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其自愿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三组,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情况和分级状况,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诊断过程中,对比X线和CT,MRI对软组织病变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的检出率更高,诊断效果更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入选患者进行MRI和X线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对病变分级的诊断情况。结果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0%,X线的检出率为80.43%,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5);与X线检查对比,MRI对Ⅰ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对0级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其他分级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X线检查相比,MRI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侵袭、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及关节间隙变窄的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也能较好的显示出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冀鹏  张亮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79-280
目的:分析比较X光片及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CT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对于关节面狭窄、侵蚀及僵直等局部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的检出率高,准确率高,有比X线片更加明显的检查优势,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比较X线、CT与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的1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别采用X线、CT与MRI进行检查,将三种检查方法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级与骶髂关节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MRI及CT对强直性脊柱炎分级Ⅰ级与Ⅱ级的诊断率高于X线,MRI则高于CT;MRI对于关节面侵袭、骨质囊变、骨松质硬化及软骨肿胀的诊断率高于CT及X线,CT对关节面侵袭、骨质囊变及骨松质硬化的诊断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T及X线,应用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3-10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CT、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诊断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0级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Ⅱ、Ⅲ、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检出,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并比较分析三种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出率(62.00%)均低于CT检出率(88.00%)及MRI检出率(94.00%)(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关节间隙变宽检出率、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关节面侵蚀检出率、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关节间隙变窄检出率、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0.05);CT的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低于MRI(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Ⅱ级检出率、Ⅲ级检出率、Ⅳ级检出率均无差异(P 0.05);X线的0级检出率、Ⅰ级检出率均低于CT及MRI(P 0.05);CT的Ⅰ级检出率低于MRI(P 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MRI的检查诊断价值有绝对优势,其次为CT、X线,临床可选择MRI作为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64,166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在对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强直的显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聂建 《当代医学》2014,(3):53-5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34例患者X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lt;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lt;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03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宽,CT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且模糊,MRI检查显示关节积液呈现长T2、T1;MRI0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16.50%均比X线、CT0.00%高,且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31.07%和32.04%、30.10%和30.10%均比X线7.77%和15.53%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RI关节面骨质囊变与关节面侵蚀检出率85.44%与96.12%均分别比X线34.95%与63.11%、CT67.96%与80.58%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X线、CT及MRI诊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且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具有更高检出率,临床需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尽早确诊,并为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SCT、MRI及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MRI及X线平片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分级情况及表现结果,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的总检出率(83.75%)和MRI的总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X线平片(53.75%,P<0.05);MRI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P<0.05);MSCT、MRI和X线平片均可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骨质增生硬化、关节强直;仅MSCT和MRI可以检查出软组织肿胀,X线无法检出。结论MSCT、MRI及X线平片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微小病变及软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3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患者的CT和MRI图像进行比较,并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肿瘤的34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Ⅱ级检出率分别为27.5%和43.8%,高于CT的12.5%和2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70.0%、66.3%、82.5%、50.0%,高于CT的38.8%、35.0%、51.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肿瘤的强直性脊柱炎多为Ⅲ级、Ⅳ级,并且多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骶髂关节面虫蚀样破坏及硬化.结论 与CT相比,MRI能更早更准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合并肿瘤的风险,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用X线与CT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X线与CT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级、Ⅱ级显示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级显示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面的侵蚀、硬化及囊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CT扫描明显优于X线。结论:由于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侵蚀及囊变,而CT扫描不仅能够显示早期病变还可准确显示分期病变,从而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所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记录三种检查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检出情况。结果:X线检出23例(51.11%),CT检出36例(80.00%),MRI检出43例(95.56%),MRI检出情况优于X线与CT(95.56%>80.00%>51.11%),三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级检查中,MRI检查相对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0级、Ⅰ级检出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检查方式Ⅱ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种检查方式中,Ⅲ级与Ⅳ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诊断中,X线摄影、CT和MRI三种检查方式均可起到检查作用,但MRI检查具有其他两种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临床可将MRI检查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X线、CT、MRI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分级结果及检出率、影像学表现及检出情况。结果 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高于X线及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及关节软骨囊肿检出率均高于X线、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X线、CT及MRI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且相比于X线、CT,MRI对组织病变及分级的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枫 《当代医学》2016,(24):76-77
目的 研究对比X线平片、CT、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7例,对所有患者的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和3种影像学方法中的病变分级检出率进行分析,对比3种影像学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关节边缘模糊、关节面侵蚀的早期AS影像学表现中,MRI的检出率高于CT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分级Ⅰ级、Ⅱ级检出率的比较中,MRI的显著高于CT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影像学方法中MRJ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AS的早期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炎症活动期、稳定期的区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8例,分别给予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比较常规与改良MR对骨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程度以及炎症活动期与稳定期的检出率。结果改良MR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RAS分级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7,P=0.046);常规MR敏感度为55%,特异度100%,改良MR敏感度100%,特异度94%,改良MR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能力,有利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