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思宇  陈青娅  刘健 《安徽医学》2021,42(6):613-61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川渝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从中选取根尖孔发育完全且未行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的影像,详细记录其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5例患者,包括107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97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以单根为主(99.26%),其余均为双根(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全部为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主要为单根管(74.16%)和双根管(24.44%),还有少量3根管(0.63%)和C型根管(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以单根管(98.88%)为主,仅检出少量的双根管(1.12%),未见拥有3根管和C型根管的牙根.按照Vertucci分类,I型根管是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的根管构型,其次为V型根管.结论 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多样;下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管;CBCT可以用于复杂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观察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变异情况, 为牙髓治疗提供解剖学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调取云南省口腔医院影像科300例患者共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 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远中舌根发生情况及根管形态.根管形态的分类依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结果 在获得的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 2根的发生率为71.2% (427/600) , 3根的发生率为28.8% (173/600) .2根管发生率为2.1% (13/600) , 3根管发生率为60.7% (364/600) , 4根管的发生率为36.8% (221/600) .近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V型, 远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型, 100%的远中舌根为VertucciⅠ型.远中舌根的人群发生率为33.7% (101/300) , 男性与女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远中舌根的双侧对称发生率为71.3% (72/101) ,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CBCT易于根管形态的研究, 可以辅助牙髓治疗, 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形态的解剖特征和对称性。方法:收集413例CBCT影像(下颌第一前磨牙794颗,下颌第二前磨牙770颗)。运用NNTViewer软件分析其牙根数、根面沟位置、根管数、根管构型,统计根管构型的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大部分为单根,13颗为双根。根管构型发生率分别为I型87.66%,II型1.76%,III型2.52%,IV型2.14%,V型5.92%,C形根管(横截面)12.21%。118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3.70%根管构型对称。下颌第二前磨牙均为单根,其中99.48%为I型,0.52%为V型。4颗牙齿在牙根近中舌侧发现根面沟,99.48%根管构型对称。结论: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一定对称性,运用CBCT可帮助确定根管系统特征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方法 筛选重庆地区567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93例,女:274例),共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及牙根数目.结果 1 12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参考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进行分类,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1.17%,多根管型28.83%[其中Ⅱ型4.45%,Ⅳ型1.16%,V型7.38%,Ⅸ型(双根双根管)13.61%,X型(其他)2.22 %];左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同一根管类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多根管发生率(32.29%)高于女性(2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重庆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及双牙根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且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探讨泸州地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选取872例下颌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分析其根管数目及对称性。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参照Vertucci分类法,发生率分别为:Ⅰ型85.67%;Ⅲ型3.10%;Ⅳ型0.03%;Ⅴ型8.00%;C形2.87%。其中36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I型根管对称;10例Ⅲ型根管对称;1例Ⅳ型根管对称;25例Ⅴ型根管对称;7例C形根管对称。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CBCT为其根管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组,参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牙根和根管数目、根管构型。结果:共6 032颗下颌前牙被纳入研究。所有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牙,0.9%(18/2 042)的尖牙为双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多根管率分别为10.6%(211/1 990)、18.0%(360/2 000)和5.4%(111/2 042),且下颌前牙双根管多为Type Ⅲ。多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分别为中切牙89.9%(98/109)、侧切牙87.3%(165/199)、尖牙48.0%(36/75)。各年龄组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多根管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30~40岁组(14.6%,57/397)、>40~50岁组(21.1%,62/294)、>50~60岁组(8.4%,27/320),多根管发生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与男性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5% vs. 11.53%, P>0.05)。结论:下颌前牙根管治疗时注意多根管的发生,多根管发生率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锥形束CT(CBCT)数字影像对重庆地区人群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月~4月就诊患者的CBCT数据,通过i-CAT软件对其轴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分析,记录其根管形态、牙根数目及根面沟发生情况。结果 1 725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923例,女802例),共9 646颗下颌前牙纳入研究。9 646颗下颌前牙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中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侧切牙中0.3%(11/3 257)为双根牙,尖牙中有0.8%(26/3 014)为双根牙,3.8%(127/3 375)中切牙、10.6%(345/3 257)侧切牙、4.2%(127/3 014)尖牙为多根管牙,其余均为单根管牙,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Ⅲ。下颌前牙同一根管类型及根面沟在左右侧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下颌侧切牙多根管发生率(11.9%)大于男性(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最高的分别为21~岁组(5.0%,27/542),41~岁组(14.7%,91/619),41~岁组(8.1%,52/643);下颌前牙根面沟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1~岁组(8.1%,33/406)。结论重庆地区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中多根管、双牙根及根面沟的发生率较高,根管类型多样,多根管发生率兼有性别差异。通过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能够准确定位患牙中所有根管,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和三维充填[1]。对根管系统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提高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包括透明牙、离体牙切片及根尖片偏移投照等,虽然透明牙、离体牙切片法观察结果的准确度高,但仅限于实验室研究[2-3]。