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的肠吸收与处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几年药物肠吸收与处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特定部位吸收、代谢的认识和利用,与药物首过效应有关的肠壁外泌及代谢作用的介绍,促进药物肠道吸收的方法及常用研究模型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彧  赵春杰 《海峡药学》2009,21(1):10-12
综述了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代谢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黎红  刘力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3):225-230,234
  相似文献   

4.
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忠 《海峡药学》2007,19(3):12-14
目的 总结近年来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理论.方法 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4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为主,还有证治代谢动力学、中药胃肠代谢动力学、中药血清药理学等新方法.结论 我国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今后应继续发挥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各自的优势,融合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以获得更多的、更准确的代谢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虽然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促进中药新药注册中的作用还有限,但在中药剂型改革、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制定和中药国际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实例就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促进作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月 《毒理学杂志》2007,21(4):282-282
近年来基于P450酶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对P450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以中药配伍禁忌中的经典范例“十八反”为研究对象,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酶活力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色谱技术等手段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程雪龙 《黑龙江医药》2011,24(5):712-714
中药药代动力学对研究中药作用及现状、设计以及研发新药、剂型的改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今年来国内外研究中药肠吸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研究中药肠吸收的方法和模型.并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的肠吸收、中药单味药和复方的肠吸收以及影响中药肠吸收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促进中药肠吸收的策略。旨在为提高中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改进中药剂型、发现中药新药和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的深入发展,其对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给药方案、质量控制、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安全性与毒性评价、整体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概述了两学科目前在中药研究中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10.
首过代谢是指药物po后,在进入体循环前经口腔、胃肠道和肝脏代谢消除的现象.有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 ,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 ,并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证明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 ,而是方中药物之间所发生的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 ,使复方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目前 ,国内对中药复方的研究中 ,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药理效应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 ,虽然也引用了一些西药药理学手段 ,但仅表现在对几个特异性的指标观测上 ,且重复研究居多。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的配合 ,使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组成不稳定 ,…  相似文献   

12.
肠黏膜屏障能够有效阻止肠内的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及其他组织,在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稳态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机体在遭受严重应激后,易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近年来,中医药的介入为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药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激发肠道免疫应答等作用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本文对中药在受损肠黏膜保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阐明中药在肠黏膜屏障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吸收动力学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肠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用药,其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可能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中药产生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原因也可能与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有关。而迄今中药成分代谢产物的研究多局限在分析和结构推测鉴定水平,仅对少数可通过简单方法间接获取的代谢产物进行了较深入的生物学研究。因此,代谢产物的获取是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进而明确中药药效和毒效的关键物质基础。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目前中药活性成分体内代谢产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能够为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药物代谢酶在众多中西药物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药对药物代谢酶影响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进展.通过深入研究中药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有利于中药基础理论的深入和发展;临床上应该重视中药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所发生的代谢性相互作用,优化给药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肠道是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器官,肠道上皮细胞中不仅存在大量影响药物吸收的转运体,还含有多种与肝脏中相同的代谢酶。此外,肠腔细菌丛中也含有大量代谢酶。这些因素使小肠成为肝外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肠道对口服药物的首过代谢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其对口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成为药物代谢性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小肠上皮细胞中代谢酶的分布特点和含量,肠腔中菌丛的分布特点和所含代谢酶,并对药物肠道首过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肠首过代谢有时是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了肝脏和小肠中药物代谢酶的分布、含量和催化活性,比较了两者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对首过代谢的影响,对有关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原位、体内、体外-体内结合以及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活血方、健脾化湿方、补肾方、化痰行气方、清化消瘀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黄连、黄芪、姜黄、葛根、水飞蓟等)、中成药(糖肾胶囊、凋谢胶囊、脑心通胶囊、山楂消脂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液高凝状态、抗炎等发挥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诊断标准不够规范和完善、缺乏长期观察用药后对其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大型临床研究、尚无和人类的病变相近似的经典动物模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琳  王洋洋  白静怡  闻新丽 《中国药房》2023,(22):2810-2816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停药后不易反复等优势,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组学从整个机体内源性动态代谢角度出发,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中药治疗UC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机体内源性代谢物,作用于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诸多相关通路,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损伤,使机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活动。但相关代谢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筛选与验证。  相似文献   

20.
药物代谢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促进药物代谢分型研究在临床上的深放。方法:综述近几年具遗传多态性代谢酶的探针药物、代谢分型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介绍“Cooktail”分型法。比较代谢分型与基因分型两种分型方法。结果:疾病、并用药物、探药剂量、样本处理方法、服药依从性是代谢分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药物代谢分型能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基因分型与代谢分型各有优点,应灵活应用。“Cooktail”分型方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应大力开展在特殊群体中的代谢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