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炎症反应、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MS研究的动物模型。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在MS/EAE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可产生促炎产物发挥神经毒性作用,还可从产生抗炎产物、促进吞噬作用以及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招募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将对小胶质细胞在MS/EAE发病过程中的两面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miRNA可通过调控AD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分泌酶1(BACE1)、tau等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和神经炎症相关的胶质细胞的激活影响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miRNA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RNA对AD诊断及治疗的策略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胶质细胞,其生理功能为支持和营养神经元,参与免疫调节和神经递质代谢,支持血-脑脊液屏障,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等。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中反应性增生,此现象称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一方面产生一些具有神经损伤的细胞因子,另一方面能分泌有利于神经系统恢复的因子来促进神经生长和修复。因而星形胶质细胞在MS中具有双重角色。在MS发病机制中明确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发病阶段的作用倾向,可能为MS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通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降解或抑制翻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可通过靶向免疫系统中关键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从而在多个环节上参与调控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多种miRNA在介导MS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miRNA在T细胞分化和发育以及在M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miRNA可通过调控AD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PP)、β-分泌酶1(BACE1)、tau等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和神经炎症相关的胶质细胞的激活影响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miRNA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RNA对AD诊断及治疗的策略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减退、失语、失认、视空间能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外形成神经炎性淀粉样斑块和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内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目前,AD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神经胶质细胞对AD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对AD发病的作用,可能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MS)白质病灶周围聚集着一类TCRγδ+的T细胞,它们与MS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此文就γδT细胞在白细胞跨血管内皮迁移、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及对少突胶质细胞毒性溶解等几个MS发病相关环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许多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MS)白质病灶周围聚集着一类TCRγδ^ 的T细胞,它们与MS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此文就γδT细胞在白细胞跨血管内皮迁移、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及对少突胶质细胞毒性溶解等几个MS发病相关环节方面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D)的发病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神经元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以及合成单胺类代谢酶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在刺激因子作用下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释放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影响谷氨酸和自由铁的代谢等促进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髓磷脂T细胞和抗原提呈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炎性损伤免疫瀑布式反应中关键的一步。星形胶质细胞作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胶质细胞,在MS的发生、发展、维持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在本综述中,就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EAE的免疫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做一综述。从而论证使用药物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抗原递呈等免疫过程将是治疗MS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免疫异常及神经炎症与ALS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作为神经炎症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其与ALS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极化在ALS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ALS的临床诊断、靶向干预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现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ALS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内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缺失对缺血时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使用小干扰RNA(si RNA)沉默PINK1表达,氧糖剥夺(OGD)建立细胞缺氧模型,分为4组:PINK1沉默组(si RNA+转染剂)、空质粒组(空质粒+转染剂)、转染剂组(只加转染剂)和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各组均与神经元共培养;另设立神经元单独培养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定量PCR及ELISA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缺血诱导因子(HIF)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OGD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率较高,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INK1基因沉默后共培养神经元凋亡增加,星形胶质细胞EPO及VEGF分泌量减少、胞内EPO及VEGF转录水平降低(P0.05);HIF-1、HIF-2与NF-κB通路活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对OGD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通过EPO及VEGF实现;PINK1基因沉默后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神经元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与NF-κB通路活化水平降低、HIF激活受损进而下调EPO和VEGF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它在mRNA后转录水平调节靶基因转录与表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miRNA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在Rett综合征中的作用表明特殊miRNA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纤维缠结及神经炎症为特征性病理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TREM2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吞噬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碎片及Aβ和tau等异常聚集蛋白,还可调节可溶性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TREM2在A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白质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S的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目前认为是髓鞘反应性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B细胞在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证实。然而,Herrmann等[1-2]报道,MS发生时少突胶质细胞破裂,不仅能释放自身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它在mRNA后转录水平调节靶基因转录与表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miRNA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在Rett综合征中的作用表明特殊miRNA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痫间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18.
癫癎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癎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物质、信息交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是PD发病的关键因素,但衰老小胶质细胞对PD发病及疾病进展的潜在影响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衰老小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产生的促炎作用,分析了PD相关危险因素对小胶质细胞的衰老损害,初步探讨衰老小胶质细胞介导免疫失衡机制在PD的疾病过程中发挥的致病作用,并对靶向衰老小胶质细胞的潜在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是成人神经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仅能延长疾病的缓解期,并不能彻底治愈。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具有干细胞的分化全能性,在MS细胞替代疗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体细胞转分化技术相较于传统的i PSCs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谱系,缩短了时间窗,为MS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随着获取神经干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未来的MS细胞治疗将有望取得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