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且具有癌变倾向的疾病,主要发生于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湖南、台湾两省。OSF病因不明,咀嚼槟榔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咀嚼槟榔的频率越高、年限越长,越易患OSF。所有OSF患者都有咀嚼槟榔史,咀嚼槟榔还与口腔白斑、口腔癌发病高度相关。此外,OSF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免疫反应、胶原相关性基因,营养缺乏等有关。本文就OSF致病因素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 ,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有关 ,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OSF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够理想 ,本文将近年来OS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主要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过程复杂,癌变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咀嚼槟榔与OSF恶性进展、低氧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对OSF癌变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槟榔碱在口腔黏膜纤维性变及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可能的炎性疾病.咀嚼槟榔习惯与OSF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槟榔碱在OSF及癌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可进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其癌变率约为10.4%。OSF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咀嚼槟榔、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吸烟、饮酒等。在OSF癌变进展中起作用的分子包括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免疫相关分子、细胞增殖黏附相关分子等。OSF随访中应重点关注其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6.
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省海口地区嚼食干鲜槟榔嗜好的不同对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和癌变的影响。方法 将1 722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员按嚼食槟榔嗜好不同,分为嚼食鲜槟榔和嚼食干槟榔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定期复诊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罹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口腔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3种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人数、发病时间以及是否癌变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1 722例咀嚼槟榔人群中,嚼食干槟榔组(704例)与嚼食鲜槟榔组(1 018例)黏膜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病高峰年龄提前(P<0.01)。2)咀嚼干槟榔组5年内所致OSF、OLK和OLP的发病率及口腔黏膜疾病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咀嚼新鲜槟榔组(P<0.01)。3)嚼食干槟榔组口腔黏膜疾病癌变率高于嚼食鲜槟榔组(P<0.01)。结论 嚼食干槟榔比嚼食鲜槟榔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更强,干槟榔中过多的有害成分在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小RNA-630 (miR-630)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和伴OSF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miR-630在口腔鳞癌及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PCR)检测13例正常黏膜组织(A1组)、12例OSF组织(A2组)、22例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A3组)及相对应伴OSF口腔癌组织(A4组)中miR-630表达,用SPSS 19.0分析比较miR-630的表达含量.结果:伴OSF口腔癌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组织与OSF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与OSF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有升高(P<0.05):伴OSF口腔癌组织与伴OSF口腔癌癌旁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OSF黏膜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miR-63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630在伴OSF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及OSF组织均显著增加,其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口腔癌及OSF癌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咀嚼槟榔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决定性因素,但并非所有咀嚼槟榔者都会发生OSF,并且该类疾病不发生于未咀嚼槟榔的人群中。近年来,国内外关于OSF易感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有关OSF易感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癌变情况。方法 :对近 2 0年来就诊于湖南数家大医院 1166名OSF病例及其癌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66例OSF患者 ,有 2 0例伴有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变率为1.7%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癌变病例主要来源于湘潭地区 ,均为长期咀嚼槟榔者 ,18例 (90 % )有 15年以上吸烟史 ,癌变部位主要位于颊部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另外 ,还有 74例 (6.3 % )伴有口腔白斑 ,3 7例(3 .2 % )伴有口腔扁平苔藓。结论 :OSF是一种与嚼槟榔有关的癌前状态 ,可以出现癌变。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嚼槟榔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槟榔咀嚼情况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发病情况,以了解咀嚼槟榔在未成年人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娄底市6所学校的研究样本,共计4087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咀嚼槟榔的情况,进行口腔检查并观察OSF的发病情况.结果 4087名被抽查学生共完成问卷4019份,问卷完成率为98.3%;4019名中小学生中有498人咀嚼槟榔,咀嚼槟榔率为12.4%;男性咀嚼槟榔率为21.1%(437/2073),女性为3.1%(61/1946),男性咀嚼槟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小学生咀嚼槟榔率为6.4%(126/1983),初中生为14.9%(143/959),高中生为21.3%(229/1077),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生咀嚼的槟榔主要来源于父母(61/126,48.4%),中学生主要来源于朋友(初中生:88/143,61.5%;高中生:165/229,72.1%);4019名学生中共发现5例OSF患者,OSF患病率为0.12%,均为高中男生.结论 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有咀嚼槟榔习惯且有OSF患者;咀嚼槟榔率男性高于女性;咀嚼槟榔与年级相关,年级越高咀嚼槟榔率越高;小学生槟榔主要来源于父母,中学生槟榔主要来源于朋友.  相似文献   

11.
