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应用于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经手术治疗后放疗的52例脑胶质瘤患者,对进行放疗治疗后影像检查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MRI以及PWI检查,测量病灶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 CBVmax)数值,并分析PWI技术对脑胶质瘤以及放射性损伤两者的鉴别价值。结果在52例患者中,其中30例属于脑胶质瘤复发,其余22例则是放射性损伤,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是38.46%,复发病灶r CBVmax为(2.51±1.54),放射性损伤r CBVmax仅有(0.68±0.37),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PWI检查中发现诊断准确率高达80.77%,和MRI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有显著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若不能有效鉴别放射性损伤以及复发,可以在MRI检查基础上再予PWI技术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以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记录影像学特征,对脑血容量中位数最大值(rCBVmax)、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ADCmin)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有15例患者复发,其胶质瘤复发率为22.06%,其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为8.82%(6例);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rCBVmax、ADCmin值有明显差异(P<0.05),ADCmean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行MRI检查临床效果较好,可准确鉴别胶质瘤复发与反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日趋成熟.现就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进行肝脏肿瘤良恶性筛查的108例患者,全部给予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或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将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此外,对比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观察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结果:对比病理结果,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良性肿瘤检出率、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7.50%(78/80)、92.86%(26/28),灵敏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92.86%(26/28)。肝细胞癌的ADC值低于肝转移癌但不明显,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均低于肝血管瘤,P<0.05。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T1WI信号、T2WI信号、ADC图像一致性、伴有的征象均有明显不同。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高,可通过ADC值和声像特征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评估脑白质损伤(WMD)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10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早产儿有无WMD将其分为WMD组(35例)和非WMD组(72例),均予以DWI与aEEG检查。对比两组早产儿额叶、基底叶、背侧丘脑、内囊后肢、放射冠等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两组早产儿aEEG各参数评分,包括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波谱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及总分;评估ADC值、FA值及aEEG评分诊断WMD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WMD组早产儿额叶、基底叶、背侧丘脑、内囊后肢、放射冠等部位的ADC值均高于非W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0,t=6.788,t=3.786,t=2.953,t=5.339;P<0.05),而WMD组额叶、基底叶、背侧丘脑、内囊后肢以及放射冠等部位的FA值均低于非W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t=4.005,t=5.038,t=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T2 mapping成像3种新型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骨性关节炎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5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3.0T MR成像系统进行DWI、DTI和T2 mapping成像技术,测量膝关节股骨及胫骨的内外侧软骨面和髌骨软骨面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和弛豫时间(T2)值,并进行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结果:健康对照组均为0级正常软骨,观察组软骨损伤Ⅰ级16例(占17.39%),Ⅱ级38例(占41.30%),Ⅲ级24例(占26.09%),Ⅳ级14例(占15.22%)。观察组在股骨内侧面、股骨外侧面、胫骨内侧面、胫骨外侧面和髌骨面的ADC值和T2值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DC值=16.679,t=14.538,t=17.055,t=11.612,t=10.930;tT2值=25.104,t=29.683,t=17.866,t=16.527,t=24.424;P<0.05);FA值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54,t=17.773,t=16.010,t=17.101,t=17.079;P<0.05)。结论:DWI、DTI及T2 mapping成像,对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脑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脑胶质瘤的MRI的影像表现,低级别胶质瘤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高级别胶质瘤T1、T2为混杂信号。脑胶质瘤的MRS的影像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的级别高低决定,高低级别的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NAA/Cho比值存在显着差异(P<0.01)。MR灌注图像上可见CBV较高的区域是肿瘤实质,同时相应区域的MTT延长,水肿带MTT略升高,CBV明显下降。PWI的CBV图像上,血供丰富的区域为复发的肿瘤组织,相比T1强化区域,对肿瘤实质定位更精确。结论脑胶质瘤的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灌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及3D-ASL在各级脑胶质瘤分级中的方式与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20年1月,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在术后通过病理组织证实为脑胶质瘤。所有患者统一采取磁敏感加权成像及3D-ASL扫描诊断,收集患者在接受检测过程中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磁敏感信号评分,比较单独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与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3D-ASL诊断对不同脑胶质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高级别胶质肿瘤的磁敏感信号评分高达(2.17±0.81)分,低级别胶质肿瘤的磁敏感信号评分则为(0.79±0.38)分;可见胶质肿瘤级别越高,磁敏感信号评分越高,即高级别胶质瘤的磁敏感信号评分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3D-ASL诊断对脑胶质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和95%,均明显高于单独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的灵敏度69%和特异度79%,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患者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及3D-ASL联合进行诊断,对于患者胶质瘤内的血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 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例49 例,按照WHO 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 检查,均在MR 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单体素或多体素扫描,点分辨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 表现:肌酸(Cr) 轻度下降,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显著下降,胆碱(Cho) 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 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NAA/Cr 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 值呈负相关关系,Cho/Cr 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H-MRS 结合MRI 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 能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反映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预后不佳。