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亚俊  陶伟  杨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2):1153-1156,1250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system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下胃小凹形态改变对诊断胃黏膜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112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局部胃黏膜病变(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浅凹陷、粗糙等)的患者,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形态,参照Tanaka分型对病变进行判断,同时病变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9.2%(44/112),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42.3%(11/26);胃黏膜病变NBI-ME诊断癌前病变(中-重度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7.9%,符合率为75.8%;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96.0%,符合率为94.6%。结论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能够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术加放大内镜(NBI-ME)及内镜活检在早期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采用NBIME对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颜色改变)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活检,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计算NBIME、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内镜活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若符合NBI-ME早期胃癌诊断的患者建议行内镜活检,并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29-3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胃部恶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6.3%;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92.9%。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5。共聚焦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0.9%;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2.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共聚焦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窄带成像(NBI)内镜在复发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鼻咽癌治疗后复发的患者68例,使用具有NBI模式的纤维内镜检查鼻咽部,完善鼻咽部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并与白光模式下检查结果比较,评估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以及不同分期阳性率结果的差异。结果:68例患者中确诊鼻咽癌54例, NBI模式灵敏度为96.30%、特异度为92.86%、符合率为95.59%、约登指数0.8916;白光模式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64.29%、符合率为79.41%、约登指数0.4762。NBI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高于白光模式(P<0.05)。NBI模式早期阳性率高于白光模式(P<0.05)。结论:NBI内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复发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建议将其作为鼻咽癌治疗后内镜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及白光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差异。方法选择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126例,分别行NBI放大内镜(46例)、染色内镜(40例)和白光内镜(40例)。比较各组结直肠微小息肉检出率、病理结果、微小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NBI组对微小息肉的检出显著高于染色内镜组和白光内镜组(P=0.031);各组微小息肉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放大内镜对于微小息肉的诊断灵敏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结论NBI放大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染色内镜和白光内镜,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邓巍  奚锦要  梁冬生  黄乔  邓世伟  黄国珅  苏夏  黄玉耀  钟珊 《广西医学》2022,(13):1449-1452+1461
目的 比较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病变的毛细血管分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6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共216个病灶),对其进行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和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69%、灵敏度为99.00%、阴性预测值为86.67%,均高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诊断的准确率79.63%、灵敏度81.50%、阴性预测值19.57%(均P<0.05)。结论 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相比,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可提高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可为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发现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早期胃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8例,肠上皮化生9例。白光内镜漏诊10例,检出率76.19%;NBI-ME漏诊3例,检出率92.86%。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0.05)。结论 NBI-ME对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病变靶向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彩娟 《甘肃医药》2014,33(2):127-128
目的:通过分析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胃镜室自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经普通白光内镜检查4206例,发现疑似早期胃癌的患者49例,分别进行放大内镜、NBI放大内镜检查,对疑似病灶的胃粘膜在形态、色泽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度进行比较,并对疑似部位进行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结果:49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26例。NBI放大内镜与电子放大内镜在观察粘膜腺管结构显示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微血管形态方面,NBI放大内镜明显好于电子放大内镜。在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方面,NBI放大内镜分别为91.6%(11/12)、94.6%(35/37)、95.9%(47/49),电子放大内镜分别为58.3%(7/12)58.3%(29/37)78.4%(37/49)。NBI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电子放大内镜。结论:电子放大内镜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对疑似病变进一步进行NBI检查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清晰的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联合蓝激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E-BLI)在存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就诊,存在萎缩或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普通白光内镜及ME-BLI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BLI对于萎缩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0%、71.96%、79.02%、62.26%、95.65%;对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07%、95.94%、92.31%、100%。结论 应用ME-BLI对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诊断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NBI-ME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技术、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及上述联合诊断方法对198例胃黏膜可疑病变者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手段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图片质量、诊断一致性及诊断效果.结果:醋酸内镜染色+NBI-ME观察的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图片质量评分均高于醋酸内镜染色及NBI-ME检查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活检的阳性检出率为44.44%(88/198);醋酸内镜染色的阳性检出率为47.98%(95/198);NBI-ME的阳性检出率为47.98%(95/198);NBI-ME+醋酸内镜染色的阳性检出率为46.46%(92/198).醋酸内镜染色、NBI-ME及NBI-ME+醋酸内镜染色与病理学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06、0.767、0.878,P<0.001).NBI-ME+醋酸内镜染色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NBI-ME及醋酸内镜染色检查(P<0.05).