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应满  王振平 《海南医学》2010,21(16):97-98,96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1.34±0.12)×10^-3mm^2/s、(1.79±0.21)×10^-3mm^2/s、(3.23±0.28)×10^-3mm^2/s、(4.07±0.65)×10^-3mm^2/s,肝脏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的ADC值,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转移瘤和原发肝癌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鉴别诊断较困难。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特点,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肝正常25例及9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ADC值。结果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s/mm^2的DWI上,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52±0.24)×10^-3 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ADC值分别为(4.04±0.64)×10^-3 mm^2/s、(2.57±0.47)×10^-3 mm^2/s、(1.43±0.51)×10^-3 mm^2/s、(1.76±0.76)×10^-3 mm^2/s,肝脏恶性肿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及测量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疑似乳腺癌的患者术前行常规MR、STIR及DWI扫描,术后行组织学诊断,另选取20例乳晾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肿瘤区域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26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2例为非浸润性导管癌,另外12例为良性病变。ADC值测量结果示,良性病变为(1.35±0.28)×10^-3mm^2/s,恶性病变为(0.97±0.35)×10^-3mm^2/s,正常腺体组织为(1.87±0.36)×10^-3mm^2/s,恶性病变与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变有显著性差异,诊断阁值为1.21×10^-3mm^2/s。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为94.7%(36/38),特异性为75.0%(9/12),准确率为90.0%(45/50)。结论DWI及ADC值的测定可用于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妇科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良、恶性病变的影像资料,分析、测量各种病变成分的信号强度、DWI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大部分宫颈癌、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妇科恶性病变在DWI上均呈异常高信号,而子宫肌瘤、畸胎瘤等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0.85±0.15)×10^-3mm^2/s,良性病变为(1.40±0.6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和ADC值可显示妇科肿瘤良恶性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的判断提供依据,可作为妇科肿瘤常规MRI的互补序列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 扩散加权成像(DWI) 及ADC 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31 例,转移瘤26 例,肝血管瘤11 例,肝囊肿10 例,其他病变8例.进行MRI 平扫及DWI,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信号值,并计算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 值如下:肝囊肿(2.583±0.156)×10-3mm2/s,血管瘤(1.689±0.313)×10-3mm2/s,转移瘤(1.021±0.213)×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1.031±0.262)×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的ADC 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肝脏不同病变的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源性肿瘤DWI影像表现及ADC值,其中良性15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恶性8例,包括恶性神经鞘膜肿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2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b=0,800s/mm^2的EPI序列,选取肿瘤组织最大层面,测量全部肿瘤组织的平均ADC值及弥散受限最显著区域ADC值。结果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8±0.37)×10^-3mm^2/s及(154±047)×10^-3mm^2/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及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值分别为:(1.54±0.35)×10^-3mm^2/s及(0.98±0.36)×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弥散受限最显著区ADC〈1.50×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39%。结论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ADC值有助于对良、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值800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占位性病变者(肝囊肿14例,肝血管瘤18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6例,肝细胞癌35例,肝转移瘤11例,胆管细胞癌6例)在常规T2WI、T1WI及动态增强扫描(应用LAVA3D序列)外,加做b值800s/mm2DWI检查,观察肝占位性病变在DWI图像影像特征,测量病变及与病变同一层面正常肝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平均ADC值为(1.39±0.13)×10-3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平均ADC值分别为(2.47±0.25)×10-3mm2/s、(1.63±0.12)×10-3mm2/s、(1.47±0.07)×10-3mm2/s、(1.07±0.15)×10-3mm2/s、(1.19±0.13)×10-3mm2/s、(1.11±0.08)×10-3mm2/s;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正常肝组织ADC值之间差异p=0.9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不同特点,综合量化分析病灶ADC值与正常肝组织ADC值,能更好地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征,在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预后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夏军  刘鹏飞 《黑龙江医学》2008,32(4):241-242
