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 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脊髓功能在指导甲基泼尼松龙(MP)大剂量冲击治疗脊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颈、胸椎手术病人280例,术前SEP正常术中SEP变化未达到预警标准168例.术前SEP异常术中SEP变化未达到预警标准80例,分为两组,A1组40例术中应用大剂量MP冲击疗法,B1组40例应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早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SEP术中达到预警标准32例分为两组:A2组22例治疗同A1组,B2组10例治疗同B1组,观察两组早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SEP术中未达到预警标准术前无SEP异常者168例,术后无脊髓损伤症状.A1组与B1组比较,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2组与B2组比较,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SEP术中监测达到预警标准,高度怀疑脊髓受到损伤时,及时应用大剂量MP可有效防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促进脊髓功能恢复.而对已有的脊髓慢性损伤,术前SEP异常,但术中SEP监测未达到预警标准,应用MP冲击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佳途径。方法根据手术途径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翼管神经切断术的14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5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电灼术;B组患者47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C组患者43例,接受经上颌窦翼管神经切断术。结果①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C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 〉0.05),A组与B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眼干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P 〉0.05),B组与C组眼干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95例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方式进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的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神经外科的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同时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有效的控制,手术更加安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体感诱发电位在椎管内占位显微手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8例椎管内占位手术患者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全程监测,包括脊髓SEP(SSEP)及皮质SEP(CSEP).2例Frankel A级髓外肿瘤患者,术前无SEP,手术结束时出现SEP波形,术后短期内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2例Frankel B、C级髓内肿瘤患者,术中SEP波幅下降超过40%,潜伏期延长超过5%,术中及时暂停手术操作,术后出现神经功能轻度可逆性损害.12例D、E级髓内肿瘤患者,8例术中SEP波幅下降接近或达到50%,潜伏期延长接近或达到7%;另4例SEP轻度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加重.说明椎管内占位病变在行髓内肿瘤切除时最易引发SEP波幅降低及潜伏期延长;脊髓手术时行SSEP和CSEP联合监测可及时准确地反映脊髓功能的变化,指导术者操作,并可初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林智  周锐先  昝中学  杨勇  陈浩贤  吕磊  饶书城 《四川医学》2011,32(12):1969-1971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凸的临床诊治,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16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A组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引流术加支具矫形(6例);B组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引流术加脊柱侧凸手术矫形(10例)。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术后恢复平稳;患者的肌力,痛温觉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脊髓空洞缩小,A组脊柱侧凸畸形无明显加重,B组脊柱侧凸平均矫正率胸弯73.2%,腰弯61.7%。矫正率丢失小。结论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凸一期或短时间内分期行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引流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术是可行的。不增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会影响矫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颈椎病患者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 EP)监测,比较术前、术后SEP的变化与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以术前、术后JOA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中SEP波幅上升40例,无明显变化16例。术中监测到M EP波形45例,未监测到M EP波形11例,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例术中SEP、M EP均正常,但术后出现一过性的四肢活动障碍,立即再次行SEP、M EP检查仍提示正常,术后四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了解术中脊髓的功能状态,联合应用SEP和M EP可以有效预防和尽早检测出颈椎手术中可能存在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小儿脊柱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结果 与矫形术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SEP监测对术中和术后神经功能缺陷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45次手术中SEP监测结果 ,其预警标准为SEP波幅降低超过50%持续3个波形.对术中SEP监测达预警标准,依技术性因素、麻醉状态及全身性因素和手术进程进行解释并处理.结果 ①接受SEP监测的45次手术中,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结果 分别为3次、6次、34次、1次,SEP监测的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85.4%,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97.2%.②接受手术的41例患者中,1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椎管内异常,其中10例合并神经系统临床检查异常.在10例合并神经系统临床检查异常的病例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陷.结论 SEP监测是小儿脊柱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可靠方法 ,椎管内异常合并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是术后出现脊髓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的效果,总结手术经验,并评价手术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4~2018.5收治的70例斜视患者,30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A组),另40例采用显微斜视矫正术治疗(B组),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B组治疗优良率为95.0%,较高于A组73.3%(P0.05);B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B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显微镜引导下对弱势患者进行矫正手术治疗,疗效较为优良,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鲁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患者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B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周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周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36%、94.34%。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9%、3.77%。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颈椎手术技术的改进,手术数量也大为增加,术中脊髓、神经根等受损伤的风险亦随之增高,因此有效的术中神经监护很有必要。过去多采取全麻术中唤醒甚至局麻[1]来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但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手术操作而增加手术风险。