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不同临床分期EH患者 (EH组 )及2 5例体检健康的正常人 (对照组 )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EH组ET、MDA、vWF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NO、SOD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EH时内皮细胞损伤 ,NO和ET的平衡受到破坏 ,NO和ET及氧化应激参与EH的发生、发展。vWF可作为E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赛庚啶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 5 羟色胺 ( 5 H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法测定 10 6例EH患者和 5 0例健康者血浆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 5 HIAA)含量变化 ,5 6例EH患者分成硝苯地平控释片组 (n =2 6 )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赛庚啶组 ( n=30 ) ,疗程 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 5 HT和血压的变化。【结果】EH患者血浆 5 HT ,5 HIAA ,收缩压 ,舒张压值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 0 1) ,5 HT ,5 HIAA在EHⅢ期 >Ⅱ期 >Ⅰ期 ,差异显著 (P <0 0 1~ 0 0 0 1)。 5 HT含量与收缩压 ,舒张压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治疗 4周后 ,硝苯地平控释片 赛庚啶组随着血压的下降 ,5 HT值降低显著 (P <0 0 0 1)。【结论】 5 HT与血压的升高关系密切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赛庚啶合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又可降低血浆 5 HT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 EH)伴左室肥厚 ( LVH)的疗效。方法 :将 EH伴 LVH患者 1 6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82例 ,单用依那普利 ,B组 78例 ,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及两组间血压与 LVH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 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0 .0 1 )且两组间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A组 ( P>0 .0 5 )较 B组明显 ( P<0 .0 5 )。结论 :两药合用对 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阿司匹林与倍他乐克 )和缬沙坦组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 ,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性变化率 (FMD) ,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缬沙坦治疗后患者FMD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NO与SOD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LDL C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通过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NO水平并增加SOD产物而清除MDA ,从而提高NO的生物利用度。此效应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干预 ,观察哮喘大鼠体内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探讨PS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大鼠过敏性哮喘的实验模型 ,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PS治疗组 ,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哮喘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SOD活力降低 (P <0 .0 1) ,MDA含量升高 (P <0 .0 0 1) ;PS治疗组血清SOD活力高于哮喘对照组 (P <0 .0 5 ) ,MDA含量低于哮喘对照组 (P <0 .0 5 ) ;而PS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SOD活力及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哮喘大鼠发作期体内氧自由基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 ,使用PS治疗后 ,氧自由基减少 ,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失衡有所纠正 ,提示PS在哮喘治疗方面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滋水降火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微观指标变化及探讨滋水降火饮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复制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模型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和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SOD活性降低 (P <0 .0 1) ,而滋水降火饮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羟脯氨酸、SOD较模型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阴虚证的模型动物MDA和羟脯氨酸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 ,显示有衰老加快的现象 ;滋水降火饮通过改善模型动物的阴虚状况 ,从而达到降压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宁康对脑缺血预适应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脑宁康 (NNK)对脑缺血预适应状态下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揭示其防治中风病先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4 8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预适应假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CIPC模型组、IR模型组、NNK1组、NNK2组、ASP1组、ASP2组 ,共 8组 ,每组 6只纳入模型制备程序 ,制备CIPC和IR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结果 :中药NNK在IR和CIPC状态下均能明显扭转血清及脑组织中MDA、SOD的变化趋势 ,较好地升高SOD水平 (P <0 .0 5或 P <0 .0 1) ,降低MDA含量 (P <0 .0 5或P <0 .0 1)。模型间比较 ,CIPC模型组稍优 ,以CIPC中药组效果最好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NNK通过降低MDA ,升高SOD ,可良性干扰机体的抗氧化机制而具有模拟或强化CIPC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海忠 《右江医学》2001,29(2):87-8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控释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0 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其中A组 48例 ,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 10mg ,q 12h ;B组 5 4例 ,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 2 0mg ,q 12h。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在 1周内没有达到控制血压的患者加服其他类降压药物 ,并退出试验。结果 :①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②对谷丙转氨酶 (ALT)、尿素氮 (BUN)、肌酐 (Cr)、空腹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肌酸激酶 (CK)均无影响 ;③B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组 (P <0 .0 1) ,未发现心脏毒性现象。结论 :对我国南方人种的高血压病患者 ,口服控释硝苯地平片 10mg ,q 12h ,其降压作用与口用 2 0mg ,q 12h相同 ,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病人乐意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和比较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 (简称高血压病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分别应用以上 3种药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4周末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 ,一氧化氮(NO)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NO/ET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3种药物治疗 4周后 ,血浆ET、vW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P <0 .0 1 ) ,但vW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浆NO及NO/ET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P <0 .0 1 ) ;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组相比 ,硝苯地平控释剂组血浆GMP1 4 0治疗后显著降低(P <0 .0 5)。提示以上 3种药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硝苯地平控释剂对GMP1 4 0的改善作用优于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相似文献   

10.
