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重症(Ⅲ~Ⅳ级)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53例Ⅲ~Ⅳ级HM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开始上机时的首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SIMV模式)和对照组(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和24 h血气变化?临床转归,以及气胸?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24 h血氧分压变化?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在颅内出血与BPD的发生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87-1089
目的:比较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RDS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与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各60例。比较CMV组与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比较两组使用呼吸机前后3h、12h和24h的血气指标(PH、PaO_2、PaCO_2和SaO_2)、FiO_2和OI的变化;比较CMV组及HFOV组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结果:(1)HFOV组使用呼吸机的持续时间和撤机后的用氧时间均较CMV组短。(2)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h、12h和24h的PH、PaO_2、PaCO_2和SaO_2均有所好转,但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3)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后3h、12h和24h的FiO_2和OI均有所好转,但是HFOV组的好转较CMV组早。(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均差异不大(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与CMV两种通气模式对于RDS早产儿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改善氧合方面,HFOV优于CMV。  相似文献   

5.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过度通气致低碳酸血症现状,从而通过呼吸参数调节,降低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ICU自2003~2008共收治呼吸衰竭患者21人的血气分析与呼吸参数.结果 从高碳酸血症至低碳酸血症发生时间为2~72 h,平均23.9 h.结论 机械通气后低碳酸血症多由通气过度导致,可及时下调呼吸机参数,主要是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峰压、缩短呼气时间来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患儿24例,后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根据治疗成功与失败的评定标准,成功15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62.5%(15/24)。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高频振荡通气启动前常频通气治疗的时间长短与治疗成功率成负相关(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种类等对HFOV的治疗效果无影响。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尽早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8.
彭好  袁涛  夏长明 《四川医学》2017,38(8):881-884
目的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13例早产儿RDS经CMV失败后改为HFOV,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记录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吸入氧浓度(FiO2)及临床结果。结果 13例患儿CMV后a/A、OI与CMV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存活患儿HFOV 6h PaCO2明显下降,12ha/A明显上升;OI明显下降,FiO2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期间未出现肺气压伤,颅内出血未加重。结论 CMV失败可能加重病情,HFOV用于CMV失败早产儿RDS有一定效果,及早应用可能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气胸并呼吸衰竭新生儿49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HFOV+SIMV)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2、8、12、24h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不同时间,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蓓  苏萍  马庆宁  林广 《广东医学》2011,32(6):709-711
目的 比较早期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对孕龄30周之前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发病率的异同.方法 将孕龄25~29+6周早产儿在出生后1 h内随机分配到高频振荡通气(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定容通气(Volume-targeted ventilation,VTV)与压力限定通气(Pressure-limited ventilation,PLV)对早产儿效益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4期)及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6个交叉试验,共1 4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LV相比,VTV更能够降低病死率[RR=0.68,95%CI(0.51,0.91),I2=0,P=0.82]、减少支气管发育异常[RR=0.73,95%CI(0.60,0.90),I2=25%,P=0.2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2.00,95%CI(-3.14,-0.86),I2=45%,P=0.07]、降低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RR=0.65,95%CI(0.42,0.99),I2=53%,P=0.02]、降低3/4级IVH[RR=0.53,95%CI(0.32,0.75),I2=21%,P=0.27]、降低室周白质软化症[RR=0.35,95%CI(0.16,0.66),I2=0,P=0.90],减少气胸[RR=0.46,95%CI(0.25,0.86),I2=0,P=0.85]等。结论:与采用传统呼吸机PLV通气方案相比,VTV通气方案在治疗早产儿方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BPD发病率,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长与吸氧时间,降低无效通气率、IVH、3/4级IVH、低碳酸血症、气胸及室周白质软化症等事件发生率。受样本量与研究质量所局限,该研究结果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20,(5):124-126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下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428例,选取其中生后6 h内入院,均需机械通气的患儿111例,将<37周的早产儿,需机械通气,并发生ICH的9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将同一时期≥37周足月儿,需机械通气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等回归调查分析出机械通气下,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两组胎膜早破≥18 h、多胎妊娠、自然分娩、机械通气≥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分娩、胎膜早破≥18 h、多胎妊娠、机械通气≥7 d均为早产儿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重和胎龄为机械通气下发生ICH早产儿相对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机械通气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众多,自然分娩、多胎妊娠、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时间、羊水异常、脐带绕颈与机械通气早产儿ICH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自然分娩、多胎妊娠、胎龄、出生体重、胎盘早破、机械通气时间尤为重要,在临床检查中需要及时进行相应措施,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患儿提供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郭小芳  陈运彬  邓燕 《热带医学杂志》2007,7(8):766-769,77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早产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2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9)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3)。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VIH)、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处理前胎龄,体重,入院日龄,出生1 min Apgar评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予以不同通气模式后呼吸机参数比较:LPSV组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和吸气时间(Ti)分别为(25.1±2.2)cmH2O,(10.2±2.4)cmH2O,(6.2±0.7)cmH2O和(0.53±0.1)s,CMV组分别为(29.3±2.6)cmH2O,(13.3±2.7)cmH2O,(6.9±0.7)cmH2O和(0.69±0.1)s,LPSV组均明显低于CMV组,P均<0.01。