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6):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5):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病     
目的 :介绍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疾患—听神经病 ,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 :报道 5例听神经病患者 ,2例为成人 ;3例为儿童。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及语言辨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 :5例均主诉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与纯音测听不相符的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耳蜗电图基本正常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基本正常。提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病变可能在听神经。结论 :听神经病是一种主诉听力下降 ,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的听力疾患 ,临床上应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特征.方法:对23名家系成员(直系亲属21人,配偶2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s)及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s).对其中2名患者进行纯音听力随访.结果:7名家系成员符合听神经病诊断.其中6人于9岁前发病,1~2年内快速发展为重度聋;纯音测听为双耳对称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高频下降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及ABR引不出,而CMs、EOAEs正常或基本正常.1例无听力障碍主诉,言语识别率正常;纯音测听显示双耳对称的轻度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镫骨肌反射及ABR引出,EOAEs及CMs正常.2例患者纯音测听随访显示听力损失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无耳聋外表现.结论:该听神经病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是:非综合征型、双侧对称性、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可表现为早年发病并快速进展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或成年后发病并缓慢进展的轻度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耳声发射法在小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方法 对 2 0 5 0例婴儿采用耳声发射法 (OAE)进行听力筛查 ,连续监测异常儿 ,阳性者最后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BR)确诊。结果 OAE法筛查阳性 16例 (占 0 .78% ) ,经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 6例 (占 0 .2 9% ) ,其中单耳聋 4例 ,双耳聋 2例 ;轻度听力障碍 3例。中度听力障碍 1例 ,重度听力障碍 2例。结论 OAE法适合小儿听力筛查 ,能早期发现小儿听力异常 ,使听力障碍患者得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对单侧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的听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耳(右耳)纯音听力图为缓降型,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健耳(左耳)听力正常;患耳的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健耳的同、对侧声反射均能引出 .患耳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未能引出,健耳的ABR各波潜伏期正常 .双耳 DPOAE各频率均正常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单侧听神经病以重度聋较多见,应对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测 ,需注意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相鉴别.DPOAE 及ABR 对诊断、鉴别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对单侧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的听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耳(右耳)纯音听力图为缓降型,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健耳(左耳)听力正常;患耳的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健耳的同、对侧声反射均能引出 .患耳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未能引出,健耳的ABR各波潜伏期正常 .双耳 DPOAE各频率均正常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单侧听神经病以重度聋较多见,应对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测 ,需注意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相鉴别.DPOAE 及ABR 对诊断、鉴别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4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 ABR检测的阳性率为100%,94.1%为内耳型(32/34),5.9 %表现为混合型(2/34),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部分病人随着临床听力恢复,消失的I、III、V波出现,潜伏期和波间期正常.结论 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较好反映了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态,对突发性聋的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耳听神经瘤误诊原因,以避免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分析双耳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一耳误诊为“突聋”一耳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听性脑干反应,双耳均异常,影像学检查。CT阳性,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对突发性听力减退或渐进性听力减退的患者,ABR异常,应进行颞骨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是脑桥小脑三角最常见的脑外肿瘤。CT和MRI是检出听神经瘤最常用的方法。笔者搜集经CT扫描及MRI检查的 1 5例听神经瘤 ,结合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 ,比较两者的敏感性和定性诊断效果 ,探讨微小听神经瘤诊断技术方法 ,提高CT与MRI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 5例 ,男 6例、女 9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 4 7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耳鸣 ,6例伴有面部麻木、感觉障碍 ,3例伴有行走不稳。听力检查示神经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 1 2病例行手术治疗 ,3例行r-x治疗后复查。1 .2 检查方法 CT…  相似文献   

13.
