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肝炎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认识。方法:详细报道1例HAAA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分析揭示HAA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结果:HAA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多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出现骨髓造血衰竭,病死率极高。结论:HAAA是一种起病隐袭,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的临床少见病。移植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望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环孢茵素、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茵素A 5 mg/(kg·d),分两次口服,按病情变化调整用量;雄激素(十一睾酸酮)80 mg/d,分两次口服;糖皮质激素(强的松)30 mg/d,分两次口服,并对症支持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 5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39/54),其中重型28例有效率67.9%(19/28),极重型12例有效率33.3%(4/12);26例非重型有效率76.9%(20/26).结论 环孢茵素、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可作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院内感染率为37%,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为68%;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62%),其次是血液、口腔等;病原菌以细菌、真菌多见;白细胞计数<1.0×109/L的病人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者(2χ=4.89,P<0.05),住院时间<30 d的病人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30 d的病人(2χ=8.35,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最常见部位为呼吸道,住院时间过长、白细胞数过低易增加感染机会。应加强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院内感染,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CsA)联合司坦唑醇(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均采取CsA 4 mg/(kg/d)联合司坦唑醇4~6 mg/d治疗,持续用药满6个月时,根据国内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8例中基本治愈19例(39.6%),缓解18例(37.5%),明显进步4例(10.4%),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存在着自身T细胞介导的免疫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associated aplastic anaemia,HAA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HAA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病毒血清学,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IL-2、THF-α、IFN-γ,肝功能检测。结果 8例HAAA仅1例诊断为乙肝,其余7例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检查均阴性,测定其T淋巴细胞提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0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患病之前,药物接触史、病毒感染史、油漆和苯接触史人数较多,约占84.0%(42/5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15-45岁之间为主要病发群体,约占72.0%(36/50),其血型以AB型血型较少,约占10.0%;AB血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三种血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种血型患者比例基本相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环孢素A雄激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为70.59%(12/17),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为25.0%(4/16),雄激素联合中成药治疗有效率为41.18%(7/17)。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孢素A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可将其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国镇  马云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96-796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以增加治愈率 ,减少死亡率。方法 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 0 .4g/ (kg·d)× 5 }联合雄激素 (康力龙 6 - 8mg/d或安雄 12 0mg/d )和环孢霉素A(田可 5mg/kg·d)为主 ,并辅以成分输血、止血、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定期复查血像、肝肾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基本治愈 4例 ,缓解 2例 ,进步 2例 ,无效 4例 ,有效率 6 6 .7%。结论 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尤其是肝炎后再障患者 ,该方法副作用相对较轻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98 4年Finlav首次报道了环孢霉素A(CsA)成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至今CsA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我院从1999年6月~2 0 0 2年12月采用环孢霉素A(CsA)联合雄激素(Adr)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依照目前国内统一标准[1] 诊断。年龄14~5 0岁,中位年龄2 7岁。男10例,女5例,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Ⅱ) 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 14例。发病至确诊<3个月5例,3个月~1年7例,>1年3例。1 2 方法 CsA(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产品)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 1 2 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80例 )和对照组 ( 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6 0 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入院后 50 d做临床疗效评定。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结果 初治黄芪组总有效率 54 .3% ,对照组 2 3.5% ;复治黄芪组总有效率 4 6 .7% ,对照组 2 1 .7% ( P<0 .0 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JS/TEN重叠患儿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SJS患儿32例、SJS/TEN重叠患儿28例和TEN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抗生素(31.7%)、中成药制剂(30.6%)、非甾体抗炎药(17.6%)和抗惊厥药(14.1%)。肺炎支原体(21例,24.7%)是最常见的病原。32例(37.6%)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26例,30.6%),其中皮肤感染(12例,14.1%)和下呼吸道感染(8例,9.4%)。住院期间,8例患儿接受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35例接受单纯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37例患儿同时接受两者,采用静脉丙球联合激素组病死率最低。死亡8例,病死率为9.4%。死亡者入院第1天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of-illness score for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CORTEN)评分高于存活者(P<0.05)。 结论 抗生素和中成药是常见的致敏药物,皮肤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SCORTEN评分≥3分死亡风险增加,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早期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治疗 SJS 和 TEN 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乙肝病毒(HBV)感染发生情况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IST)后 HBV再激活发生概率,探讨 HBV感染与 AA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AA住院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 HBV感染及感染状况分为 HBsAg 阳性组(n=36)、HBsAg阴性/抗-HBc阳性组(n=96)及 HBsAg 阴性/抗-HBc 阴性组(n=113),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IS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在44个月以上.对不同组别 AA 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比较,总结接受 IST 治疗后 HBV 再激活情况及所有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1)245例 AA 患者中132例存在 HBV 感染,总感染率53.88%,其中36例为 HBsAg阳性,96例为 HBsAg阴性/抗-HBc 阳性;2)3例 HBsAg阳性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无 HBV再激活发生,33例 HBsAg阳性及96例 HBsAg阴性/抗-HBc 阳性均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中各有1例发生HBV再激活,HBV 再激活发生率1.55%(2/129);3)HBsAg 阳性组 AA 患者随访7年,总体存活率84.4%, HBsAg 阴性/抗-HBc阴性组 AA组患者总体存活率87.5%,HBsAg 阴性/抗-HBc阳性组总体存活率8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纳入研究的全部 HBV感染 AA 患者没有发生与肝炎相关的死亡.结论 AA 患者的HBV 感染率较普通人群增高;有HBV 感染的AA 患者接受IST 治疗后,未发生病毒激活率增加,HBV感染对AA 患者预后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骆丽华  刘雨生  周桂香  童先宏 《安徽医学》2005,26(2):110-111,115