张青  金梅花 《当代医学》2011,17(29):3-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降压效果.方法 82例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每日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晚睡前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对照组41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疗程均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因子TNF-a、IL-4和I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氧化镁 (MgO)、硝苯地平 (心痛定nifedipine ,Ni)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式 ,17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 3组 :MgO( 1.0g ,日 3次 ,5 9例 ) ;Ni( 10mg ,日 3次 ,5 7例 ) ;MgO +Ni(MgO 1.0g ,日 3次 ,Ni 10mg ,日 3次 ,5 6例 )。疗程 8周。结果 :Ni单独治疗或联用MgO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 (P <0 .0 1) ,但两药联用治疗的总有效率 ( 91 1% )显著高于Ni单用 ( 68.4% ) ,P <0 .0 1;MgO组治疗后血压无明显降低 (P >0 .0 5 ) ,总有效率 5 1% ,显著低于Ni组及两药联用组 (P <0 .0 1)。MgO组和两药联用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MgO单独治疗无明显降压作用 ,但与Ni联用时可使后者降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对油酸所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心房钠尿肽(ANP)、B型脑钠肽(BNP)、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NK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建立模型后,静脉注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30mg/kg及生理盐水1mL/kg;3h后采集血液,提取血清,检测ANP,BNP含量,取肺组织检测湿/干质量比值、MDA含量及SOD,NKA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模型组的湿/干质量比值及ANP,BNP,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NK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湿/干质量比值及ANP,BNP,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SOD,NK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大鼠肺组织MDA含量、SOD,NKA活性及血清中ANP,BNP含量可反映肺组织损伤程度,而丹参多酚酸盐对油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124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和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核黄素对高血压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核黄素 ( RBF)对 65例高血压病 ( EH)患者有关病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1EH患者血小板聚集性 ( PAG)、血清丙二醛 ( MDA)和血脂水平 ( PL)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 ;2服药后 RBF组 PAG显著受到抑制 ,MDA含量和 PL明显下降 ,SOD活性升高 ,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明显的改变。表明 RBF对 EH患者有关的病理因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望成为预防 EH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病例组,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高血压的发病、治疗和并发症等信息,取空腹静脉血液标本,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后发现,吸烟及随着LDL-c的增长,MDA逐步增加,而SOD逐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出血(CH),脑梗死(C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114例,其中C1组和65例,CH组49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NO,NOS,MDA,SOD,VitE,VitC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I组,CH组NO,NOS,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升高,2周或3周开始下降,SOD,VitE,Vi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结论:ACVD患者NO,NOS,MDA早期含量明显升,高,参与了ACVD脑组织损伤的病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2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9例)和对照组(123例)。实验组给予所处居室空气净化和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临床常规治疗。入院时和入院后1月抽血检测一氧化氮、心钠索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空气净化1个月后,一氧化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净化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空气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一氧化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和内皮损伤,减少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