神经电生理监测则是用来评估脊髓、神经的功能,以识别任何可能演变为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术中监测如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s,M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SEP和 MEP多以监测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来控制脊髓损伤风险,EMG则多用于神经根功能完整性的监测。本文就针对各种电生理监测方法优缺点及联合检测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5例在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与未监测的手术病例进行术后缺血状态比较分析。结果: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手术病例术后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监测组。结论: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减少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办法.方法 对36例实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于围手术期、麻醉期、手术开始期、手术期(钉棒系统固定矫形、病灶清除等重要操作时)、手术结束期进行连续SEP神经监测,并对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SEP波形.术中神经监护过程未出现异常30例,出现异常改变6例,通过调整监护设施、纠正手术操作等处理,使体感诱发电位能恢复正常.由于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易受到麻醉、环境、患者实时生命体征及手术操作等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后能基本消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减少假阳性发生率,达到术中神经监测准确的目的.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在监护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因素,但只要能仔细辨别并采取调整麻醉方法、尽量排除环境干扰、调整手术操作方式等处理措施就可以提高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准确性,为儿童脊柱手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卫峰 《当代医学》2014,(17):36-37
目的分析急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2012年1月~20I2年12月接收的19例急性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10例)和B组(9例),A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B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患者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手术时间4~6h。术中的总出血量为500~1800mL,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配合默契,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者切口均愈合。术后没有患者出现因手术过程中体位不当或护理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治愈率达到了100%。B组患者的治愈率77.7%,并出现了神经性并发症的情况。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在治疗急性脊髓压迫症的过程得到了临床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良性病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52例椎管内良性病变患者分为监测组(n=30)和对照组(n=22)。监测组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实施监测,对照组则不作监测。比较监测组与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总体疗效。结果:术后监测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程度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病变切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长期随访,监测组的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评分优于非监测组(P<0.05);监测组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预警范围内,无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监测安全可信。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减少椎管内病变患者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氨基己酸的使用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全麻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术中常规输液、库存血;B组于全麻诱导后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降压,优先使用自体血;C组于全麻诱导后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降压结合使用氨基己酸,优先使用自体血。比较3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的出血量、术毕液体出入量、凝血指标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术毕出血量B组少于A组,C组少于B组和A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皆不同程度输入库存血,但输入的库存血量相差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术毕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A、B两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B两组(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并复合使用氨基己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输入库存血,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64-66+70
目的目前征兵体检中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经手术矫正后可继续参军,比较传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外环下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9月因征兵体检来手术的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采用传统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40例患者为A组,采用外环下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的6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1)A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2)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3)术后随访1年,A组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0%;B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A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外环下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且降低了复发率,更适合征兵体检中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2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肺功能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做好疼痛、各种管道及体位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脊髓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监测已有报道,它对防止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十分有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自1986年用微机自动脊髓监测系统成功地监测了75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对该系统及其监测结果作了介绍,并对诱发电位脊髓监测的临床意义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马书伟  郑广顺  栾晓祖 《重庆医学》2012,41(14):1417-1418,1458
目的评估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该院收治经影像学诊断确诊的胶质瘤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手术在没有IONM的条件下进行;B组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直接皮层单极电刺激定位中央区,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生存时间、术前和术后的Karnofsky评分及运动功能。结果 A组肿瘤全切19例(79.2%)、次全切5例(20.8%),B组肿瘤全切18例(75.0%)、次全切6例(25.0)。结论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时行IONM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IONM对生存时间和切除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