X线根尖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但由于根管与周围组织的重叠及拍摄角度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牙根及根管数目,同时也不能正确反映根管走向、形状和锥度[4-5] 。显微CT(micro-CT)空间分辨率可达10 μm,是近年来研究牙根及根管形态的非侵入性技术,扫描得到的图像边界清晰,对侧副根管、根管峡部等显像较好,重建的三维图像经处理能清晰地显示牙根管的细微结构,可以作为牙根及根管形态研究的“金标准”,但辐射剂量大、扫描范围小、曝光时间长,尚不能应用于临床工作。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疾病的影像诊断。目前口腔科使用的锥形束CT空间分辨率能达到0.2 mm,相对于螺旋CT,具有数据采集时间短、曝光剂量小的优势,可清晰显示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形态[6-8]。另外,CBCT提供的软件便于从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对根管进行精确的形态学分析,已成为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复杂根管治疗的重要影像手段。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因牙体、牙周疾病治疗需要而拍摄CBCT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下颌前磨牙、下颌第一及第二磨牙的牙根数目及根管构型,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66-368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分析探讨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对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患者的CBCT,共381例(728颗牙)患者纳入研究。CBCT确认下颌第二磨牙是否有牙根吸收。并将患者性别、年龄、第三磨牙阻生深度与第二磨牙牙根是否吸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4岁组牙根吸收率高于18~25岁组(P<0.05),而患者年龄≥34岁组与25~33岁组、18~25岁组与25~33岁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高于中位阻生牙组(P<0.05),而高位阻生牙组与中位阻生牙组、高位阻生牙组与低位阻生牙组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牙根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下颌第三磨牙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较为少见,其影响因素与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密切相关,因此,及早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形态。方法 将40颗下颌第二恒磨牙用脱钙透明法制作成透明牙体模型。观测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形态。结果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2或3个根管较常见。分别占52.78%,44.44%。根尖孔至根尖平均距离;近、远中分别为0.8、1.0mm。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形态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为口腔医师开展牙种植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CBCT影像资料共339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分析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为口腔医师开展牙种植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CBCT影像资料共339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分析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走行。  结果  下颌管距牙槽嵴顶、颊侧骨板、舌侧骨板及牙根根尖的距离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变异较大,在下颌骨中从远中向近中由舌侧向颊侧并逐渐靠近牙槽嵴顶走行;运用CBCT能够清晰的观测到下颌管在下颌骨内三维位置,对下颌骨外科手术及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CBCT)与数字化根尖片拍摄用于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44颗患牙)于2018年4月—2020年10月在德庆县人民医院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患者,治疗后分别实施CBCT与数字化根尖片拍摄,对患者的根管充填恰填率、根管充填致密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数字化根尖片的恰充率与根管充填致密度高于CBCT,有显著差异(P<0.05);CBCT满意根管51例(63.75%),根尖片满意根管39例(48.75%)。结论 相比于数字化根尖片,CBCT评估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充填效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5-75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患者的1136颗下颌切牙的锥形束CT图像资料,统计分析牙根数目、根管形态及双根管牙在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情况。结果:1136颗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19.38%,下颌中、侧切牙双根管在男女性别和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下颌切牙共观察到5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1-1)为主,其次是Ⅲ型(1-2-1),Ⅴ型(1-2)的发生率最低,其发生率分别为84.68%,12.24%,0.35%。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锥形束CT影像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根尖周疾病的首选方法,而对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的充分掌握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基础.下颌磨牙是临床上牙髓病的多发牙位,但其根管解剖尤其是近中根管形态复杂多样,给临床根管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增加了根管治疗的失败率.本文对下颌第一恒磨牙及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50例患者的1352颗下颌前牙的CBCT资料,运用配套软件对牙齿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进行影像学分析,统计和分析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类型、对称性分布等。结果 下颌切牙均为单根,下颌尖牙双根发生率为1.45%。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7.34%、34.08%、9.05%。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一侧出现双根管时,对侧同名牙也为双根管的概率下颌侧切牙最高,为77.78%,中切牙次之,为72.97%,尖牙为64.00%。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共观察到除Ⅳ型和Ⅷ型外的6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为主,为80.00%,其次为Ⅲ型,为16.51%。结论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其中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双根管以Vertucci Ⅲ型为主,锥形束CT是诊断下颌前牙根管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内容物对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诊断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 VRF)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或牙周病而拔除的结构完整的单根管干燥离体牙24颗,沿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进行根管和桩道预备后制备为研究样本。将24个样本分为两组,每组12个。A组为对照组(无VRF组),根据根管内容物分为5个亚组: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和金钯桩组;B组为实验组(VRF组),亚组分组同上。VRF组使用统一方法制备为VRF模型,以专用根管钉使牙根发生颊舌向完全裂开后再粘接复位;对照组不进行模拟VRF的操作。钛桩和金钯桩根据根管预备情况个性制作,通过X线检查确认桩与根管壁的密合性。所有样本均置于猪下颌骨牙槽窝中进行CBCT扫描,由经验丰富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师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科医师进行盲法判读,统计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金钯桩组中VRF的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83%、91.67%、87.50%、79.17%和45.83%,与空白组相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牙根折裂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证实的根折患者的CBCT片及传统X线片(包括根尖片与曲面断层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8例患牙经外科探查或拔牙后证实都存在根折,其中磨牙29例、前磨牙6例、前牙3例。CBCT影像检出折裂线38例(100%),数字X线根尖片检查出折裂线15例(39.5%)。结论:CBCT能够立体显示牙根折裂的位置和形式,检知牙根折裂的灵敏度高于常规根尖片,有利于根折的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