.36 dB HL,提高7.14±14.39 dB HL;Ⅲ型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为23.98±13.08 dB HL,术后为16.25±6.98 dB HL,缩小7.73±14.93 dB HL;PORP型组术前平均ABG为26.58±10.27 dB HL,术后为19.40±13.28 dB HL,缩小7.17±13.63 dB HL。两组患者在气导听阈提高值及ABG缩小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如果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形成连接,可以予以保留,短期随访术后听力水平与植入PORP重建听骨链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方法对510例(520耳)行人工听骨植入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8例(150耳)采用全人工听骨植入(TORP)(TORP组),362例(370耳)采用部分人工听骨植入(PORP)(PORP组),比较TORP组和PORP组术后听力疗效。结果TORP组及PORP组术后12个月的听力分别与术前相比,0.25~4 kHz气导平均听阈和气骨导差均有改善(P<0.05),但术后骨导听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听骨链重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P组及PORP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骨导平均听阈、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P和PORP均可有效改善伴听骨链破坏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后听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鼓膜张肌腱的完整性对鼓室成形术后鼓膜形态及听力重建效果的影响,为术中鼓膜张肌腱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鼓膜张肌腱完整与否及植入听骨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鼓膜张肌腱完整组80例[植入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45例,全听骨赝复物(TORP)35例],鼓膜张肌腱离断组65例(植入 PORP 34例,TORP 31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3个月时鼓膜形态及术后6个月时听力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鼓膜形态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时,鼓膜张肌腱完整组鼓膜形态接近正常者的比例(81.25%,65/80)明显高于离断组(52.31%,34/65)。术后6个月时鼓膜张肌腱完整组(植入 PORP)0.5~4 kHz 气导平均听阈(27.48±10.02 dB HL)和气骨导差(13.57±6.36 dB)均好于鼓膜张肌腱离断组(分别为32.36±9.34 dB HL 和25.73±7.44 dB)。植入 TORP 的鼓膜张肌腱完整组0.5~4 kHz气导平均听阈(28.76±7.14 dB HL)和气骨导差(21.02±5.48 dB)也均好于鼓膜张肌腱断离组(分别为39.93±5.12 dB HL 和31.41±6.25 dB)。结论鼓膜张肌腱的完整有利于维持鼓室成形术后鼓膜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听力重建术中保留鼓膜张肌腱对术后听力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耳甲腔成形术在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病变切除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胆脂瘤中耳炎患者77例,其中41例(41耳) (治疗组)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36例(36耳)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 3 年追踪观察两组患者干耳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5.66±8.40 dB HL,骨气导差为26.05±8.1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3.55±7.10 dB HL,骨气导差为10.79±5.52 dB.平均干耳时间24.25± 5.37天,治愈率100%.未发生外耳道狭窄.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3.78±9.25 dB HL,骨气导差为25.65±8.5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9.33±8.32 dB HL,骨气导差为17.10±6.62 dB,12例发生外耳道狭窄,其中有8例胆脂瘤复发,干耳时间32.35±15.60天.结论 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传导性聋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1月间,36例(40耳)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术前听力检查语言频率(0.5、1、2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9.7±16.5 dB HL,气骨导差平均为42.1±15.8 dB.根据听骨链的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鼓室成形术,Ib型10耳,IIIa型6耳,IIIb型11耳,IV型13耳.结果 根据鼓室探查所见,先天性听骨链畸形25耳(62.5%),砧镫关节松弛7耳(17.5%),鼓室硬化症6耳(15%),早期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2耳(5%).以术后语言频率气骨导差缩小大于15 dB或气导听阈小于40 dB HL为手术有效标准,36耳有效,有效率为90%(36/40),术后语言频率听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病史、体检、听力学检查、颞骨CT检查并结合术中探查的听骨链病变的类型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鼓室成形术治疗传导性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钛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Ⅰ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情况,为钛人工听骨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99例(耳)使用钛人工听骨进行I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对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手术方法均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视上鼓室外侧壁(桥)保留与否和植入人工听骨类型的不同,将术后听力结果随访完整的112例病例分为三组:组一:留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二: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PORP;组三:断桥鼓室成形术,植入TORP。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1年,术后气骨导差≤20dB者共43例,其中植入部分人工听骨(PORP)42例,植入全人工听骨(TORP)1例。组一与组二比较,术后气骨导差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组之间术前与术后气骨导差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植入PORP组比植入TORP组术后气骨导差改善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无胆脂瘤复发,3例人工听骨排出。结论手术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无关,植入的方式与术后听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钛质人工听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听力的改善作用。方法51例53耳胆脂瘤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I期鼓室成形术,分为两组:人工听骨组28耳,术中使用Spiggle&Theis钛质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21耳,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 7耳);非人工听骨组25耳,未使用人工听骨单纯行鼓室成形IIIa型术式。