LPSV组与CMV组的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吸频率分别为(64±15)%,(45±10)次/m与(63±15)%,(42±9)次/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LPSV组的pH(7.30±0.08)低于CMV组(7.35±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45±6)mmHg高于CMV组(40±7)mmHg,P<0.01;LPSV组和CMV组的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0±8)mmHg,(86±4)%,(149±6)次/min,(37.7±3.7)mmHg与(59±9)mmHg,(87±3)%,(151±7)次/min,(38.5±3.0)mmHg,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过程中,LPSV组的VALI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10.3%vs 34.8%,P<0.05),LPSV组和CMV组的VIH(10.3%vs.17.4%)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13.8%vs.21.7%)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V组的病死率10.3%(3/29)显著低于CMV组39.1%(9/2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通气策略是一种肺出血早产儿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的低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3例,行常频机械通气49例为CMV组,行高频振荡通气54例为HFOV组,比较两组通气后3、12 h以及24 h的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24 h治疗有效率及1周内脑损伤及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24 h后CMV组治疗有效率与HFO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_2、OI 在机械通气后3 h、12 h、24 h逐渐降低,两组PaC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O_2在机械通气后3 h、12 h、24 h逐渐降低,HFOV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FiO_2在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_2在机械通气后3 h、12 h、24 h逐渐升高,两组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O_2在机械通气后3 h、12 h、24 h逐渐升高,两组在组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1周内脑损伤及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在短期内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通换气、氧合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合并PDA早产儿107例,分PDA组39例与对照组(非PDA组)68例;PDA组根据有无超声血流动力学显著性改变及临床表现分为症状性PDA(s PDA)组20例和无症状性PDA(as PDA)组19例;s PDA组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治疗组13例与非治疗组7例;PDA早产儿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BPD组19例与非BPD组15例。所有对象分别于生后第1、4、7天进行NT-proBNP检测,采血后30 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s PDA组生后第4、7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同期as PDA组和对照组(P<0.05);as PDA组生后第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 PDA组生后第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第1、7天(P<0.05),as PDA组生后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第7天(P<0.05)。治疗组生后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第4天显著下降(P<0.05),非治疗组生后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与第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 PDA组BPD发生率(76.47%)高于as PDA组(35.29%)(P<0.05)。BPD组生后第4、7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非BPD组,其中第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DA尤其是s PDA早产儿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导管关闭或分流量减小其水平下降,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BPD的几率越大。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s PDA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声门前高频喷射通气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声门前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犬在呼吸机麻醉和呼吸停止3分种时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并对在临床麻醉诱导无呼吸期时的病人进行了使用和PaCO2和PaO2分析。研究表明,声门前HFJV可提高呼复苏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晚期早产儿是指妊娠时间为340/7~366/7孕周(即孕239~259天)出生的婴儿[1],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代谢疾病发病率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晚期早产儿再次入院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 11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5 8例进行高频喷射通气 ,B组 5 7例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和间歇指令性通气 ,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明显改善 ,其死亡率 3.4 % ,低血压发生率 1.7% ,肺部感染发生率 1.7% ,明显低于B组 (P <0 .0 1)。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伴中间综合征患者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 ,通气频率快 ,气道压、胸内压低 ,对循环干扰小 ,优于间歇正压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化代谢指标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生化代谢指标的相关因素。方法:早产儿共126例,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将其分为小于胎龄儿( SGA)组及适于胎龄儿( AGA)组;于出生后1周内、6月、12月、24月、36月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分别检测胰岛素( INS)、C 肽、IGF-1、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血糖( FBG)、清蛋白、前清蛋白、肌酐等生化代谢指标,同时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等体格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Ponderal指数及Kaup指数、体质量标准差计分( SDS)、身长SDS,分析生化代谢指标与体格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对体质量和身长发育落后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早产儿IGF-1在生后逐渐升高,12~24月达高峰;体重SDS与IGF-1、TC、白蛋白、前白蛋白正相关( P﹤0.05,r=0.265、0.219、0.315、0.21),与LgIRI负相关( P﹤0.05,r=-0.23);身长SDS与IGF-1、清蛋白、前清蛋白正相关( P﹤0.05,r=0.274、0.226、0.202),与LgIRI负相关( P﹤0.05,r=-0.21);Kaup指数与IGF-1、TG、清蛋白、前清蛋白正相关( P﹤0.05,r=0.248、0.234、0.38、0.281),与LgIRI、C肽、肌酐负相关( P﹤0.05,r=-0.19、-0.22、-0.49);头围与IGF-1、TC、LDL、清蛋白、前清蛋白正相关( P﹤0.05,r=0.481、0.43、0.272、0.615、0.706),与C肽、肌酐负相关( P﹤0.05,r=-0.20、-0.21);胸围与IGF-1、TC、清蛋白、前清蛋白正相关( P﹤0.05,r=0.505、0.3、0.608、0.704),与LgIRI、C肽、肌酐负相关( P﹤0.05,r=-0.19、-0.22、-0.19);腹围与 IGF-1、TC、清蛋白、前清蛋白、肌酐正相关( P ﹤0.05,r =0.312、0.25、0.31、0.37、0.39);体重发育落后影响因素为SGA(OR=5.668);身长发育落后影响因素为出生体重﹤1500 g(OR=5.449)。结论:了解早产儿生化代谢指标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及影响早产儿体格发育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为减少儿童肥胖、MS等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