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STEM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分别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续干预7d,比较各组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指标、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30d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替格瑞洛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比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hs-CRP水平均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罗非班组与替格瑞洛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0d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或替格瑞洛治疗STEMI相比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短期预后效果类似;替罗非班、替格瑞洛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予标准尿激酶溶栓、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溶栓再通间接指标,观察其对溶栓成功率、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小量出血增加(P<0.05),大量出血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在溶栓治疗同时应用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并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硝酸甘油、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依诺肝素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溶栓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先0.4μg/(kg.min)×30min,后0.15μg/(kg.min)。观察梗死血管再通、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治疗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首次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替罗非班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PCI;替罗非班组于PCI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PCI术后15 min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并进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CTFC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24 h后血清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d内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行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减轻心肌损害,减少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并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伐芦定在高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PCI术的204例高龄冠状动脉CTO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抗凝方案分为肝素组(105例)和比伐芦定组(9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素组相比,比伐芦定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及整体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状动脉CTO患者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较肝素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确诊的62例STEMI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等;盐酸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泵入速度为0.15μg/(kg·min),持续时间为1~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及酶性心肌梗死面积]水平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盐酸替罗非班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性心肌梗死面积、肌钙蛋白I低于常规治疗组[(58.0±13.0)μg/L、(20 331±142)U/L、(13.2±2.2)μg/L比(86.4±15.3)μg/L、(26 325±231)U/L、(22.4±3.0)μg/L](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长于常规治疗组[(59.2±7.3)s比(41.0±5.3)s](P<0.05),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4%(24/3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5.5%(11/31)(P<0.05),其疗效也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2/3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4.8%(17/31)],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6±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3±7)%](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有2例患者伴有血小板减少,5例患者有出血并发症;常规治疗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并发症各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7/31)比12.9%(4/31)](χ2=0.995,P=0.319)。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心肌标志物水平,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STEMI行溶栓治疗患者126例,根据使用的溶栓药物分成瑞替普酶组(65例)和尿激酶组(61例)。观察记录两组间冠脉血管再通率和出血不良反应等可能发生的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在2小时内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83.08%VS 47.54%,P0.05)。瑞替普酶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尿激酶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VS18.03%,P0.05)。结论: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对STE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都有相当的疗效,与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早期再通率高,但同时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尿激酶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肌梗死溶栓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情况、24 h及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 h及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安全用于AMI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何文凯  李明琰  陆东风  邢晓雯 《广东医学》2012,33(13):2010-2012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入替罗非班(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2例,续贯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对照组(非替罗非班组,n=26)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用药后罪犯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情况,1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罪犯相关血管TIMI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周内全因死亡、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应用Ⅱb/Ⅲa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型AMI(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中TIMI血流及PCI术后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评价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79例老年STEMI患者根据冠脉介入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39例)和替罗非班组(40例),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术后梗塞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相关血管支配心肌的Blush分级,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介入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vs 71.8%,P<0.05),校正TIMI计帧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8.6)帧vs(30.7±3.5)帧,P<0.05〕;而替罗非班组心肌Blush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vs 30.8%,P<0.01)。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58-261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3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术后以0.2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20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h)持续静脉滴注24~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落百分比(91.3%和93.7%),TIMI 3级血流比例(95.9%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0%和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临床出血率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失败患者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高龄急性STEMI患者给予中剂量(100万U)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3小时,症状不能缓解或恶化者,予以1/2剂量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并在住院10日内行冠脉造影,观察其临床治疗有效率、TIMI血流分级、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反应。结果:高龄溶栓失败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临床有效率82.6%,TIMI血流3级发生率56.6%,无心源性死亡,溶栓联用替罗非班者出血率为15.6%,但无脑出血及重度出血发生。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中剂量尿激酶溶栓失败患者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再通率、改善微血管灌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汤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瑞替普酶组(42例)和尿激酶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出血率、1个月死亡率。结果溶栓2 h内,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未接受溶栓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替罗非班组(C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B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出院时:(1)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冠状动脉造影示罪犯血管的再通率。(3)PCI术后1月内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率。(4)住院两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受损率。(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和A组(P<0.005);D组患者罪犯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A组(P<0.005);C组和D组PCI术后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住院两周后的左心功能受损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与A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AMI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B型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8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7 d和30 d的BNP变化;术后7 d及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的sumSTR>50%、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7 d及30 d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 h及30 d 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PCI应用替罗非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8例,年龄43~76(57.5±11.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5)和对照组(n=33),替罗非班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氟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前向血流(TIMI)情况和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情况、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更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临床预后,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7例)与普通肝素组(2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180 mg、阿司匹林100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术后长期给予替格瑞洛90 mg (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 (每日1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 PCI术后72 h的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者所占百分比、伴随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 PCI术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芦定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在应用替格瑞洛的基础上PCI术中给予比伐芦定抗凝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替罗非班组采取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取肝素治疗,观察最终造影结果、肌酸激酶峰值浓度、90 min ST段下降幅度、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和治疗前对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前对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小珍  杨伟杰 《广东医学》2012,33(12):1832-1833
目的 评价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1例发病12 h内的STEMI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分为rPA组41例和尿激酶组40例,分别用rPA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比较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60、120 min的再通率,并发各种出血的发生率,复合终点事件即住院2周内死亡及30 d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60、120 min rPA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住院2周内死亡及30 d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的发生率rPA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并发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溶栓治疗STEMI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基层医院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氯比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氯比格雷负荷剂量150 mg组40例和氯比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组40例,联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氯比格雷负荷剂量150 mg组与氯比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组血管再通率、2周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IMI主要出血、轻微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小出血在氯比格雷负荷剂量150 mg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比格雷负荷剂量150 mg组与氯比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组联合尿激酶溶栓效果相当,低负荷剂量组小出血发生率低,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