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指不以自杀为目的,反复、故意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行为,包括自我切割、拉扯头发、烫伤及针扎等自伤方式[1].青少年是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2],发生率为17%~60%[3].NSSI的发生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社会功能产生深远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9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划分为伴NSSI行为组209例及不伴NSSI行为组6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本信息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评分等。筛选出自变量(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变量与患者NSSI行为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年级、既往疗效、自杀未遂史、伴精神病性症状、CDI评分、M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预测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方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为0.761~0.879,约登指数为0.48,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542。结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伴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检验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对儿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儿童青少年NSSI行为的认识与干预提供参考。NSSI行为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严重威胁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本文将对儿童青少年NSSI行为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分析辩证行为治疗(D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治疗中的有效性,以期为我国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NSSI行为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威胁,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精神卫生问题,目前对于NSSI行为的干预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BT在减少NSSI行为方面有效。本文从NSSI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DBT的概述及DBT在NSSI应用中的疗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非自杀性自伤(NSSI)对个体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这一高发人群中,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因素在青少年NSSI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NSSI进行综述,为NSSI的预防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越来越多见, 严重影响着患者, 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冲动特质、疼痛加工、奖赏环路、内源性阿片系统等在其生物基础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梳理上述4个方面与NSSI有关的研究证据和神经机制, 初步阐述NSSI可能的关键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一种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多见于青少年群体,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依恋对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理解个体的情绪调节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依恋、情绪调节、NSSI 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青少年NSSI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安徽省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中青少年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童年创伤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1)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占总人数69.5%,NSSI行为按频率高低依次为:故意掐伤自己、故意割伤自己(如用刀片、玻璃等)、故意用拳头打击硬物;NSSI行为功能依次为:缓解压力或焦虑的心情、应对悲伤或失望的情绪、有伤害自己的欲望且无法停止;2)伴NSSI组和不伴NSSI组在性别、父母婚姻、抑郁得分、童年期创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与抑郁严重程度、童年期创伤呈显著正相关(r=0.513、r=0.356,P<0.01);4)抑郁严重程度在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期创伤会影响青少年抑郁障碍抑郁严重程度进而增加出现NSSI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世界范围内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率为27.4%,需重视青少年NSSI行为,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的心理体验及需求,以期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INAHL、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并运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出46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汇总成10个类别,最终得到5个整合结果,包括人际关系冲突、学业压力与自我思想斗争、内心情感交织的自伤行为、爱能克服无助感以及调整与寻求积极应对。结论 青少年在发生NSSI行为前,往往可能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并且在人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在青少年中大量涌现, 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并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重复的NSSI被认为是一种成瘾行为, 与物质成瘾有很多相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如与多巴胺奖赏系统、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密切相关等。本文旨在对国内外NSSI行为成瘾特征的概况、机制、评估与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残(NSSI)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6例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NSSI行为问卷表结果将患者分为伴NSSI组(n=80)与不伴NSSI组(n=36),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结果伴NSSI组在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与不伴NSSI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年龄、年级、病程与不伴NSSI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伴NSSI组中NSSI行为发生频率较高,女性NSSI行为6次或以上的发生频率为44.44%,明显高于男性的19.23%(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是NS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性别、共病抑郁、学习压力、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瑶  况利 《四川精神卫生》2019,32(4):371-374
本文目的是对近年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汇总,并探讨青少年NSSI相关研究现状。NSSI在青少年中多发,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总结青少年的NSSI研究现状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青少年NSSI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为对其NSSI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2 2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1%(95%CI:43%~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36%(95%CI:22%~50%),高于男性NSSI行为发生率18%(95%CI:12%~24%);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7%(95%CI:38%~77%),高于无自杀意念者NSSI行为发生率4%(95%CI:0~8%);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  相似文献   

14.
<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不含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且不会导致死亡的行为[1]。NSSI在青少年中日益普遍,在社区人群中NSSI的比例为15%~32.7%[2-3],而在精神障碍人群中高达40%~87%[4-5]。且有研究提示到2020年估计有15~30百万的青少年将加入自伤行为行列[6-7],目前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的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8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偶数者为干预组(n=44),奇数者为对照组(n=44)。两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抑郁症疾病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WLST。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NSSI行为发生率、出院时HAMD-17评分减分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NSSI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2,P=0.001)。出院时,两组HAMD-17、GSES、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对照组)=-5.256、10.690、-21.220,t_(干预组)=-12.540、11.300、-32.840,P0.01),两组组间HAMD-17、GSES、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及HAMD-17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851、-12.809、-4.883,χ~2=75.990,P0.05或0.01)。结论 WLST可能有助于降低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减轻抑郁程度,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非自杀性自伤(NSSI)在临床及非临床样本中较为常见。自杀意念和NSSI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NSSI行为的存在可能是个体自杀未遂的先兆。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探讨表观遗传学机制与NSSI行为之间的关联。现就NSSI与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患者多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 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及NSSI行为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12月选取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6)。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MBFT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评定。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两组HAMD-24评分(F=69.621、15.428、29.623,P均?0.05)、OSI总评分(F=176.642、37.682、21.873,P均?0.05)、GSES评分...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少年常见NSSI特定和非特定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NSSI的重视,为后续研究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冲动性方面的特征,分析NSSI行为与冲动性的关系,以便早期识别有NSSI行为风险的患者并及时干预。方法 采取顺序入组的方式,选取在深圳市康宁医院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共53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有无NSSI行为,将患者分为伴NSSI行为组(n=30)和不伴NSSI行为组(n=23)。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评定患者抑郁情绪、自伤严重程度和冲动性。结果 伴NSSI行为组HAMD-17评分[(25.50±4.10)分vs.(21.43±4.64)分,t=3.379,P<0.01]、BIS-11运动冲动性[(51.67±15.95)分vs.(38.70±14.90)分,t=3.018,P<0.01]、认知冲动性[(52.75±13.22)分vs.(43.37±18.40)分,t=2.161,P<0.05]、无计划冲动性[(68.00±15.32)分vs.(50.76±21...  相似文献   

20.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青少年NSSI 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证据。现就青少年 NSSI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提 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