随访1~3年,纯音测听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钛质人工听骨组术前ABG(36.9±11.6)dB,术后(22.4±11.8)dB,平均缩小(13.44±8.8)d B,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6 1 9 3,P<0.01),无1例出现听骨脱出;非人工听骨组术前ABG(38.5±12.3)dB,术后(31.3±14.4)dB,平均缩小(7.28±8.7)dB,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钛质人工听骨组听力提高水平明显优于非人工听骨组,差异有显著性(t=2.3015,P<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使用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能够提高患者听力,钛质人工听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脱出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听力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 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乳突切开术并一期行听骨链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11-06期间在我科住院行乳突切开术并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手术并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39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置入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者91例,置入全听骨赝复物(TORP)者48例,随访时间为2~5年,纯音测听法(PTA)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听力,比较手术前后的气导听阈(0.5、1.0、2.0、4.0kHz四个频率气导之平均值)及气骨导差(ABG),分析钛人工听骨在同期听骨链重建术的听力重建效果。术后ABG≤20dB为听力提高有效。结果:PORP植入患者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53.97±11.32)dB,术后为(36.80土11.68)dB,平均降低(17.17±5.79)dB;术前ABG平均为(31.84±6.17)dB,术后为(15.13±7.22)dB,平均缩小(16.71±5.50)dB;TORP组患者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58.05±11.35)dB,术后为(44.53±13.15)dB,平均降低(13.52±7.81)dB;术前ABG平均为(35.67±5.73)dB,术后为(21.48±7.01)dB,平均缩小(14.18±7.53)dB;各组术前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PORP组术后ABG≤20dB者(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68例,有效率为74.73%;TORP组术后ABG≤20dB者共26例,有效率为54.13%;总有效率为68.6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切开术并同期钛人工听骨植入取得了良好的听力效果,PORP比TORP的听力改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鼓室填塞术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2015年对100例(10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中均采用自体骨粉填塞上鼓室,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阈,随访1~5年,观察术后术腔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100例(100耳)中,术后1~6月发生术腔感染5耳,术后1年再次发生内陷袋1耳;0.5、1、2 kHz气导纯音平均听阈由术前的43.2±2.3 dB HL下降至术后的29.8±1.7 dB HL(P<0.01),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10.6±0.5 dB (P<0.01).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上鼓室自体骨粉填塞可以防止术后内陷袋再次形成,术后听力恢复满意,但前提是必须彻底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在闭合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质与陶瓷人工听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闭合式鼓室成形术150例(15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钛质听骨组122例(127耳),陶瓷听骨组28例(28耳),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air bone gap,ABG)。结果钛质听骨组术后12个月术耳听力提高>15dB者117耳(92.13%),ABG≤20dB者106耳,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8.22±4.83、41.82±6.83dB HL,ABG分别为28.57±5.88、13.27±5.82dB,手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听力重建成功率达83.46%(106/127);陶瓷听骨组听力提高>15dB者5耳(17.86%),ABG≤20dB者3耳(10.71%),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7.26±5.32、50.67±5.38dB HL,ABG分别为27.95±6.24、21.85±6.54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重建成功率为10.71%(3/28)。钛质听骨组疗效明显优于陶瓷听骨组(P<0.05)。结论闭合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质人工听骨行听力重建较陶瓷人工听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的开放式IIIa型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改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16耳)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接受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自体砧骨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后随访3-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指标为手术前后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所有均达到干耳。纯音气导听阈从术前的45.2到干耳。降至术后的30.6的干耳。纯音气导听阈(P<0.05)。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3.1、术后7dB及19.8、术后7dB分别为从术前的析,其中气骨导差小于20dB者占62.5%(10/16)。结论在本组病例中,以自体砧骨行听骨链重建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获得了较好的近期听力改善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见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和脱位的诊断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8例(8耳)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其中6例为单侧传导性聋,2例混合性聋且以传导性为主;8耳均行鼓室探查,并行听骨链重建术,其中1耳行全听骨(TORP)重建术,4耳行部分听骨(PORP)重建术,2耳行听骨链复位,1耳用人工砧骨重建,通过术前术后气骨导差比较疗效。结果:术前听力检查示平均气骨导差为42.9dB,术后3周平均气骨导差为22.3dB,较术前缩小20.6dB(t=22.10,P<0.01),术后6~8个月平均气骨导差为18.6dB,较术前缩小24.3dB(t=12.813,P<0.01)。结论: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或脱位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不同听骨链重建术可以明显提高听力,治疗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和耳内镜手术效果分析。方法 对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行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测试,并对听骨链畸形根据Cremers Classification分型,对各个分型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35例(38耳)均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其中13耳行人工镫骨置换术,17耳行鼓室成形Ⅱ型术,8耳行鼓室成形Ⅲ型术。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气骨导差变化来分析术后效果。