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内AQP4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脑AQP4蛋白表达与缺血时间、再灌注时间均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P<0.001.P<0.05).结论 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时间对AQP4在鼠脑中的表达均有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缺血时间越短进行再灌注.脑内AQP4表达水平越低.而缺血6 h后实施再灌注则会导致AQP4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 mRNA表达及其与BBB通透性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与脑水肿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但关于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后AQP4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变化是否有关,目前尚未见报道。故我们用CIR大鼠模型,探讨AQP4mRNA表达和BBB通透性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两者与CIR后脑水肿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脑水肿是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表现之一,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S)与AQP4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相关性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估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损伤区水通道蛋白4表达、DWI信号强度(S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之间的相关性以及AQP4表达与缺血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n=40),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2h、1d、3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Philips Achieva 3.0T MRI扫描仪对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部行冠状位DWI扫描,在工作站上重建ADC图,测量基底核层面梗死灶DWI-SI和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和相对DWI—SI(rDWI—SI)值。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梗死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QP4蛋白表达,用平均吸光度(MOD)值评价染色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1d组最重。假手术组TTC染色未见梗死体积,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梗死体积逐渐增加,3d时最大。水肿变化规律同梗死体积相仿。假手术组海马区及皮质区AQP4免疫组化染色较浅淡,MCAO/R后12h缺血侧海马区及皮质均可见AQP4阳性细胞,12h-3d AQP4的MOD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d时达到高峰。12h、1d和3d组大鼠脑水肿体积与相应时间点缺血侧皮质区和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642,r=0.605,均P0.05);三组大鼠基底核区梗死灶rADC值与缺血侧皮质区、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542,P=0.037;r=0.655,P=0.008)。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水肿体积、rADC值与AQP4的表达水平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因此结合DWI检查对脑缺血后AQP4表达部位、作用及调节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早期治疗缺血性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表达及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法测定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含量;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Blot)技术分析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内AQP4的表达情况,以及AQP4与脑含水量和伊文氏蓝水平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AQP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并随着缺血再灌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亦逐渐增加,在再灌后24~48h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注后AQP4脑内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氏蓝水平呈正相关(r=0.38、r=0.45,均P<0.05)。结论AQP4的高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血脑屏障的开放和脑水肿的发生,是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水孔蛋白4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水孔蛋白4(aquaporin-4,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组和假手术组,采用Longa、Berderson、平衡木评分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 MCAO/R组大鼠行为学异常,以48 h和72 h为著,7 d时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脑含水量24 h开始升高(82.42%±0.12%),48 h达高峰(85.40%±0.10%),并持续到72 h(84.87%±0.15%),7 d时下降至大致正常水平。脑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以48 h和72 h为著。AQP-4阳性表达于梗死后6 h开始增多(110.0±4.4),48 h~72 h达高峰(126.2±2.6;140.1±1.2),7 d时有所下降(111.3±8.0),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AQP-4的表达的变化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提示AQP-4可能参与了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后期可能与脑内多余水分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6.
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QP4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脑损伤、脑水肿形成等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复制脑局限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AQP4蛋白,记录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脑屏障通透性、脑水肿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脑局限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AQP4蛋白水平迅速降低,至再灌注后12~24小时达最低水平,至再灌注7天时恢复到正常水平。2.脑水肿程度峰值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72小时、Evans蓝最大通透率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第24~72小时。3.神经功能缺损最重的时间点出现在再灌注损伤的第24小时。4.分析再灌注24小时伤侧半球AQP4与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QP4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性(R=-0.9767,P=0.023)。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AQP4水平的迅速下降,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具有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源性脑水肿的效应。2.调节缺血后脑内AQP4的功能和表达水平可望成为新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分别在缺血2h再灌注6h、1d、3d、5d 4个时间点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法、伊文氏蓝(EB)渗出量及干湿重法分别测定脑组织AQP4的表达、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含水量。结果手术组AQP4的表达、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黄体酮组AQP4的表达、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手术组及溶剂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QP4的表达,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水孔蛋白-4的免疫组化表达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水孔蛋白 - 4 (AQP- 4 )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经免疫组化法测定 AQP- 4表达阳性细胞数 ,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 ,脑水肿以脑水含量评价。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12 h,脑缺血坏死周边区 AQP- 4表达阳性细胞及脑水含量增加 ,于 4 8~ 12 0 h 达到高峰 ,16 8h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r=0 .95 8,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AQP- 4参与脑水肿的发生 ,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以及IgG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厄贝沙坦灌胃预处理SD大鼠,连续21d后用改良Longa法建立CIR模型,分别于缺血90 min再灌注2 h和48 h后测定其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时间点IgG及AQP4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及CIR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中,CIR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最高,其次是厄贝沙坦低剂量组,然后是厄贝沙坦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最低(P<0.05~0.01).