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主要的致盲眼病。我院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对 6 1例(12 0只眼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靛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 ,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并对资料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2 0只眼 (6 1例 ) ,男 48眼 ,女 72眼 ,年龄 2 7~ 75岁 ,平均 5 1岁。双眼 5 9例 ,单眼 2例。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血管造影证实为非增殖性糖尿病。1.2 方法 采用德国HeidebergEngineering(HRA)图像仪 ,有药物过敏史者做皮肤…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3.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以及在眼底解剖区域的分布情况,为激光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7月~2002年7月确诊为糖尿病495例982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中证实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98人781眼的图像显示,其中男157人304眼、女性241人477眼,将病变分为背影期、增殖前期、增殖期,并按眼底解剖区域将病变分为全眼底、后极部、中周部和周边部四种类型.结果背影期133人266眼、增埴前期92人182眼、增殖期173人333眼.经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病程无显著差异(t=1.333、0..834、1.797、P均>0.05),男女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率差别有显著意义(χ2=10.637,P=10.637,P=0.001,P<0.005).全眼底型视网膜病变531眼(67.99%)、后极部型视网膜病变144眼(14.60%)、中周部型视网膜病变130眼(16.56%)、周边部型视网膜病变6眼(0.77%).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女性较多见.背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之间的病程差异不大,可能与糖尿病性的控制程度有关.全眼底型、后极部型和中周部型的病变在临床上较易辨认,而周而边部病变容易漏诊.造影时如后极部和中周周部未发现病变,应仔细检查周边视网膜,以便及时发现病灶,使病人得到适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与黄斑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35例(249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99只未经治疗眼中,正常2眼占1%;Ⅰ期63眼占31.7%,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Ⅱ期41眼占20.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17眼;Ⅲ期51眼占25.6%,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42眼;Ⅳ期34眼占17.1%,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0眼;Ⅴ~Ⅵ期8眼占4%,其中黄斑区染料积存2眼.糖尿病黄斑病变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不同时期,发病率为55.4%.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均敏感、可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的治疗和预后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我院用FD-31型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53例双眼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风同变发为两 类型:单纯型和增殖型。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有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无灌注区、荧光渗漏、荧光遮蔽、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此法的检测率率较检眼镜主,不失为诊断分型、指导治疗、追踪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直、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直、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7例,诊断率为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例,诊断率为54.63%,两组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FFA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比较两组黄斑水肿程度和DR分期检查结果。结果 FFA组Ⅰ~Ⅳ期各期检出率依次为86.36%、90.48%、95.16%、96.30%均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FFA组总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检出率依次为80.95%、91.67%、76.47%均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FFA组总检出率为85.14%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FA可准确诊断DR分期,在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判断视力预后及降低致盲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毅  毋海燕 《中原医刊》2005,32(1):16-16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Ⅰ-Ⅱ期药物治疗,Ⅲ-Ⅳ期用氩离子激光进行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评定光凝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多途径地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两组控制血糖及辅助治疗用药相同,治疗组加服玉石滋阴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59%,对照组总有效率35.29%,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糖尿病视网_膜病变(DR)患者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探讨眼底彩色照像与FFA检查对DR诊断分类的意义。方法根据DR和DME的严重程度国际分类方法,对在我院眼科进行眼底彩色照像与FFA检查的106例(212只眼)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严重程度分类比较分析。结果FFA检查对DR分类诊断明显优于眼底彩色照像检查,两组之间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1,P〈0,05)。对DME是否明确存在的诊断也明显优于眼底彩色照像检查,两组之间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7,P〈0.05)。对DME严重程度分类诊断,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75,P〉0.05)。结论FFA较眼底彩色照像能够及早发现DR及DME,特别是在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37例(41眼)PDR患者(Ⅳ期10眼,Ⅴ期19眼,Ⅵ期12眼)行常规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根据病情分别行眼内光凝术、剥膜、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结果:术后35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占85.4%,5只眼视力术后无变化,占12.2%,1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略下降,占2.4%。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补充激光治疗,病变基本控制。结论:玻璃体切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周会玲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44-146,F000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103例LE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均行多普勒超声和CTA检查,分析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LEAD的准确性。结果 103例LEAD患者共检测1648段血管,DSA检出狭窄血管610段(37.01%),CTA检出狭窄血管600段(36.41%),多普勒超声检出狭窄血管535段(32.46%);DSA与CTA狭窄血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DSA狭窄血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普勒超声(χ^2=7.53,P<0.05);下肢动脉各节段多普勒超声联合CTA诊断与DSA比较,符合的1566段,准确率为95.02%,高估狭窄程度31段,低估狭窄程度51段,kappa值=0.901。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有助于提高诊断LEAD的准确性,联合成像与DSA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