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十分严峻,及时、早期地识别COVID-19患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步骤。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不但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不同病程患者如何选择标本类型也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2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诊疗经过,并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标本检测SARS-CoV-2核酸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COVID-19时如何选择标本类型和如何提高核酸检出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173例(COVID-19组),其中140例SARSCoV-2首次核酸检测阳性,33例多次检测后呈阳性。以101例排除COVID-19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IA)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ARS-CoV-2核酸。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效能。结果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76.9%、74.6%,特异性分别为94.0%、95.1%,临床总符合率分别为83.2%、82.1%,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63、0.6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5。结论 SARS-CoV-2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总符合率,可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者88例(115例血清样本)作为疾病组,排除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的其他疾病患者245例(245例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100%;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4%、100%;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提高至96.59%,特异性为100%,与核酸检测的总符合率高达99.10%。SARS-CoV-2 IgM抗体水平在COVID-19病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G抗体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结论 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敏感性高,可作为COVID-19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在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和IgG抗体不同检测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5例COVID-19患者,以同期20例排除SARS-CoV-2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同时检测COVID-19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48%和56%,特异性均为100%,胶体金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88%和76%,临床特异性均为100%。2种方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总符合率分别为68.9%和73.3%。25例COVID-19患者中有36%的患者血清PCT升高、72%的患者血清CRP升高、84%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结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不同检测方法之间差异较大,用于COVID-19患者的临床诊断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一种可引起人呼吸道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开始在我国武汉地区感染流行,并在短时间内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面对新发传染病,及早发现已感染病毒的携带者或患者对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至关重要。因此,我国迅速推出了基于实时RT-PCR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检测技术,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成为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例确诊的主要依据。但由于SARS-CoV-2的感染特性,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不足50%。在感染性疾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判断感染发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基于免疫学检验技术的抗-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纳入了最新版诊疗方案中。现回顾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诊断标准的变迁,并在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确诊和患者治愈出院相关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特点,探讨COVID-19的出院标准。方法对5例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影像学、血清学、流式细胞学、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查。结果5例患者经RT-PCR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符合COVID-19特点。经治疗患者体温<37℃,呼吸道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好转,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正常,CD4+T淋巴细胞>500/μL,SARS-CoV-2 IgG抗体阳性且滴度为急性期4倍以上,连续2次(间隔1 d)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阴性,连续2次粪便SARS-CoV-2核酸检查阴性,肛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阴性1次后准予出院,随访2周未见复发且SARS-CoV-2核酸检查阴性。结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及炎性指标、CD4+T淋巴细胞计数、IgG抗体滴度作为该地区COVID-19确诊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可行。  相似文献   

7.
赵颂涛  毛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53-1156,11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COVID-19病例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较快,迅速进入重症与危重症阶段,救治难度较大。SARS-CoV-2的核酸检测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假阴性、检测时间长,影像学检查成为辅助诊断COVID-19快捷、方便的手段之一,并在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采用血清免疫学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COVID-19确诊患者疾病早期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不同病程患者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结果①59例确诊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者为57例(96.6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为20例(33.9%),C反应蛋白升高者为41例(69.49%)。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59例确诊患者中,52例(88.14%)患者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健康体检者IgM抗体均为阴性。COVID-19患者在病程第(0~6)d、(7~10)d、(11~15)d、(16~20)d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1.82%、90%、100%。③IgM阳性组与IgM阴性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机体感染SARS-CoV-2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减低,部分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常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动态观察白细胞、淋巴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于COVID-19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SARS-CoV-2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SARS-CoV-2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传播备受关注。如何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关键。