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使用HAMD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结果:在睡眠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总睡眠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总睡眠时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19.5±4.2)分、(9.2±1.4)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19.6±4.3)分、(5.8±0.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应用在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同时帮助患者更好睡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4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73例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rTMS治疗,73例对照组采用rTMS结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SPIEGEL)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PIEGEL分值、PSQI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116、15.134,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分值、SDS分值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8.424、8.596,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68/7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97%(54/73)(χ2=9.773,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rTMS治疗老年睡眠障碍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r TMS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应用,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0.017,P〈0.05)。观察组HAMD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降低,CGI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前也呈明显降低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34,P〈0.05)。对照组CGI、HAMD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一过性头痛2例,后行处理后改善。结论抑郁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初步效果满意,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无创伤及不良反应,但仍需加强研究,以获取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肿瘤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肿瘤伴发抑郁症的患者按人组顺序以单双号分组,单号为研究组(西酞普兰+rTMS),双号为对照组(西酞普兰+伪刺激),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及其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均P〈0.01)。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肿瘤伴发的抑郁症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好,优于单用西酞普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rTMS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伏沙明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期均为6周。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从治疗第1周起,研究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氟伏沙明治疗,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临床不足30年时间,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关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学术争论。本文目的在于介绍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VCIND脑梗死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rTMS组另给予低频r TMS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及各疗程后进行MMSE、Moca、NIHSS、ADL、Hachinski、Fazekas,CHIPS及HAMD-17等量表评分。比较2组差异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2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月后,rTMS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rTMS组Moca值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rTMS组Moca值随着疗程逐渐递增,于第三疗程明显升高(P<0.01)。4治疗3月后,rTMS组Moca各单项目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及延迟记忆得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0.05)。5治疗3月后r TMS组中不伴抑郁患者Moc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伴抑郁患者;首次卒中Moc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多次卒中。结论 rTMS治疗能明显促进VCIND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低频rTM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无效刺激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的改变,并与HAMD评分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7.78%,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2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86,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21 vs.t=3.594,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E (t=3.544,P<0.001)、5-HT (t=4.821,P<0.001)和BDNF (t=2.171,P=0.33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中NE、5-HT和BDNF与HAMD评分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0.512、-0.683、-0.624,P<0.05)。 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而研究组给予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分别予治疗前、治疗后的第1、2、4、6周使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的有效率72%,显效率50%,而研究组的有效率88%,显效率62%.研究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2、4、6周末上的减分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重性抑郁症患者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rTMS不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低频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低频经颅磁刺激,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孤独症严重程度及感觉统合失调情况.结果 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总改善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月后,2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行为、语言、社交、知觉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合并睡眠障碍可促进患儿核心症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患儿睡眠质量,可改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及感觉统合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神经刺激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和情感障碍、卒中后失语症及抑郁症等。  相似文献   

12.
黄百花  刘翔  谢根英 《中国民康医学》2022,(22):143-145+149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高频组给予10 Hz rTMS治疗,低频组给予1 Hz rTMS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评定量表(AIS)]、脑电图指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失匹配负波(MMN)的潜伏期、波幅]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A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300和MMN的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P300、MMN的波幅均大于治疗前,且高频组的P300、MMN潜伏期短于低频组,波幅大于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失眠症状,但高频r...  相似文献   

13.
14.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卒中康复,而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可改善PSSD,透过颅骨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调节皮层的兴奋性,改变睡眠结构。本文将对r TMS在PSSD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r TMS治疗PS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辅助治疗脑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88例脑中风导致的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在采用针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辅助治疗,观察此项技术辅助治疗脑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44例脑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中治愈15例,治愈率为34.1%,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辅助治疗脑中风后抑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在临床应用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伪rTMS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研究组予10 Hz rTMS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周后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脑电波的变化。方法:抑郁症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以高频rTMS,对照组予以低频rTMS。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脑电波波幅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波功率中央区α波(20.7±3.1)μV,顶叶脑区θ波(23.6±6.9)μV,额叶区α波(19.5±5.8)μV,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1±2.9)μV,(16.2±6.8)μV和(13.8±6.4)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频rTMS相比,高频rTMS更能激活脑电活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食管癌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22例食管癌抑郁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单次rTMS治疗组(s rTMS组,12例)和多次rTMS治疗组(m rTMS组,10例)。S-rTMS组只接受1次rTMS治疗(10Hz,110%静息运动阈值强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m-rTMS组接受连续5d rTMS治疗(两组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和差异,并计算HAMD、SDS评分改变量与ALFF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rTMS治疗后,s-rTMS组和m-rTMS组两组HAMD及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m-rTMS组比s-rTMS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s-rTMS组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前额叶(PFC)、双侧前扣带回(ACC)、右侧丘脑(THA)、右侧海马HIP(HIP);m-rTMS组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包括在双侧PFC、双侧ACC、右侧苍白球、右侧HIP;与s-rTMS组比较,m-rTMS组治疗后双侧PFC、双侧ACC、右侧尾状核头的ALFF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ACC的ALFF改变量与HAMD评分改变量均呈显著负相关;m rTMS组治疗前后右侧HIP的ALFF改变量与HAMD评分改变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高频rTMS治疗为食管癌抑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多次rTMS刺激比单次rTMS刺激具有更好的疗效,其抗抑郁疗效可能与rTMS对大脑神经活动的调节尤其是对ACC及右侧HIP神经活动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期采用康复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rTMS对肌张力障碍的影响。患者男性,66岁,8个月前从床上跌落,当时即感觉颈部疼痛,四肢活动障碍,躯干及四肢感觉消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脊髓损伤。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C)内固定C3~C6,术后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术后8个月因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要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后采用常规康复+rTMS治疗,1次/d、5次/周,共4周。rTMS通过佩戴经颅磁刺激的定位帽进行治疗,刺激运动前区(取80%静息运动阈值,1 Hz,30 min),然后进行步行、平衡本体感觉、肌力训练、协调等训练。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和训练,患者MEP、sEMG、H反射等评估结果上均有改善。我们认为rTMS刺激运动前区改善脊髓损伤后肌张力障碍在此例报道中有效,今后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