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和6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及60例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1.7%(P=0.031)。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切除原发灶、病理证实和完成随访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法,将患者分为肝转移和无肝转移两组,选择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长径、浸润周径、浸润深度、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位置、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组织学类型等因素,用SAS6.12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浸润肠管壁的周径(P=0.022)、浸润深度(P=0.001)、静脉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位置(P=0.001)和肝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静脉癌栓(P=0.005)和淋巴结转移位置(P=0.001)和肝转移相关,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位置无交互作用。结论肿瘤浸润周径、浸润深度、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与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伴随有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较大,而癌肿部位、大体类型、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组织学类型与肝转移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初始可切除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同期切除的212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分析癌结节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癌结节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癌结节的阳性率为43.9%(93/212),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44、0.001、0.035、<0.001),是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明显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淋巴结阳性的135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癌结节阳性患者DFS更低(P=0.003);在淋巴结阴性的77例患者中,癌结节阳性患者的OS和DFS均显著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P<0.001、0.010)。 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癌结节和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神经浸润显著相关,且预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黏蛋白MUC1、MUC2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联合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1、MUC2在20例结直肠腺瘤和6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1MUC1、MUC2在20例结直肠腺瘤及60例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6.7%(P=0.013);100%、58.3%(P=0.000)。2MUC1黏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6),在低分化结直肠癌中表达强,并与浸润深度(P=0.004)、淋巴结转移(P=0.01)、Dukes分期(P=0.033)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3MUC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143),而与浸润深度(P=0.016)、淋巴结转移(P=0.002)、Dukes分期(P=0.005)呈负相关,与生存期呈正相关。4MUC1、MUC2联合检测表明:MUC1与MUC2呈负相关,MUC2+MUC1-预后最好、MUC1+MUC2-预后最差。结论 MUC1的上调表达或MUC2的下调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laudin-5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streptavidin perdcidase)检测经病理证实的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正常组),25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25例无淋巴结转移及2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癌组)中claudin-5和claudin-10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claudin-5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82%,76%,68%,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38,P>0.05).claudin-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无关(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腺瘤组,癌组分别为54%,56%,72%,方差分析提示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39,P>0.05).clandin-10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相关性(r=0.050,P=0.732).结论 claudin-5和claudin-10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均有表达,它们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关.claudin-5和claudin-10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laudin-10还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相关.结直肠癌中claudin-5与claudin-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CTGF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3%(38/62)和19.4%(12/62),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CT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即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CTGF表达阳性率越低(P=0.030),随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加深而CTGF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32),有淋巴结转移者CT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7),而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CT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6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以及1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LIC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LIC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26.00%,39/150)、腺瘤组织(66.13%,41/62)和癌组织(82.89%,155/187)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有关(P=0.007),而与患者性别(P=0.553)、年龄(P=0.206)、肿瘤直径(P=0.185)、肿瘤分化程度(P=0.062)及肿瘤部位(P=0.598)均无关。CLIC1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CLIC1阴性表达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11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CLI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6.4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0.00%),P=0.031。结论 CLIC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CLIC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660枚,其中SLN130枚,检出率19.7%。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SLN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体内、体外两种SLN的标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SP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后者;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P〈0.01)。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体内、体外SLN定位方法均可以获得成功,均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与手术方式无关,并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SP法检查有助于明确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小鼠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采用60只6~8周龄BALB/c小鼠,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于BALB/c小鼠直肠黏膜下层后,再随机选择30只小鼠行盲肠造口,观察其原位移植瘤体积大小、肝转移癌情况(包括肝脏表面转移癌结节大小、数目和转移率),成瘤时间及小鼠的生存期。结果显示,两种造模方法均能复制出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术后30d两组肝脏转移情况的比较,直肠直接接种组肝转移率(15.7%)和直肠接种盲肠造口组肝转移率(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直肠直接注射组及直肠接种盲肠造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和46.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小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结直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直肠接种盲肠造口法的小鼠肝转移模型具有肝脏转移率高,小鼠生存期长,成瘤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指导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据.方法:收集15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采用实时RT-PCR检测其中3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OX2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SOX2阳性表达主要位结直肠癌癌细胞的细胞核内,且在127例呈中高表达(表达率84.6%)显著高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的高表达(8%,P<0.01).SOX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是癌旁结直肠组织的2.5~15倍.SOX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但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高癌旁结直肠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168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6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No.253淋巴结转移20例(1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梗阻、分化程度低及脉管瘤栓是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转移组的累积总生存率(75.0% vs. 92.6%,P=0.000)及无病生存率(65.0% vs. 91.9%,P=0.000)显著低于非转移组。 结论术前梗阻、分化程度低及脉管瘤栓与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伴有No.253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标本、60例结直肠腺瘤标本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腺瘤、正常组织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6.7%、2.8%,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56.7%、2.8%,各组OPN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OPN与CD44v6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7,P<0.05).结论 OPN、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癌的转化及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力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对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的T3/T4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入组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1)、肿瘤大小(P =0.029)、大体类型(P =0.013)、分化程度(P=0.009)、浸润深度(P=0.002)及送检淋巴结数(P=0.02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 P =0.013, OR =2.708)、分化程度(P=0.020, OR=2.397)、大体类型(P =0.026, OR =2.330)、年龄(P =0.043, OR =2.089)。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过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表达,分析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肝转移等的关系。结果大肠癌肿瘤细胞中,组织因子蛋白的过度表达率为62.5%(20/32例);Duke分期高的大肠癌病例,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率较高:肿瘤细胞的组织因子蛋白过度表达的病例倾向于发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结论组织因子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存在过度表达。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斌  骆红  黄世锋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40-842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 -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64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结直肠癌患者、40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P -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IMP -1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和健康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64层三维增强CT测得的肿瘤血管密度(TVD)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间经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64层增强三维CT重建肿瘤血管,并使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TVD值。以术后病理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以术中探查作为远处转移的金标准。分析增强CT及TVD检测值对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1%(20/27)、53.8%(7/13)和67.5%(27/40)。肿瘤血管三维成像后,淋巴结转移患者TVD值为0.070±0.04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0.037±0.013(P〈0.05);远处转移患者TVD值为0.130±0.032,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的0.049±0.030(P〈0.01)。结论术前64层三维增强CT所测得的TVD值可预测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1.7%(P=0.031)。(2)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果表明,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Ⅰ~Ⅲ期≥65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辅助化疗有47例,未接受辅助化疗有33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特征。结果与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接受辅助化疗年龄轻的患者较多(P=0.005)、伴有合并症较少(P=0.04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1)、ER/PR阴性率高(P=0.029)、接受放疗概率高(P=0.005);而在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ER2表达、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无明显区别(P0.05)。中位随访期为73个月,辅助化疗组与未辅助化疗组相比,无病生存率(DFS)无明显区别(78.7%vs 90.9%,P=0.147),总生存率(OS)也无明显区别(83.0%vs93.9%,P=0.098)。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不明显,但对于年纪较轻、伴有合并症较少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阴性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获益程度选择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