绝大部分胶质瘤在术后数年内均将复发,这也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瘤周肿瘤细胞浸润区域是肿瘤复发高危区,本研究将其定义为肿瘤侵袭半暗带。依靠传统T1加权强化影像界定胶质瘤侵袭范围不够精确,多模态磁共振技术能够反映组织在分子弥散、血流灌注和代谢方面的差异,在鉴别肿瘤侵袭区、水肿区、正常脑组织区具有独特优势。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构建胶质瘤侵袭半暗带理论有助于实现胶质瘤的精准诊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为前列腺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考方向,保证理论知识的规范正确性。方法:随机纳入2009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期抽取100例无前列腺疾病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比较,在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检查结果中分析不同前列腺疾病与ADC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判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对观察组100例患者疾病病情诊断分析得到,当固定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0.100s/mm2时,其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诊断后得到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显示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大于b值为0.600s/mm2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b值为0.600、0.100s/mm2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60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超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图像信号的表现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以及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对弥散系数等。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信号均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高达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和T1WI、T2WI及FLAIR序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患侧弥散系数、健侧弥散系数以及相对弥散系数低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现(均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诊断胶质瘤中的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胶质瘤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1.5TMR磁共振成像系统,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与增强扫描。结果采取病例中,50例胶质瘤,10例脑脓肿,8例脑转移瘤;36例脑胶质瘤患者均为低信号,10例脑脓肿均为高信号,8例脑转移瘤为均匀高信号。脑脓肿与脑胶质瘤的坏死区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转移瘤与脑脓肿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诊断价值高,但对于脑转移瘤与脑脓肿的判断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内环行强化病灶:高级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脓肿鉴别诊断的意义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别测量共31例高级胶质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环行强化边缘区、中心坏死区、近灶周水肿区、远灶周水肿区的局部脑血流容积图(rCBV)、平均通时间图(rMTT)值进行比较。结果胶质瘤、单发转移瘤、脑脓肿近灶周水肿区的rrCBV及远灶周水肿区的rr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95,P<0.001;F=4.947,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对环行强化的高级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H-MRS在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放化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收集已行外科手术和/或放射治疗且临床疑为复发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26例,行单体素1H-MRS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或者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增强扫描和波谱分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例患者中共有12例诊断为肿瘤复发。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之间的Cho/Cr、Cho/NAA和NAA/Cr比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以Cho/Cr=2.5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96.2%。以Cho/NAA=3.42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92.9%。NAA/Cr比值在假性进展组高于复发组,以1.97为截断值,MRS诊断真性复发的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论 1H-MRS有助于鉴别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假性进展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郭瑾 《中国校医》2021,35(2):158-160
目的 探讨T2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9年4月疑似前列腺癌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进行T2(T2WI)加权成像检查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MRS),分析T2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波谱图像,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 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诊断胶质瘤中的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胶质瘤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1.5TMR磁共振成像系统,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与增强扫描。结果采取病例中,50例胶质瘤,10例脑脓肿,8例脑转移瘤;36例脑胶质瘤患者均为低信号,10例脑脓肿均为高信号,8例脑转移瘤为均匀高信号。脑脓肿与脑胶质瘤的坏死区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转移瘤与脑脓肿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诊断价值高,但对于脑转移瘤与脑脓肿的判断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何佳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85-1186
目的探讨MRI鉴别孤立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收集行磁共振检查的20例孤立脑转移瘤与25例高级别胶质瘤病例,从病变部位、信号强度、水肿程度、强化形态、出血情况和有无皮质征等征象对其磁共振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孤立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I征象中病变部位、水肿程度和皮质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46、0.015)。结论病变部位、水肿程度和皮质征可作为磁共振成像鉴别孤立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脑胶质瘤病人的术前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根据WHO2007标准,将脑肿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13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24例),比较ITSS分级、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TSS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15, P<0.001), 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04, P<0.001),不同级别脑胶质瘤ITSS分级与ADC值呈显著负相关(r=-0.612, P<0.001)。ADC值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ITSS分级。结论ITSS分级、ADC值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联合应用ITSS和ADC值可以显著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