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波  杨泽云 《华夏医学》2006,19(4):675-676
目的:分析食管乳头状瘤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经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3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乳头状瘤检出率为0.0658%,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好发于食管中下段,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以内镜下治疗为主,不易复发,随访未发现有恶变。结论:食管乳头状瘤为食管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与性别年龄无关,病因未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食管乳头状瘤的认识.方法:对65例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病理学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食管乳头状瘤可分布于食管的任何部位,但以食管中下段多见,对直径在0.1~0.3cm都可以在胃镜下用活检钳钳除,直径超过0.3cm的可用高频电切除.结论:食管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认识食管乳头状瘤胃镜下的特点,以免遗漏;该病鏡下容易治疗,钳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esophageal squamous papilloma,ESP)少见,又常常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和对ESP的进一步认识,其检出率有所增加。本文将我院26例ESP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廖嘉忠 《微创医学》2012,7(4):417-419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临床上较少见,其来源于上皮组织,是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EP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但药物治疗无效。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内镜检出并取病理活检确诊为EP者  相似文献   

5.
孙丽峥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19-3419
通过对8例食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调查、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认识食管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6.
食管乳头状瘤(EP)是位于食管的良性病变,可发生于食管全程的任意位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基于国内外EP的研究现状,综合评述食管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侵袭与复发、内镜所见、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系统对36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术后4周至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结果36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胃镜,食管乳头状瘤全部脱落,基底干净。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喉乳头状瘤是发生在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发率高,并有恶变倾向。我院自1980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2例,女10例,男女之比2.1∶1。年龄7~74岁,其中7~16岁4例,17~60...  相似文献   

9.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是一种被覆鳞状上皮的食管息肉样良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我院采用内镜诊断和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患者30例,且随访均未见复发,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痛内镜下微波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及普通组,观察两组治疗时间、患者表现及操作者感受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痛组中患者表现及操作者感受要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痛内镜下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是一项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8例Ⅰ期和22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Ⅱ期和3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效果良好,随访2~7年,共有2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 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12.
在尸解时偶然发现一例肺动脉瓣乳头状瘤。心脏乳头状瘤罕见,通常在心瓣膜和心内膜壁上见到,大多数病例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光镜显示分化好的乳头状分枝,乳头轴心含致密的玻变纤维和层状的弹力纤维,其上被复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肿瘤的乳头构型可能系血流紊乱的结果。其起源究竟属错构瘤性、先天性或血栓源性,尚未定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消化性溃疡(PU)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07例消化性溃疡胃镜报告结果。结果PU的检出率为25·36%,男女之比为1·43∶1;十二指肠溃疡(DU)占45·79%,胃溃疡(GU)占44·85%,DU与GU之比为1·02∶1;复合溃疡10例(9·34%),多发溃疡15例(14·01%)。结论PU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DU多于GU;DU好发的部位是十二指肠球前壁;GU的好发部位是胃角和胃窦;PU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为43·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0-12间,接受手术Krouse分期为III期的15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和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的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的比较如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为14.3%(1/7),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12.5%(1/8)。两种手术径路术后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者效果相差不大,倾向于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处理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5.
王震  任丽华  陈伟东 《河北医学》2009,15(12):1428-1430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在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其Ⅱ级25例,均为鼻腔外侧壁侵犯部分上颌窦及前后组筛窦。1例为Ⅳ级病变,有前期手术史,鼻腔后段广泛菜花样肿物,坠至鼻咽部并侵犯腭部骨质穿孔,约有1cm直径菜花样肿物突出至口腔。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3年,其中Ⅱ级25例均无复发,术腔上皮化良好,1例Ⅳ级病变局部有复发,微波热凝后无复发,遗留软硬腭交界处穿孔,直径约2cm,19个月后随访肿瘤无复发,做二期修复腭部穿孔。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较好地保存鼻腔的重要结构,尤其是对于Ⅰ级和Ⅱ级病变,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手术历时短,术中出血少、是彻底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对于病变较广泛的可以采用联合进路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胃溃疡可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由于电子胃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确诊率不断提高。内窥镜观察不但能准确诊断溃疡,而且可估计溃疡灶大小、炎症的轻重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对本院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经胃镜确诊的患儿进行分析和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8患儿中男90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87∶1,年龄3岁~14岁,其中3岁~6岁学龄前儿童30例,7岁~14岁学龄期儿童108例。有独生子女83例,有不良生活习惯81例,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20例,服用非甾体类药物18例。138例患儿中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溃疡100例。病史最长5 a,最短3 d,有家族史39例。全部患儿经治疗及护理症状基本消失,其中81例患儿1个月~3个月后胃镜复查结果提示已痊愈。1.2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饱涨、隐痛、不适、嗳气、泛酸。30例学龄前儿童消瘦,发育迟缓,81例患儿有呕吐,其中10例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0例大便潜血呈阳性,9例有黑便史。2胃镜分析镜下可见圆或椭圆,低部平整或边缘整齐的溃疡。活动期溃疡患儿溃疡面为灰白色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润,光滑而柔软。愈合期见苔膜变小,其周围可见...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共206例,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消化道出血住院病  相似文献   

18.
碘染色诊断食管粘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宾  龚宝丽  毕春山 《北京医学》1999,21(2):98-100
利用2%复方碘溶液对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食管粘膜碘染色,其中100例为肉眼观察可疑粘膜病变者,20例为食管癌术前病例。在100例可疑粘膜病变中,对碘呈不规则染色者82例。经病理检查:早癌2例,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20例,不同程度炎症53例,7例经病理检查未发现显著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19.
985例进展期胃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曼  王秀杰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48-751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探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12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对其按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胃镜分型、病理及并发症进行分组,对各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各因素之间相关性。结果4年来,检出进展期胃癌患者,平均57.97岁,年龄按从小到大分段,检出率分别为0.61%、5.99%、17.15%、28.73%、28.32%、16.35%、2.84%,7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近似直线上升,之后呈直线下降。男女之比为2.49∶1.0。胃镜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部、胃窦部为主。年龄与性别、胃镜分型、发病部位间存在相关性,性别与发病部位,发病部位与胃镜分型间存在相关性。各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胃癌分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chylothorax and study on its diagnosis,principle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fter the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n 856 case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resections perform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1988 to Nov.1999 and 11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hylothorax.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methods for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the occurrence of chylothorax,the suitable time for operative treatment of chylothorax and the proper method of thoracic duct ligation.Results Among 11 postoperative chylothorax,1 case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and 10 cases were cured by operative treatments.Conclusion For postoperative chylothorax,if the amount of thoracic drainage fluid exceeds 800ml per day for 7days without reduction, it should be treated by surgical operation in time. Preventive surgical ligation of thoracic duct during the course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resec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hylothor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