结果 析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2000 Hz骨导听阈处有明显听阈下降。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11耳为镫骨底板固定(Ⅱa),占29.0%,平均气骨导差为(44.6±7.5)dB HL。2耳为镫骨底板固定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Ⅱb),占5.3%,平均气骨导差为(42.9±8.9)dB HL。17耳为镫骨畸形但底板可活动(Ⅲa),占44.7%,平均气骨导差为(37.8±9.7)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b),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4.1±10.6)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锤砧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c),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9.0±7.8)dB HL。耳内镜术后3个月,行人工镫骨置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1.0±11.4)dB HL,较术前缩小(24.0±11.1)dB HL;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17.1±10.5)dB HL,较术前缩小(20.0±8.3)dB HL;行Ⅲ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2.0±14.1)dB HL,较 术前缩小(20.0±13.0)dB HL。结论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中,2000 Hz骨导听阈有明显的听阈下降,在听力图上呈现与耳硬化症相似的V型切迹形状。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分型中,先天性镫骨底板活动伴听小骨畸形为常见。采用耳内镜下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听力,缩小气骨导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鼓室硬化镫骨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4年于我科手术且资料完整的鼓室硬化镫骨固定病例56例(62耳),按Wielinga分型Ⅲ型40耳;Ⅳ型22耳,其中镫骨撼动术15耳(Ⅲ型12耳、Ⅳ型3耳)、全人工听骨赝复物(tatol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重建听骨链25耳(Ⅲ型16耳、Ⅳ型9耳)、自制Teflon小柱活塞型人工镫骨(Piston)重建听骨链22耳(Ⅲ型14耳、Ⅳ型8耳)。术后随访1~5年,分析患者言语频率(0.5、1、2kHz)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鼓室硬化Ⅲ型、Ⅳ型患者术前言语频率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镫骨撼动组、TORP组、Piston组术前3组病例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3组病例平均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年Piston组在纯音气导阈值及气骨导差方面疗效优于TO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鼓室硬化镫骨固定无论锤、砧骨固定与否,最好去除锤骨头及砧骨,予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镫骨足板造孔术是安全的,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对3 1例用钛质人工听骨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访3-6个月。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得出气骨导阈值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后气导的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结果 3 1例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及听骨脱出,有1例在术后2个月时发生感染。31耳术前气导听力30.00~88.75dB,平均为(59.27±15.67)dB,术后气导平均听力为(43.10±14.64)d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导听力为10.00~43.75dB,平均为(23.06±9.18)dB,术后骨导平均听力为(22.82±7.49)d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气骨导差(ABG)为11.25~62..5dB,平均为(36.21±11.88)dB,术后ABG平均为(19.40±12.92)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dB且ABG较术前缩小15dB为听力提高有效,共有13耳,有效率为41.94%(13/31)。结论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听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排除率低,在有听骨链破坏行Ⅰ期鼓室成形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施行的中耳炎手术中,接受人工听骨部分赝复物——多孔聚乙烯听骨赝复物(Partialossicularreplacementprostheses,PORP,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进行听骨链重建的患者42例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8例(38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疗效分析。计算语言频率(0.5,1,2kHz)气导平均听力及气骨导差,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和PORP植入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38耳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但术后3个月时发现2例听骨脱出(均为术中人工听骨表面未置软骨片者)。38耳术前气导听力33.75~68.5dBHL,平均为(56.82±13.64)dB;骨导听力0~47.5dB,平均为(20.217±12.099)dB;术后气导听力平均为(34.23±15.04)dB,与术前相比t=3.682,P〈0.01。术前气骨导差(ABG)16.25~62.5dB,平均(36.625+12.189)dB,其中21-30dB的9耳,〉30dB的24耳。术后ABG平均为(21.064±12.243)dB,与术前相比较,t=5.552,P〈0.01。其中术后ABG差≤20dB的19耳,20~30dB的9耳,〉30dB的8耳。术后ABG≤20dB者及ABG较术前缩小15dB者(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28耳,总有效率为76-3%。结论PORP是一种可在听骨链重建中推广的人工听骨材料,术后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但应注意避免术后听骨脱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80例(80耳)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乳突腔填塞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填塞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乳突腔,重建外耳道后壁,对照组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和听力提高程度.结果 填塞组术后重建的外耳道后壁无塌陷,较正常外耳道形态稍宽大,且无明显上皮样耵聍堆积;填塞组和对照组干耳时间分别为32.46±7.32天和49.62±6.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塞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4.26±7.18 dB HL,气骨导差25.41±7.40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6.56±6.24 dB HL,气骨导差13.27±5.42 dB,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5.41±6.35 dB HL,气骨导差24.65±8.16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35.87±5.26 dB HL,气骨导差19.05±5.85 dB,填塞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听力均提高(P<0.05),填塞组术后3个月气导听力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且气骨导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有助于缩小术后乳突残腔及形成光滑的外耳道,有利于改善听力,缩短干耳时间,避免长期反复清理术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