<正>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常见肿瘤,虽属良性,但由于早期症状无特殊,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科自1995年4月~10月尝试经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科采用经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4例,均为单侧,男3例,女1例。年龄6个月,33~66岁,平均54岁。病程5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听力减退,面部麻木,头晕及不稳感。纯音测听患耳全聋。听力脑干电反应(ABR)患侧均无反应。前庭功能检查(冷热水试验)显示患侧半规管反应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少见。但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并不多见,笔者对25例以突聋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6~74岁,平均65.2岁,病程2h~5天,平均3.6天。均因突发性耳聋就诊,伴有耳鸣眩晕。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综合治疗突聋1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性聋 ,于 72h之内听力损失达到顶峰 ,耳聋程度常较重。从 1998年~ 2 0 0 0年 ,我科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突聋患者114例 ,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4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6 2例 ;年龄 12~ 74岁。单耳突聋 112例 ,双耳突聋 2例。听力以语频 5 0 0Hz、10 0 0Hz、2 0 0 0Hz 3个频率平均听力损失计算 ,轻度聋 (10~ 30dB) 0例 ;中度聋 (31~6 0dB) 15例 ;重度聋 (6 1~ 90dB) 6 7例 ;极重度聋 (>90dB) 32例。对照组 78例患者中 ,男 4 3例 ,女 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术中监测来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治疗的56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听神经瘤.其中肿瘤全切除51例,5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紧密无法剥离.面神经解剖保留47例(83.9%),耳蜗神经解剖保留44例(78.6%).术后有效听力(新Hannover 1~2级)8例,有效听力丧失但保留可测的听力(新Hannover 3~4级)21例,听力完全丧失28例.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测,可提高患者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使患者面听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得到保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冰  杨本涛  王振常  鲜军舫 《当代医学》2009,15(20):123-126
目的探讨MRI对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14例。肿瘤均局限于内听道内。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E、FSE、3D FIESTA序列及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分析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肿瘤均位于内听道内,其中7例肿瘤达内耳门,9例肿瘤达内听道底。与脑实质比较,14例肿瘤T1WI均为等信号,11例T2WI为等信号,2例T2WI为略长信号,1例T2WI为略短信号。增强后肿瘤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4例肿瘤3D FIESTA呈低信号。结论对于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MRI优于CT,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燕娇  李勇  邓清华  尹伟 《浙江医学》2017,39(10):836-838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聋患者突聋耳和非突聋耳(对侧耳)治疗前后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声导抗鼓室压图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突聋发病时间为鼻咽癌放疗后2~10(5.8±2.7)年,突聋发生前往往已存在放疗后慢性听力损失,其中突聋耳治疗前平均气导听阈为(76.5±23.6)dBHL,非突聋耳为(55.1±32.4)dBHL。突聋耳治疗前轻度聋1耳,中度聋3耳,中重度聋3耳,重度聋3耳,极重度聋10耳;感音神经性聋14耳,混合性聋6耳。突聋耳治疗有效率为30.0%,其中8例复发再治疗无效。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听力损伤,在此基础上发生突聋的程度较重,疗效较差,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结果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中,观察对象53例(21.5%);听力损伤40例(16.3%),包括职业性轻度听力损伤34例(13.8%),职业性中度听力损伤4例(1.6%),职业性重度听力损伤2例(0.8%);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听力损伤者153例(62.2%),其中伪聋或夸大聋患者102例,占66.7%(102/153)。102例伪聋或夸大聋患者中,91例表现为纯音测听检查重复性差,占89.2%(91/102),主、客观听力检查不符合者98例,占96.1%(98/102)。结论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利用纯音测听的重复性特征,结合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ASSR)、声导抗等客观听力检查,对做好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11年收治的16例经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均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全聋、高频率段听力丧失、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和轻度传导性聋。其中9例做声导抗测试,患耳鼓室曲线A型4例,B型1例,C型4例,其鼓室压为-130~-220 daPa;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8例,引出1例。结论内淋巴囊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其程度与肿瘤的范围、侵袭方向、中耳及内耳的受累程度有密切关系,与病程长短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