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否减少患者气道狭窄及再插管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纳入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6 h且气囊漏气容量0.05)。3组患者拔管后再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3.5%和3.5%,P=0.995)。结论:拔管前1次或多次推注地塞米松均可以减少高危患者拔管后气道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孙运粉  李学勤 《山东医药》2012,52(42):78-79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阳性3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有4例拔管后因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3.15%;气囊漏气试验阳性组有6例拔管后因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为15.79%;两组再插管率相比,P<0.01。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选择拔管时机有指导作用,可预防拔管后的气道阻塞,避免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HFJV)已引起极大重视。该法的最大优点是用最小的气道压能维持充分的通气。本例报告气管软化所致急性呼吸衰竭在应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无效时,改用HFJV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女、77岁,在基层医院剖腹探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术后18天转至本院加强监护病房(ICU)行血液透析和连续通气治疗。插入低容量高压双套囊气管导管,反复吸出肺渗出物。由于严重的气管软化,套囊充气后仍大量漏气,以致肺膨胀不全,肺泡通气不良。经过处理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以静脉维持高营养,但用各型气管导管均不能解决漏气问题。而改用同步间断指令通气(SIMV):潮气量1升,SIMV14次/分,FIO_20.4、血气分析仍不理想(PaCO_254托,PaO_276托,pH7.30),  相似文献   

4.
中心气道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中心气道本身病变阻塞管腔或管外压迫可导致中心气道狭窄或阻塞,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李龙芸[1]报道中心气道狭窄的原因是很多的,常见的原因有气管-支气管的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各种气道良性肿瘤、炎性肉芽肿、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移植的吻合口狭窄、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疤痕狭窄;少见的原因有多发性软骨炎、气道淀粉样变性等。中心管道狭窄严重影响病人通气,必需采取一切措施解除严重的中心气道狭窄,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本文就中心气道狭窄介入治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松梅 《内科》2008,3(2):307-308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和手术后呼吸辅助支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之一,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气管插管是侵袭性操作,它破坏了上呼吸道天然的抗菌屏障,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人工气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气管插管后的护理一般着重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预防意外拔管和气道湿化。拔除气管插管是患者病情稳定好转的标志,但是,拔管操作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经鼻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患者82例的拔管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种新型机械通气机如贝乃特(Bennett)7200、熊5(Bear 5)和西门子(Siemens)900c 均以压力支持(PS)型为特征。PS 可单用或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连用。作者报告2例气管导管气囊漏气而致突然应用CPAP,压力由5cmH_2O 升至20cmH_2O,而使病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2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临床资料,对先心病并发上气道狭窄患儿术后采用早拔管策略;中下气道狭窄治疗上兼顾心肺功能调整及气道的管理。结果患儿年龄1~53月;体重4~14kg。术中插管困难发现18例,术后反复脱机困难发现3例。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明确狭窄部位。除4例放弃心脏手术治疗外,合并上气道狭窄14例均治愈出院;中、下段狭窄3例中2例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置气管内支架。结论绝大多数先心病合并的节段性气道狭窄,实施早拔管的保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长段狭窄的患儿在心、肺调整稳定后,仍反复脱机困难者应尽早考虑支架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2]。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3]。妥善处理非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4]。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ICU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38-239
目的探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54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54例(64.4%),共134例次。其原因包括:气道分泌物过多或痰痂形成48例次;缺氧诱发呼吸过快32例次;喉部不适,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27例次;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不当8例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3例次;气囊破裂或漏气2例次;气管切开导管脱出及导管断裂2例次;误吸至肺不张2例次;气压伤致气胸,呼吸机连接管路积水,呼吸机管道脱开或漏气各1例次。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缺氧、喉部不适、呼吸机模式不当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及适当的模式、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喉罩是由英国医生Archie Brain在1981年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也可正压通气。由于喉罩不进入气道,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且较少的咽喉部并发症,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经喉罩正压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通气,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能够避免对气道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本文拟对比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镜检查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160例拟行拔管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拔管前采用气管镜检查,一组采用传统的试堵管方式,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胸部CT评估肺部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结果气管镜检查组发现有22例患者气管切开处的气管内壁有肉芽增生,1例气管切开上端的气管狭窄,2例气道内分泌物多,判断可拔管55例,实际成功率67.5%。传统方法判断可拔管的患者42例,实际成功率51.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管镜检查能准确判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可行性,风险小,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麻醉或抢救病人时,凡需行气管内插管施以人工通气者,气管导管上必须装有套囊,充气后以达紧闭气道之目的。但在长时间持续人工通气时,套囊压迫气管粘膜使局部血运受阻,致粘膜溃疡、坏死、穿孔或日后狭窄。为此,需定时放出套囊气体以改善局部  相似文献   