虽核酸检测仍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受样本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样品保存、运输、核酸提取、检测试剂检出能力等多因素影响,不少病例多次核酸阴性而延误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提出SARS-Co V-2特异性Ig M/Ig G抗体检测可作为COVID-19诊断指标之一,但不同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报道1例核酸连续多次检测阴性、7种方法抗体检测连续多次阳性而最终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旨在为制定COVID-19筛查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80例,以排除COVID-19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收集23例COVID-19患者不同时间点采集的样本,并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 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分别为76.3%、81.3%、90.0%,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1.0%、85.0%、92.0%。在发病7 d内,SARS-CoV-2 IgM抗体、IgG抗体和IgM+IgG抗体联用的敏感性分别为65.0%、70.0%、70.0%;在发病8~14 d,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72.7%、95.5%、95.5%;在发病15 d后,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4.2%、97.4%、97.4%。SARS-CoV-2IgM抗体在发病后第5~13天出现转阳趋势,在发病第18天后可观察到转阴趋势;SARS-CoV-2IgG抗体在第5天出现转阳趋势,之后持续阳性。结论血清SARS-CoV-2 IgM抗体和IgG抗体可作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指标,对其连续监测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进行SARS-CoV-2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的4名COVID-19患者的鼻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分离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IgM和IgG。结果 4名患者咽拭子和3例粪便标本的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例鼻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例患者感染SARS-CoV-2一周内血清IgM及IgG出现,其余3例患者同期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结论 SARS-CoV2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选择多种类型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病毒的检出率;同时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血清SARS-...  相似文献   

13.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气溶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的案例相继被报道。SARS-CoV-2 气溶胶作为一种存在于空气中能够进行短期和远程运输的细小颗粒,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提前预测或者实时监测气溶胶中的SARS-CoV-2 是控制COVID-19 疫情大流行的有效措施。该文通过对SARS-CoV-2 气溶胶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预测、采集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疫情理论研究和实际防控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标本类型与检测次数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SARS-CoV-2核酸与IgM抗体检测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3次(每天1次)采集患者的痰、咽拭子、血液、唾液和晨尿标本,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同时检测患者血浆SARS-CoV-2 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以下分析:1次与连续3次(每天1次)检测5种标本的SARS-CoV-2核酸阳性率;1次与连续3次(每天1次)检测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连续3次检测5种标本的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与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COVID-19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 1次检测5种标本SARS-CoV-2核酸,各标本的阳性率:痰46.66%,咽拭子40.00%,血浆13.33%,唾液33.33%,晨尿0;同种标本连续检测3次SARS-CoV-2核酸,各标本的阳性率:痰80.00%,咽拭子66.66%,血浆13.33%,唾液60.00%,晨尿0.1次与连续3次检测患者血浆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均为93.33%.血浆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RS-CoV-2核酸技术,两种方法联合对COVID-19的检出率为100.00%.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与采集标本种类相关,多次多部位采集标本可明显提高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SARS-CoV-2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RS-CoV-2核酸技术,两种方法联合可明显提高COVID-19的实验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总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性能。方法选取COVID-19患者89例,非COVID-19患者88例,检测所有COVID-19患者总抗体和病毒核酸。根据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发病时间分组,统计各组总抗体阳性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例COVID-19患者中,77例总抗体检测结果阳性,12例总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总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100.0%。不同临床分型的患者总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时间的患者总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持续阴性组总抗体阳性率与其他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VID-19患者总抗体进行检测不仅方便快捷,且有助于疑似人群中感染者的快速定位,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属,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RNA病毒,具有极高传染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用于预防SARS-CoV-2的疫苗,该病毒导致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明确。为了解SARS-CoV-2的研究进展,该文综述了该病毒的特征、感染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技术,以期为诊断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该病毒引发的疾病(COVID-19)已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快速、早期检测SARS-CoV-2有助于疫情的控制。该文拟分析SARS-CoV-2现有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展望检测技术未来的研发方向,为SARS-CoV-2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未知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近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全球持续蔓延,形势极其严峻,影响不容小觑~([1-3])。对COVID-19的实验室相关检测已有了诸多报道,已知COVID-19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9.
钱扬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457-1459,1463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肺炎病例均诊断为冠状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后来发现这种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这种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及学者对SARS-CoV-2诊疗及防控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本院作为北京市首批开设24 h发热门诊,并接收患儿的儿童医院,在疾病的诊疗及防控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SARSCoV-2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实验室检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北京综合三甲医院为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和非疑似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ARS-CoV-2核酸检测的咽拭子标本来自2595例患者,COVID-19疑似患者81例,非疑似患者2514例。咽拭子标本采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试剂提取RNA,分别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3种(A、B、C)不同灵敏度试剂盒进行实时荧光PCR平行检测。结果81例COVID-19疑似患者标本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为6.17%(5/81),2514例非疑似患者标本中均没有检出SARS-CoV-2核酸。确诊的5例COVID-19患者,A试剂检出率为80.00%,B、C试剂检出率均为100.00%。结论在COVID-19低流行区(北京)综合三甲医院筛查的COVID-19疑似患者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较低。无症状的非疑似患者中SARS-CoV-2感染的概率极低,为减少核酸筛查的工作量,可采用混合标本检测。在实验室诊断中,对于低病毒载量的患者,可采用两种试剂盒平行检测,以提高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