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时机的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a O2、Pa CO2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Pa O2、Pa CO2数据统计学对比显示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的Pa O2,改善患者肺通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早期呼吸机进行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PAO2、PACO2、PH以及SAO2指标水平较之对照组均与显著差异,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2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早期呼吸机进行临床诊疗,其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高,因而,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05-1706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运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呼吸机相关参数、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潮气量、PEEP、气道平台压等呼吸机相关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参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V8呼吸机自适应支持通气+iV-Cycle智能同步技术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ARDS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自适应支持通气(AMV)模式,n=35]和观察组(AMV+iV-Cycle模式,n=35)。两组患者均采用V8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予AMV模式通气48h,观察组予AMV+iV-Cycle模式通气48h。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报警次数和人工操作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患者血气指标的改善无明显区别(P>0.05),表明二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可显著降低呼吸机报警次数和人工操作次数(P<0.05)。结论:V8呼吸机自适应支持通气+iV-Cycle智能同步技术模式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龙海 《现代保健》2012,(12):25-26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54例急性左心衰伴呼吸困难患者作为样本进行本次研究,2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27例研究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纳肽与脑钠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左心衰伴呼吸困难患者来说,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各项生理指标,降低患者心纳肽与脑钠肽水平,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新生儿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新生儿用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疗法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器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PaCO2与PaO2)、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尽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显著缩短新生儿器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对新生儿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而且观察组还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朱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肺内源性组35例和肺外源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感染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死亡率和住ICU期间总死亡率。结果肺内源性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14.11±3.19) vs (10.89±2.81)、(12.81±2.88) vs(6.92±1.9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1周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患者,(25.71%vs 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住ICU期间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比较,34.29%vs 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需针对患者不同发病原因采取对症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9.
曾柳 《现代保健》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因急腹症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39例,对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患者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其血气分析数据明显得到改善,血氧饱和度以及氧气分压分别为(92.1.±6.1)%和(93.0±3.1)mmHg。其中29例患者通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其呼吸窘迫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4.4%。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腹症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予以比较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研究选取的2015年6月-2016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5例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根据分组分别按照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和连续性气道通气联合压力支持两种机械通气模式予以治疗,并对其疗效及治疗后气血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分为95.3%和95.2%,观察1组和观察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研究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及PaO2/FiO2等气血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气血指标相近,可根据技术水平和临床特点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固尔舒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用药不同分2组:治疗组(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舒100 mg/(kg·次),对照组(30例)使用盐酸氨溴索15 mg/(kg·d),分2次静脉泵人,2组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1h,2组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2~24 h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内2组患儿治疗前血气指标变化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a/A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4.9±3.4)d]低于对照组[(7.3±4.1)d,t=2.17,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33,P〈0.05),虽肺出血、气胸及病死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组肺部病变改善明显(P〈0.05).结论 固尔舒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优于盐酸氨溴索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具有肺部病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医院ICU收治的5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病例,同期选取5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ICU急救治疗,将最终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ICU急救、机械通气、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最终病死率较低,两组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由于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的肺损伤程度相对于更加严重,因此在相同治疗方案下外源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类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更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呼吸机治疗的肺保护性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和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患儿的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83.33%,P<0.05;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8.33%,P<0.05;血气指标比较,PO2、PCO2、pH治疗前后差异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O2、PCO2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两组患儿的通气、用氧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的结果为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快速地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对患儿肺部产生的损伤,还可以减少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保障,可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滤机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滤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离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钾离子、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滤机治疗有助于改善尿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6%;研究组的死亡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及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谭廷墨 《智慧健康》2022,(30):106-110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氨溴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氨溴索+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氨溴索联合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可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氧疗依赖性与气管插管率,且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分析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具体分析评价各项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血压、呼吸频率与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值较接近,组间数据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半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与心率、二氧化碳分压、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氧分压、pH值、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接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运用呼吸机实施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成功率为93.8%,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分压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呼吸机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