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4种清洗管腔器械方法的清洗质量.方法 4种清洗方法分别为普通法(A组),普通超声波法(B组),保湿超声波法(C组),刷洗、冲洗超声波法(D组);每组分别随机清洗218件管腔器械,比较各组目测、5倍放大镜、棉签、白纱布、潜血试验、菌落数及内毒素检测合格率.结果 A、B、C、D组合格率目测分别为47.7%、55.0%、97.2%、99.1%,5倍放大镜分别为35.8%、44.0%、94.5%、95.4%,白纱布分别为33.0%、41.3%、93.6%、96.3%,棉签为30.7%、41.3%、92.7%、91.7%,潜血试验分别为56.7%、70.0%、95.0%、96.7%,菌落数分别为43.3%、76.7%、100.0%、100.0%,内毒素分别为33.3%、86.7%、100.0%、100.0%.结论 刷洗、冲洗超声波法比另外3种清洗法更能有效清除管腔器械上的污物;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管腔器械采取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的200件给予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的管腔器械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200件给予常规清洗质量管理的管腔器械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清洗洁净合格率与细菌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清洗洁净合格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1);观察组的检测带菌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P<0.01)。结论对管腔器械实施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清洗质量,降低管腔器械腔内带菌率,达到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不同质量评价方法对相关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过的300件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在样本选取后,均予以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设为A组)、杰力试纸检测法(设为B组),以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设为C组)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三种检验方法下的整体检验合格率以及器械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返洗率。结果:在采用不同检测方式检查后,三种检测方式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A组99.00%、B组90.67%、C组7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验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可见A组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比较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可见,三组检验在器械外表面、螺纹接口处的检验合格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器械管腔内壁检验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检验合格率明显低于A、B组。三种检测方式的返洗率分别为:A组13.67%、B组9.67%、C组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返洗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管腔类器械不同高效清洗方法的效果。对象目的器械是妇科人流的吸宫管及手术用的吸引器头。方法基于实践应用原则,以超声波清洗、多酶原液涮洗和全自动清洗组合为不同试验组,以超声波清洗+手工刷洗为对照组,通过蛋白残留测试法结合白通条测试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超声波清洗+多酶原液涮洗+全自动清洗最耗时但效果最佳;超声波清洗+全自动清洗效率高损耗小而适用于敏感器械;多酶原液涮洗+全自动清洗效果接近对照组,也能有效清除血液、组织液等污垢。结论针对各科室管腔类器械清洗要求,可采用不同高效清洗方法取代传统手工清洗。  相似文献   

5.
管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腔器械是手术常用器械之一,其清洗消毒也是供应室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因此,加强管腔器械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重要性。我院于2009年1月实行集中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领导重视以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发布的行业标准为前提,对消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毒供应科术后污染的管腔器械(腰椎吸引头、妇科吸引头)800套,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A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日常工作的常规清洗(流动水进行冲洗、刷洗,高压水枪冲洗,最后采用超声机上机清洗); B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进行处理后常规清洗;C组器械下手术台后隔夜放置8 h后常规清洗;D组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进行预处理,隔夜放置8 h后常规清洗。采用目测法、白通条法、潜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检测以及五倍放大镜目测分别比较四组清洗合格率。结果 目测法、白通条法、潜血试验、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四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9、70.360、 50.904、67.932,均P<0.001),且B组>D组>A组>C组。五倍放大镜目测结果显示,四组清洗合格率比较,B、D两组数据相当,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均高于A、C两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腔器械下手术台后立即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预处理,清洗质量高于隔夜处理以及未采用泡沫型预处理保湿剂预处理的清洗质量,故及时清洗并采用恰当的预处理方法,可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实用、经济、安全的方法用于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对同样的器械进行规范的流程清洗后,分别使用白纱布法(A组)、白通条法(B组)以及EndoCheckTM蛋白检测试剂法(C组),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并比较3种方法的成本与操作性。结果 A组阳性率为5.00%,B组阳性率为3.17%,C组阳性率为13.33%,C组灵敏度最高,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腔类器械的日常清洗效果检测可以使用白纱布法或白通条法进行,同时应该定期使用蛋白检测试剂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使管腔器械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手术,本文简要介绍了管腔器械清洗的问题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管腔类金属器械清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和改进管腔类金属器械清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金属宫腔刮吸器分为A组(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B组(传统手工清洗法),并对两种清洗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超声震荡加酶清洗组合格率明显高于传统手工清洗组(P<0.05)。