目的应用目前惟一可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影像技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4例MRI检查发现的肝脏病变的病例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计算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的比值。结果肝脏病变的ADC值均值为:原发性肝癌(1.20±0.32)×10^-3mm^2/s,转移瘤(1.57±0.42)×10mm^2/s,血管瘤(2.01±0.53)×10^-3mm^2/s,肝硬化(1.66±0.31)×10-3mm^2/s;原发性肝癌的瘤/肝ADC值比值是0.74±0.19,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比值是1.31±0.20,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可较准确地判断肝脏有关的病变性质,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及肺结核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 例经病理证实且行DWIBS扫描的肺癌病例及10例经病理证实且行DWIBS扫描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病灶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将其与病变的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及肺泡癌的ADC值分别为(1.82±0.15)×10^-3mm^2/s,(1.17±0.32)×10^-3mm^2/s,(2.24±0.65)×10^-3/smm^2/s,(0.93±0.08)×l0-3mm^2/s,肺结核的ADC值为(0 46±0.36)×10^-3mm^2/s,小细胞癌的ADC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鳞癌的ADC值与腺癌、小细胞癌、肺泡癌的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小细胞癌与腺癌、肺泡癌的ADC值有明显差异(P<0.01),腺癌与肺泡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的的ADC值明显低于肺癌(P<0.01).结论 肺癌及肺结核的ADC值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对肺癌及肺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动物模型的淋巴结炎与淋巴结转移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4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建立淋巴结炎模型(炎症组)和淋巴结转移模型(转移组)。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两组淋巴结的近似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ADC的诊断价值。结果炎症组及转移组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59±0.037)×10^-3mm^2/s和(1.089±0.244)×10^-3mm^2/s(P〈0.05)。ADC值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诊断阈值为0.889×10^-3mm^2/s,敏感度80%,特异度7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有助于动物模型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王斌  金苏华  田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281-1284,1408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恶性肿瘤1H-MRS及DWI的特点。方法:应用3.0T MR成像仪,对3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①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 s/mm^2及800 s/mm^2,并计算每个患者平均ADC值和高、中、低ADC值所占的比例;②1H-MRS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TR/TE为1 500 ms/136 ms,在谱线中计算胆碱与肌酸的比值(Cho/Cr)。最后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32名腮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7例(腺囊腺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混合腺癌1例),良性肿瘤25例(混合瘤18例,腺淋巴瘤7例)。DWI:ADC图提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41)×10^-3mm^2/s和(1.15±0.39)×10^-3mm^2/s,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恶性肿瘤与混合瘤之间有差异。1H-MRS:在136 msec的回波时间时共获得满意的波谱曲线31例,计算得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混合瘤的胆碱与肌酸的比值分别为1.69±0.51、5.89±1.42、2.01±0.72,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DWI及1H-MRS可以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手段,但仍需要大量研究样本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优化最佳b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7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73例恶性肿瘤(共312个病灶)在1.5TMR成像系统上行不同b值DWI(300s/mm2、800s/mm2、1000s/mm2)扫描,获得各组b值的DWI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ADC值,比较各b值组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ADC值,并绘制各b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化DW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b值。结果不同b值组间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良性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0、0.955、0.957(AUC>0.5),且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最大,以ADC值=1.43×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9.3%。结论 1.5TMRDWI联合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b=300s/mm2时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较高,易于发现更多病灶,高b值时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WI鉴别肝脏实质性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肝实质良性肿瘤(包括肝腺瘤和肝局灶性增生即FNH)及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59例肝实质性良性肿瘤患者包括肝腺瘤及FNH的平均ADC值为(1.89±0.21)×10-3mm2/s;48例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29±0.26)×10-3mm2/s。肝实质性良性肿瘤与肝脏恶性肿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对肝实质性良、恶性肿瘤鉴别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高级星形细胞瘤与包膜期脑脓肿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和10例包膜期脑脓肿,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10例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呈高信号;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2.32±0.26)×10-3mm2.s-1高于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0.61±0.20)×10-3mm2.s-1(P<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可作为鉴别高级星形细胞瘤和包膜期脑脓肿的重要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计算相对ADC(rADC)值。对不同分期、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灶平均ADC值(3.83±0.89)×10^-4mm。/s、(4.92±0.18)×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8.29±0.54)×10^-4mm^2/s、(7.86±0.63)×10^-4mm^2/s(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变中央区r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外周区(边缘区和周围区)rADC值下降少于中央区,从梗死中心到周围rADC呈阶梯状升高。结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缺血灶周边区存在缺血半暗带;DWI结合ADC能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