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慢性疼痛是痴呆患者常见问题之一,非药物干预管理是慢性疼痛治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干预、评估干预、艺术干预、活动干预等多种非药物干预管理手段,为痴呆患者的慢性疼痛非药物干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的血流变、血脂变化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126例急性脑梗死患,分为红花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接受红花注射液及维脑路通治疗,各15天1个疗程。结果 红花组在血液变、血清总脂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好转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正常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serumtotalhomocysteine,tHcy)水平及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血tHcy含量的变化.方法脑梗死组80例,男71例,女9例,年龄63~80岁,平均74岁,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在发病后2周内测定tHcy含量;颈动脉硬化组80例,男71例,女9例,年龄62~79岁,平均72岁.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均存在颈动脉硬化及(或)粥样斑块.以上两组均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正常老年人组80名,男72名,女8名,年龄61~78岁,平均71岁,符合健康老年人的诊断标准.入选者在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肌酐、血糖、血脂水平及血压和体重指数后,各组均随机分成2组,即干预治疗组及非干预治疗组,每组40例.干预治疗组患者给予叶酸1.25mg,隔日1次,维生素B128μg,每日1次,口服10个月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三组血tHcy水平各不相同,脑梗死组为(16.1±5.3)μmol/L,颈动脉硬化组为(14.2±4.7)μmol/L,正常老年人组为(12.5±3.0)μmol/L,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血tHcy含量越高,叶酸水平越低.相关分析发现,血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tHcy含量均有下降.结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性疾病与血tHcy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补充营养元素有助于降低血tHcy水平,以减少高tHcy对血管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2年-2022年国内外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目前药物治疗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主要干预手段,但药物治疗存在治疗效果不一、难以维持患者情绪稳定等问题。而非药物干预具有安全性高、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本文就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音乐疗法、膳食补充疗法、运动疗法、针刺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2000-04-2003—12,我们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干预并随访,重在探讨家庭干预在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防治脑梗死后遗症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6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早期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69例脑梗死患者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加强恢复期肢体功能训炼、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给予精心观察及护理。结果 69例脑梗死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干预,均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基本痊愈39例,好转24例,肢体功能障碍6例。结论及时发现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法舒地尔治疗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血黏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脂高于单纯脑梗死组,法舒地尔治疗能够降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黏度,同时对血脂也有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过程中,血黏度及血脂异常为重要发病因素,且糖尿病患者存在血黏度增高、血脂代谢异常,加重脑血管病的发生,法舒地尔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中能明显降低血黏度及血脂,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07~2010-07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影响。结果2组的HAMD、NF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对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家庭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4~2003-12,我们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干预并随访,重在探讨家庭干预在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防治脑梗死后遗症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连用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血脂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巡能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脑梗死症状发作3天内住院的患者,给予巡能泰静脉注射,1周后再口服至4周。治疗前后评估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并检查血液流变学。结果 共有80例接受本研究,巡能泰药物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比较的结果,药物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的恢复比对照组多,但尚未达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在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及血液流变学则有显著意义的进步。结论 脑缺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提供资料。方法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者血浆Hcy水平,比较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与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者血浆Hcy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以及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水平均较相应年龄阶段的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Hcy水平是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与脑出血(CH)、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128例CH、108例TIA及104例CI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I组年龄显著高于CH组(P<0.05)。TIA、CI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CH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5或P<0.01);CI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IBIL比值显著高于CH组(P<0.01),血清IBIL、HDL-C水平显著低于TIA组(P<0.05),血清LDL-C、n-H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显著高于TIA组(P<0.05或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及其综合指数不同程度的变化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4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的MMSE和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服药、锻炼、饮食及复诊等遵医行为显著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求脑梗死患者红细胞 (RBC)膜脂质成分正常化、流动性增加的措施。方法 给 30名急性期脑梗死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大豆磷脂 10g·tid .服用 30d。观察服用大豆磷脂前后RBC和血浆脂质成分的变化 ,并与不服用大豆磷脂常规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和正常组对比。结果 脑梗死患者服用大豆磷脂 30天 ,血浆总胆固醇下降 0 .72mmol/L ,总磷脂上升 1.4 5mmol/L ,RBC中胆固醇下降 0 .11mg/10 10 RBC、磷脂酰胆碱上升 0 .10mg/10 10 RBC、总磷脂上升 0 .14mg/10 10 RBC ,胆固醇 /总磷脂比值下降0 .0 6 ,饱和脂肪酸 /双键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 0 .12 ,红细胞滤过指数下降 0 .0 9,RBC的脂质成分与流动性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豆磷脂可使脑梗死患者RBC脂质成分正常化和膜流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病人观察脑循环微栓子信号(MES)发生率及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率。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TIAs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信号(MES),并跟踪观察12个月。结果 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人有5例记录到MES(阳性率20%),跟踪观察12个月,5例MES阳性病例中的3例(60%)发生脑梗死;而20例未记录到MES的病人中,仅有2例(10%)发展为脑梗死。结论 可检测到MES的TIAs病人发生梗死的危险性比无MES病人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查血脂;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脑梗死组47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7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9.7%),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脑梗死组次之(59.6%),正常组最低(2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人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脂与中青年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0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80例对照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a)[Lp(a)]血清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及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a)水平亦高于脑出血组,异常的血脂成分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层动脉区脑梗死组Lp(a)水平显著高于穿通动脉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患者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 39名脑梗死患者与 2 1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对氧磷酶 (PON1)活性、血脂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含量、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PON1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95 .94± 4 3.97VS 137.6 9± 5 1.81,P <0 .0 1)、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B(apoB)较对照组升高 (分别是P <0 .0 1,P <0 .0 1,P <0 .0 5 ) ,OX LDL明显升高 (P <0 .0 1) ,同时SOD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1) ,而MDA水平则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 ,脂质代谢紊乱、血清PON1活性降低等因素促使脂质过氧化的发生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缺氧又进一步促发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引起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