结论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能有效清除金属管腔内的血液污垢,可取代传统手工清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管道镜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干燥后的400件(铜质200件,不锈钢质200件)脑吸引器,按照清洗质量检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管道镜组,每组各100件铜质和100件不锈钢质脑吸引器,常规组采用气枪吹气法对脑吸引器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管道镜组采用管道镜进行清洗质量检测,对比两组不合格器械检出率。结果:管道镜组200件脑吸引器清洗消毒干燥后41件清洗不合格,159件清洗合格,不合格率为20.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4,P<0.05);管道镜组41件清洗不合格器械中铜质脑吸引器不合格检出率为78.05%,明显高于不锈钢脑吸引器不合格检出率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04,P<0.05)。结论:管道镜相对于气枪吹气法更适用于管腔器械的日常清洗质量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不合格器械检出率;铜质脑吸引器相对于不锈钢材质脑吸引器,其管腔内更易于积聚残留物,清洗消毒干燥流程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颜培巧  张伟 《医疗装备》2023,(22):44-46+49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法清洗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的效果,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的568件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进行机械喷淋式清洗(193件,机械组)、手工清洗(171件,手工组)、减压沸腾式清洗(204件,减压组)。比较3组清洗合格率。结果 机械组、手工组、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48.20%、81.87%、8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87,P<0.05)。机械组与手工组、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7、70.120,P<0.05);手工组与减压组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5,P>0.05)。结论 机械喷淋式清洗对胸腔镜手术用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较差,手工清洗、减压沸腾式清洗的效果相当。但手工清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清洗效果难以保证。减压沸腾式清洗操作简便,工作效率更高,清洗流程固定,清洗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可加快管腔器械的周转效率和使用频率,同时可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将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分为非管腔器械和管腔器械两类,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A)、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C)三种清洗方法进行处理,运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非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8.75%、95.71%、96.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非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6.47%、98.75%、91.5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7,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 (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前两种方法能有效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PDCA循环提高外来管腔类器械的清洗率作用。方法:选择外来管腔类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根据管理措施不同分组,常规管理100件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100件为研究组,将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器械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医师器械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外来管腔类器械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管理效果与清洗效果,获得较高的医师使用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清洗及检测流程,进而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1方法 1.1 清洗前准备 修订现有清洗程序做到定专人清洗、定标准清洗、定步骤检查、定专人管理.同时制作简要的清洗及职业暴露处理等流程图粘贴于去污区,方便人员及时学习与防范.每日助理护士需于清洗工作开始前清洁消毒各清洗槽、检查超声清洗器等设备性能、准备各种腔镜清洗用具及清洗润滑保养剂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腔镜器械清洗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消毒供应中心于2013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回顾性调查改善前1 311件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确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拟定对策,采用PDCA循环法实施对策并进行清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调查改善后1 437件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改善前进行比较并计算达标率,进行效果确认。结果改善前调查腔镜器械1 311件,清洗合格847件,合格率64.61%;改善后调查1 437件,合格1 315件,合格率91.51%,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达标率为110.47%。结论品管圈的运用显著提高了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促进了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真空超声清洗机结合去生物膜清洗剂的清洗效果,改进清洗质量,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医院在用的1800件管腔器械,按照清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工清洗+普通含酶清洗剂组、手工清洗+去生物膜含酶清洗剂组、真空超声清洗+普通含酶清洗剂组以及真空超声清洗+去生物膜含酶清洗剂组,每组管腔器械450件.对4组清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