朱家奕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875-878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烧灼疼痛、张口受限、软腭区水疱等.OSF具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7%~13%.因此,WHO将其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范畴.OSF的恶变机制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舌背乳头萎缩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咀嚼槟榔习惯的相关性。方法:对254例OSF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咀嚼槟榔的持续时间及频率,采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各项进行频数统计,并对舌乳头萎缩和年龄、性别、烟酒嗜好、咀嚼槟榔习惯进行x2检验。结果:@254例OSF患者中,临床检查发现舌背乳头萎缩者153例,占60.2%.②舌乳头萎缩与年龄、性别、烟酒嗜好、咀嚼槟榔习惯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烟酒嗜好组的P值均〉0.05,而咀嚼槟榔组的P值〈0.05。结论:①舌乳头萎缩是OSF一项常见的临床体征,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②OSF患者舌乳头萎缩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烟酒嗜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与咀嚼槟榔习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Z1型受体(PTPRZ1)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癌变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其在OSF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36例OSF癌变患者、23例非OSF癌变鳞癌患者及21例身体健康者颊黏膜组织中PTPRZ1蛋白分布及表达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的颊黏膜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2.22%;在非OSF癌变的颊黏膜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3.47%;在正常颊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PTPRZ1蛋白在OSF癌变组及非OSF癌变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SF癌变组显著高于非OSF癌变的口腔癌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PTPRZ1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非OSF癌变的口腔鳞癌中微量表达,在OSF癌变组中显著表达.PTPRZ1与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发现,PTPRZ1与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性(rk=0.642,P<0.01;rk=0.656,P<0.01).结论:PTPRZ1在OSF癌变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活性形式——Survivin Thr34位磷酸化(p-Survivin)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及42例OSF癌变组织中p-Survivin的表达,并以Western Blot分析p-Survivin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无p-Survivin表达;OSF癌变组p-Survivin阳性表达率(97.6%)高于OSF组(50.0%);而OSF早、中、晚期3组间p-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验证了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结论p-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为OSF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和42例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Survivin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95.2%)显著高于OSF组(47.5%)(P<0.01),而早、中、晚期OSF 3组间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有望成为OSF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 Brd U- Giemsa染色法检测了湖南湘潭地区居民中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患者2 7人 ,有咀嚼槟榔习惯但未患 OSF的健康者 14人 ,无咀嚼槟榔习惯的正常人 44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 (SCE率 )。结果显示 :有咀嚼槟榔习惯者 SCE频率显著高于无咀嚼槟榔习惯者 (P<0 .0 0 1) ;患 OSF者SCE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 (P<0 .0 0 1)。此研究提示了槟榔咀嚼物中含有某些致突变或恶变成份 ,咀嚼槟榔习惯可严重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 ;OSF为一种癌前状态 ,其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槟榔为植物的果实,长期以来为一些人所喜好的一种咀嚼物,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和实验研究表明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及其它一些口腔粘膜病关系密切,也有咀嚼槟榔可以抑制龋齿发生的报道,了解咀嚼槟榔习惯与口腔的关系的防治这些关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惠  谢辉 《口腔医学研究》2004,20(5):529-531
目的:总结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临床特征,提高OSF临床检出率和诊断率。方法:对382例OS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82例OSF患者中男性370例(96.8%),20~40岁以上的OSF患者328例(85%);2)382例OSF患者均有咀嚼槟榔史,其发病与咀嚼槟榔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咀嚼槟榔的量无正相关关系;3)因热、辣食物有烧灼感、张口困难而就诊者分别为99.2%和50.2%,糜烂或起疱、张口受限者分别为85.8%和50.3%,颊、翼颌韧带受累者分别为96.3%和99.2%,患者常有多个部位受累。结论:1)OSF好发于青年男性;2)槟榔是OSF发病的关键因素;3)OSF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以及生物学行为特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52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OSF癌变组(133例)及非OSF癌变组(395例).对两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OSF癌变组患者平均年龄(45.7±8.1)岁,低于非OSF癌变组(55.8±11.3)岁;OSF癌变组男女之比为32.3:1,高于非OSF癌变组(2.3:1);OSF癌变组淋巴转移率13.5%(18/133)、复发率39.1%(52/133),均高于非OSF癌变组[7.6%(30/395)、27.8%(110/395)].结论 OSF癌变平均发病年龄提前,男性居多,在临床上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湘特殊职业群体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患者填写调查表和医师现场检查的方法,记录和分析患者口腔患病情况。结果:①在湘特殊职业群体的OSF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②18~28岁年龄组患OSF病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③OSF口腔病灶以翼颌韧带和颊部多见。结论:加强对特殊职业群体咀嚼槟榔对口腔损害的宣传,及早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