目的 总结多胎妊娠早期实施选择性减胎术的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 在阴道B超引导下 ,对 9例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的多胎患者 ,采用药物或结合机械法减灭胚胎。结果 在 9例患者中减为双胎 7例 ,减为单胎 2例 ,减胎时孕龄为 6+ 5~ 7+ 3 周 ,减胎前总胚胎数 2 8个 ,共减灭胚胎 12个。无一例感染及早期胚胎丢失。减胎的成功率为 10 0 %。 2例单胎妊娠全部足月分娩 ,无低出生体重儿及围产儿死亡 ;7例双胎妊娠中 ,晚期流产 1例 ,早产 4例 ,早产发生率 5 7.14 % (4 /7) ,低出生体重儿占 5 5 .5 6% (5 /9) ,围产儿病死率 3 5 .71% (5 /14 )。结论 尽管选择性减胎术对辅助生育技术中出现的多胎妊娠是有效的补救措施 ,但应从多方面控制和重视多胎妊娠 ,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周会兰 《中国病案》2013,(12):78-79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时早期给予标准化气道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时未给予早期标准化气道管理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把给予早期标准化气道管理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间住院前(院前及院内急诊)误吸的发生率、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病后30天的预后情况。结果给予早期标准化气道管理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后30天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病人给予早期标准化气道管理可缓解患者住院前误吸发生、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及发病48小时内死亡发生的危险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重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 :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 33例 ,其感染率 5 5 %。感染部位最多是腹腔 2 4例(72 .7% ) ,其次是胆道 17例 (5 7.6 % ) ,呼吸道 11例 (33.3% ) ,肠道 7例 (2 1% ) ,尿道 3例 (9.1% ) ,心包和皮肤感染各1例 (3% )。一个患者感染部位最少的是 1个 ,最多的是 5个。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 88.2 3% ,80 % ,2 5 %和 5 0 % ,5 0 % ,16 .6 % (P <0 .0 5 )。结论 :早期发现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 ,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是抢救重症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傅海鹰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97-1298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对完善治疗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疗养院25例60岁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20例,占80%,重症重症5例,占20%。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80%。病死1例,占4.0%(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0%),轻型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10±4)d,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25±6)d。结论老年性急性胰腺炎以胆道感染为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相对较高,但充分重视其临床特征后,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并发症的防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水多形核细胞(PMN)数量与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预后关系。方法连续收集近2年间收治的291例 SBP 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继发性、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腹水,并剔除未行腹穿或穿刺失败者4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251例。以腹水 PMN 计数是否﹥250×106/ L 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合并症、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在251例 SBP 患者中,PMN ﹥250×106/ L 者63例(25%),PMN ﹤250×106/ L 者188例(7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9例患者中,PMN ﹥250×106/ L 者占77.8%(7/9),PMN ﹤250×106/ L 者占22.2%(2/9)。两组患者在 SBP 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无明显差别,均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张力增高,程度不等的压痛、反跳痛。抗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67.3%(169/251),其中,PMN ﹤250×106/ L 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0.7%(133/188),PMN ﹥250×106/ L 组为57.1%(36/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合并症方面,与 PMN ﹤250×106/ L 组比较,PMN ﹥250×106/ L 组合并消化道出血、MODS、感染性休克较高(P均﹤0.05),其住院病死率及其1年内病死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 PMN ﹥250×106/ L 作为 SBP 的诊断标准,在 SBP 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与 PMN ﹤250×106/ L 的 SBP 患者比较,PMN ﹥250×106/ L 的 SBP 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低,合并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临床分型预后与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聚合酶链反应 (PCR)等检测方法对 114例重肝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114例重肝患者中 ,急性重肝 5例 (4.39% ) ,亚急性重肝 2 4例 (2 1.0 5 % ) ,慢性重肝 85例 (74 .5 6 % )。其中乙型病毒感染 88例 ,戊型病毒感染 31例 ,乙戊病毒重叠感染 16例 ,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包括甲、丙、丁型和未分型 ) 2 5例。重肝病死率高 ,本组病例重肝死亡 81例 (71.0 % ) ,重肝的死亡与病毒感染类型有密切关系 ,其中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死亡占 5 3 0 9% ,其次为乙戊病毒感染重叠占 12 .35 % ,单纯戊肝病毒感染和未分型病毒感染分别占 11.11%。 2 2例老年重肝患者中 ,死亡 18例 (81.82 % )。结论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的单一或重叠感染中 ,乙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乙肝病毒是引起重肝的主要病原体。戊肝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也占很大比例应予重视。重肝的病死率高 ,尤其是老年性重肝。  相似文献   

19.
陈海华 《中外医疗》2012,31(10):9-10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就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5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结果显示,显效35例(53.8%),有效25例(38.5%),无效4例(6.2%),死亡1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患者病情稳定后送至上级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结论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早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体构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4例艾滋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分布情况. 结果 44例病人中,咳嗽、咳痰、发热、淋巴结肿大、贫血、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肺部渗出性病灶多见.革兰氏阴性菌18例(40.9%),革兰氏阳性菌7例(15.9%),真菌19例(43.2%).革兰氏阴性菌以沙门氏菌属多,其中猪霍乱沙门菌5例,鼠伤寒沙门菌2例;革兰氏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人葡萄球菌1例;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最多,共16例.治愈及好转32例,死亡12例,病死率27.3%.结论 艾滋病合并败血症多发生于艾滋病晚期.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致病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败血症易导致多器官损害,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