结论:醋酸内镜染色联合NBI-ME的诊断效果比二者单独使用时高,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12-1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与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ME-FICE)在消化道早期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337例疑似早期消化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175例行ME-NBI检查,162例行ME-FICE检查。分析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诊断方式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8. 00%(44/50)、84. 21%(48/57)、92. 65%(63/68),Kappa值分别为0. 754、0. 679、0. 849,ME-NBI对早期胃癌、大肠癌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3. 48%(43/46)、77. 36%(41/53)、87. 30%(55/63),Kappa值分别为0. 864、0. 550、0. 733,ME-FIC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 71%(18/21)、86. 96%(20/23)、89. 66%(26/29),特异度分别为89. 66%(26/29)、82. 35%(28/34)、94. 87%(37/39); 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 44%(17/18)、94. 12%(16/17)、74. 07%(20/27),特异度分别为92. 86%(26/28)、69. 44%(25/36)、97. 22%(35/36); ME-NBI与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77、0. 836、0. 927,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AUC分别为0. 929、0. 777、0. 893。结论 ME-NBI和ME-FICE对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中ME-NBI更适用于大肠癌、食管癌的诊断,而ME-FICE则更适用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黄宇 《求医问药》2014,(20):48-49
目的 :分析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胃平坦型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1年03月至2014年0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胃平坦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为其完成常规内镜检查后分析其镜下病变特征,为其采取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进行检查,观察其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并对比分析为其进行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有55例慢性炎症患者,有25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有20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患者,有12例早期胃癌患者。与采用普通白光内镜相比,为本组患者采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平坦型病变、慢性炎症、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炎症伴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的符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检查胃平坦型病变时应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而且操作简单便捷,此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进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搜集整理我院2005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确诊的早期胃癌36例,对其进行的白光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放大内镜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癌灶位于胃底7例,胃体10例,胃窦部19例,直径约0.4~5 cm,平均(1.0±0.4)cm;形态学上0~Ⅰ型11例,0~Ⅱ型23例,0~Ⅲ型2例;36例边界清晰,33例病变表面形态或色调不规则;病理分化型27例,未分化型9例。结论白光内镜结合染色内镜,NBI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新技术,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e,WLI)、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显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适应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  相似文献   

16.
黄吉雄  伍琳  庄剑彬 《中外医疗》2016,(23):106-108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NBI-MB)模式与普通白光模式下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间于胃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患者120例,采用型号为OLYMPUS CF-H260AI结肠镜检查,普通白光模式观察整个病变形态,然后转换为NBI-ME模式观察,参照工藤进英Pit分型法与佐野宁CP分型法[1],对所有病变进行Pit及CP分型分析后做出内镜诊断,记录普通白光模式下及NBI-ME模式下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发现185处病变,其中,PitⅡ110处,PitⅢL 42处,PitⅣ32处,PitV 1处。 CP 1109处,CP2型75处,CP 3型1处。 NBI-MB模式下对大肠肿瘤(包含腺瘤和腺癌)及非肿瘤(增生性病变)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2%(165/185)、89.4%(65/73)、88.4%(99/112),普通白光模式对大肠肿瘤及非肿瘤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8%(144/185)、80.8%(59/73)、75.9%(85/112),两者总符合率、特异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B)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平坦型病变,可有效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5-2008.12间共981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发现大肠新生物或息肉样病变者共334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NBI放大技术及染色放大技术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334例病人中发现新生性病变676个,其中常规放大内镜下发现病变91.1%(616/676),NBI放大模式下发现病变99.1%(67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放大内镜对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符合率为91.6%(619/676),染色放大内镜符合率为82.0%(555/676),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 NBI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高,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甲蓝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亚甲蓝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检查。观察亚甲蓝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内镜图像清晰度评分情况。结果:亚甲蓝色素内镜检查诊断58例患者为癌前病变,准确率为85.42%、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9.66%、阴性预测值为78.95%、Kappa值为0.692。普通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准确率为48.96%、灵敏度为41.67%、特异度为61.11%、阳性预测值为64.10%、阴性预测值为38.60%、Kappa值为0.025。亚甲蓝色素内镜对炎性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正确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色素内镜图像清晰度评分为1、2分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少于普通内镜,评分为3、4分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多于普通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色素内镜能够提高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且内镜图像清晰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董金斌  石益海 《浙江医学》2021,43(10):1101-1104,1110
目的评价非放大内镜应用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286例,共计547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纳入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一致性检验。同时对经验组和普通组两组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0%、87.88%、96.16%、98.32%、81.69%,判定≤0.5cm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7.23%、88.33%、66.67%、97.62%。NICE分型判定不同直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E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Kappa=0.755、0.824,均P<0.01)。两组医师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观察一致性良好(Kappa=0.895,P<0.01)。结论非放大内镜应用NICE分型具有良好的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建议仅将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纳入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0.5cm)可以执行“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的这一内镜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