13.
呼吸衰竭患者强行拔管后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渭方方强,杭州310003所谓强行拔管即指在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中,因患者不能耐受,医院内感染,需特殊护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又没有达到脱离呼吸机指征[1...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Medline检索2021-10-01至2022-09-30期间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在NPPV和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ARF)中有3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 NPPV(包括单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率, HFNC的效果存在争论。此外, 在NPPV治疗ARF的结局预测模型、NPPV相关的心搏骤停事件和人机界面对NPPV治疗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NPPV在气管插管前预氧合和辅助撤机拔管的研究中显示, NPPV可以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的风险。在长期家庭应用NPPV方面, 提出成功启动的5个指标, 但临床实践中符合5个指标的比例低, 以及心理干预对长期NPPV依从性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合理选择和优化应用NPPV。  相似文献   

15.
SLIPA气道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LIPA气道全麻在行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T组和S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和SLIPA气道全麻。记录诱导前(T1)、插管或SLIPA时(T2)、插管或SLIPA后5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L)、拔管或SLIPA时(T5)两组的心率、血压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组T2时HR、SBP和血浆NE水平明显低于T组(P均〈0.05),L时SBP和NE明显低于T组(P均〈0.05)。S组拔出SLIPA后有1例患者出现呛咳,术中2例轻度漏气;T组拔出导管有3例出现呛咳,拔出导管后2例出现咽喉疼痛。结论SLIPA气道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且其心血管刺激反应较气管插管麻醉小。  相似文献   

16.
80岁以上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岁因各种病因行气管切开术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分析肉芽肿形成的可能因素及发病机制,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12例患者使用的气管套管均为一次性带气囊无内芯的硅化聚氯乙烯套管,带管时间最长为6~41月,平均为9月。气管内肉芽肿多发生在气管切开术后3~9月,平均6月左右。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憋气、气道压力增高、心率增快、痰中带血。2例活瓣样肉芽肿在纤支内镜下手术摘除。另2例更换自制长气管套管治愈,7例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因大咯血致气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结论长期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可能,应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时诊断治疗。大多数较小肉芽肿可用保守方法治愈,对于较大肉芽肿应尽早手术摘除。当具备拔管条件时应尽早拔管。对长期带管,但有较长时间不需要机械通气病人,应使用较少引起肉芽肿的带有内套管的金属套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何种气管插管方式(经口或经鼻)更适合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5年间175名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年龄在22天~12月之间,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插管组(n=100)和经鼻腔插管组(n=75)。排除标准:21三体综合征患儿;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鼻中隔偏曲患儿;小下颌患儿。统计经口腔插管组和经鼻腔插管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低氧血症、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术中气管导管移位、鼻出血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例数。结果经口腔和经鼻腔气管插管两组病人低氧血症和气管导管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口腔气管插管组诱导期间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和鼻出血发生率较经鼻腔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使用不带套囊气管导管会增加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和术后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机率,且经鼻腔比经口腔发生率更高;经鼻腔插管且使用带套囊气管导管鼻出血机率最高。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更具有优势;如果术后需长时间呼气末正压通气,带套囊气管导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管补偿模式(TC)下,达到拔出气管插管指证的患者,实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其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 5月-2017. 9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二区住院治疗的45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ATC组(25例)和PSV组(20例),根据指南治疗后病情稳定,并达到拔管指证。ATC组采用自动导管补偿模式,PSV组应用低水平压力(PS 8cmH_2O),各自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 1h,结束后,检测并记录以下通气参数:潮气量(V_T)、气道峰压(PI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闭合压(P0. 1)、最大吸气压(Pimax)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比较两组患者各呼吸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ATC组患者的P0. 1、Pimax、RSBI和RR高于PSV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而PIP、V_T和SaO_2与PSV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对于预拔管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ATC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时,较应用低水平PSV试验通气模式拔管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等压套管组及低压套管组各30例.等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Bivona等压气囊气管切开套管,低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两组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吸痰等常规治疗;对两组痰痂堵管、漏气、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形成、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等压套管组机械通气(13.1±3.2)d、住ICU(15.4 ±3.2)d,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7.6±7.4)、(19.6±7.4)d,P均<0.05.等压套管组痰痂堵管、漏气、气道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分别为10、1、3、1、2例,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8、12、6、6、7例,P<0.01或<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取Bivona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尤其适用于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