再灌注2 h时,各组大鼠脑组织Ig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48 h时,CIR对照组大鼠脑组织IgG表达最高,其次是厄贝沙坦低剂量组,然后是厄贝沙坦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最低(P<0.05~0.01).再灌注2 h时,各组中厄贝沙坦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最多,然后是厄贝沙坦低剂最组与CIR对照组,假手术组最少(均P<0.01);再灌注48 h时,各组中厄贝沙坦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最多,其次是CIR对照组,假手术组最少(均P<0.01).结论 厄贝沙坦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CIR大鼠脑组织AQP4的表达以减少其脑组织含水量和IgG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ngiogenin(ANG)在脑内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NG表达水平。结果ANG在正常大鼠脑内普遍弱阳性表达,脑膜、室管膜及血管染色较强。脑缺血2h再灌注3h后缺血脑区ANG表达水平较对侧增强(P<0.05),缺血再灌注24h后ANG表达水平达高峰,缺血再灌注3d及7d时ANG表达维持较高水平,缺血再灌注14d时ANG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21d时ANG表达水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ANG表达水平增强,并且表达水平随缺血再灌注后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IP)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液防治组和川芎嗪药物对照组。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1d、3d、7d,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QP1和AQP9蛋白表达的阳性总面积和平均吸收光密度。结果在缺血侧额顶叶皮质IP,再灌注各时间点,模型组AQP1和AQP9蛋白表达的阳性总面积和平均吸收光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舒血宁注射液和川芎嗪药物对照组再灌注1d、3d、7d,AQP1和AQP9蛋白表达的阳性总面积和(或)平均吸收光密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通过抑制AQP1、AQP9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TAT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TAT1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TAT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AT1蛋白在脑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呈阳性表达,半暗带损伤区表达最显著,表达持续时间达1周。结论STAT1蛋白超量表达可能对神经细胞存活和修复过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为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2组再灌注后各观察部位不同时间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6h Nestin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d时数量增多;3d时明显增多,7d时变化最为显著;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极显著。结论Nestin阳性细胞在正常成年脑组织中广泛表达,损伤后各部位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呈一致性增强,各部位阳性细胞数的增加量在不同时间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脑微血管生成的意义。方法SD雄性青年和老龄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模型组分为脑缺血3h、I/R1d、3d、6d、12d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场面积、神经细胞凋亡数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等。结果老龄模型组I/R6d、12d MVD较老龄假手术组降低(P<0.05,P<0.01),I/R 1d血管场面积较老龄假手术组增高(P<0.05);与青年组同时间点分别比较,老龄假手术组MVD增高(P<0.01),老龄模型组I/R 1d、3d、6d、12d大鼠MVD、血管场面积均降低(P<0.05,P<0.01)。老龄模型组MVD自脑缺血3h持续下降至I/R 12d;血管场面积于I/R 1d达峰值,后逐步下降。老龄模型组I/R 1d、3d、6d、12d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较其假手术组增多(P<0.05,P<0.01);与青年组同时间点分别比较,老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I/R3d、6d神经细胞凋亡数增多(P<0.01)。老龄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I/R 3d达峰值,I/R 3~12d逐渐减少。脑组织病理改变方面...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后尼膜同对AQP9 mRNA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后尼膜同对AQP9 mRNA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脑缺血后尼膜同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梗死区AQP9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电镜进行对应部位的病理观察,并检测缺血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外渗的量.结果 脑缺血后,在尼膜同组和对照组缺血组织均出现缺血性病理变化、AQP9 mRNA表达上调、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其变化趋势一致,随着脑缺血时间延长其改变加重.尼膜同组AQP9 mRNA的表达变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虽有差别,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尼膜同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病理变化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后,尼膜同可能阻滞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起到脑保护作用,但不影响AQP9 mR-NA的表达.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motop on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and the changes of BBB penetrability,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Nimotop on the brai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Th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was made by occluding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of the rats with the suture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was assess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aging analysi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ultrastructure were observed under TEM. The BBB permeability of ischemic brain was determined by Evans Blue (EB) extravasation method. Results In Nimotop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the increasing of BBB permeability and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tissues were as same as those in control groups. The changes of two groups became remarkabl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Changes of AQP9 mRNA expression in Nimotop group were as same as those in control groups(P > 0.05) ;BBB permeability and the uhrastructure changes were more slight in Nimotop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 Nimotop could de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BBB and brain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However, Nimotop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AQP9 mR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MRI各项指标变化,并探讨AQP4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性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及脑梗死组(,2=30),每组又均分为6h、1、3、5、7d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在造模后6h、1、3、5、7d行MRI扫描,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梗死区T1wI、T2WI、FLAIR、DWI序列的信号强度tE(SIR);成像后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梗死组大鼠病灶侧大脑皮层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5,P〈0.01),AQP4的表达水平与梗死区rrl、Ⅳ1的SIR呈负相关(r=-0.610,P〈0.()1),与R、Ⅳ1、FLAIR、DWI序列的SIR呈正相关(r=0.586,0.668,0.795;P均〈0.01)。结论AQP4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AQP4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在大脑皮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cl-2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后表达的变化。方法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MCAO)建立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bcl-2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hbcl-2表达升高(P<0.01),IR6h达到高峰,IR12h开始下降。结论随着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加重,bcl-2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对细胞存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