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4例宫颈癌切除术后泌尿系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切除术后发生泌尿系并发症以尿潴留或残余尿>100ml者居多,其次为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原因与手术切除范围大小、置尿管时间长短有关。护理中强调术前一周即用洁尔阴或洗必泰液定时给患者冲洗阴道。术后第二周开始定时开放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并根据发生尿潴留的不同原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卫蕊 《护理研究》2013,27(21):2272-2273
留置导尿管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病人因各种疾病,如脑卒中、截瘫、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痴呆等,易发生尿失禁或尿潴留;还有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均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每遇到更换导尿管时,就出现尿管侧漏尿现象。目前虽有多种漏尿原因分析的报道,如导尿管气囊注水量  相似文献   

3.
膀胱冲洗是留置尿管后防止尿路感染的一种护理技术操作,现在把膀胱冲洗中气囊导尿管与输液器连接的方法的改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管外固定对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张旭媛 《护理研究》2005,19(8):1577-1578
留置导尿是神经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是解除尿潴留,促使昏迷、尿失禁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国内同行通过临床实践,对置管方式、插入长度、置管时间、消毒方法、尿管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对于尿管的外固定能否预防尿路感染及黏膜损伤未见报道。我们自行设计尿管固定带,进行尿管的外固定,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截瘫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CAUTI)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CAUTI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32例,同时选择脊髓损伤伴截瘫未发生尿路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昏迷程度、膀胱冲洗、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期间插尿管次数为尿路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影响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我院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日脱离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66例外伤性完全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脊髓休克期留置尿管3d后给予夹管,定时按摩按压膀胱排尿和病人有意识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强化训练1周~2周后,在膀胱充盈时采用辅助按摩按压等方法下拔除尿管;并通过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康复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膀胱康复训练,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可行的拔管方法能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方法 将200例符合拔除尿管指征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传统组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拔导尿管流程要求,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后拔出尿管;实验组先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根据导尿管型号小和留置时间的长短,向导尿管气囊注入0.2~0.8ml的氯化钠注射液后再拔出尿管。比较2组拔管时疼痛的程度、拔出尿管气囊表面的光滑度、首次排尿时间、肉眼血尿及尿潴留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拔尿管时的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拔尿管后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早于传统组早,血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 结论 在气囊导尿管拔出前向气囊内注入适量液体,使导尿管气囊表面皱褶消失,能减轻拔管时引起的疼痛,避免拔管后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和尿潴留。  相似文献   

8.
留置气囊导尿管少见并发症的分析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不易滑脱及不需胶市固定,使用方便的特点。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除与普通导尿管相似的尿路感染、尿道粘膜损伤外,因其特有的气囊结构使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6例少见的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共发症,现就其原因及预防处理报告如下。1气羹脱落致膀胱异物1.·1本组1例27岁男患者,因后尿道断裂术后留量气囊导尿管4周.拔管后仍诉尿频,尿痛、间歇血尿。门诊以尿路感染治疗二月无好转后行膀胱锐检查,见膀胱内有约2cm长异物漂浮.取出后证实是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变烂脱在膀眈内形成异物。1.2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利红  刘文仙  孔雁平 《护理研究》2011,25(35):3254-3255
泌尿系感染是造成高位截瘫病人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据Hackler等报告,截瘫病人因反复尿路感染而致慢性肾衰竭导致死亡的为43.00%~59.57%。留置尿管是解决高位截瘫病人排尿困难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临床上预防高位截瘫病人泌尿系感染,主要从选择合适的气囊导尿管、选择有效的膀胱冲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以来,我院超声科遇3例放置导尿管不能拔出病例,采用超声监视下导尿管气囊强行注水“引爆”气囊方法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3例病人均用氟氏导尿管,放置时间分别为4周,5-5周,6周。检查导尿管可以活动,气囊管抽吸后仍不能将导尿管取出,气囊管注水20ml后,水迅速溢出。1例典型病人强行注水“引爆”经过:超声显示,导尿管本身通畅,注水后膀胱充盈,膀胱内导尿管气囊球直径约2-5cm,其内点状强回声较密集。用注射器向气囊管推水,水自导管溢出。超声印象;导尿管气囊粘连。扎紧气囊导管,强行注水60ml…  相似文献   

11.
截瘫病人因疾病的特殊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相关资料报道高达60%。截瘫病人在脊髓休克期、手术前后和康复期需安置留置气囊尿管引流尿液,由于较长时间保留尿管,易发生气囊尿管表面形成结石这一严重并发症,重者需手术处理,若处理不当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膀胱内结石残留。为此,力求找到并发尿管结石的原因,及早实施预防措施,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999~2003年我科共收治该并发症7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导尿后防尿道口渗尿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尿术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护理操作。传统的导尿方法 ,很容易使导尿管脱落 ,而现在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气囊导尿管虽解决了易脱落的问题 ,但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出现从尿道口渗尿的现象。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 ,我们从 1998年下半年开始采用导尿后牵拉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的方法 ,经临床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操作方法首先备齐用物 ,一次性无菌气囊尿管 (18# )、导尿包、手套、2 0ml注射器抽取无菌盐水 15ml,以石腊油润滑尿管 ,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 ,将尿管插入所需长度 ,证实在膀胱内流出尿液后 ,将盐水注入气囊内 ,往外轻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日脱离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将66例外伤性完全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脊髓休克期留置尿管3d后给予夹管,定时按摩按压膀胱排尿和病人有意识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强化训练1周~2周后,在膀胱充盈时采用辅助按摩按压等方法下拔除尿管;并通过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膀胱康复训练,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可行的拔管方法能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在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均夹闭尿管,留置尿管时间为2~6 d,平均3.5d,当病情平稳后,遵医嘱拔出气囊导尿管.观察组:接到医嘱后,嘱患者开始饮温开水800~1000mL,待患者有排尿感觉时消毒尿道口及尿管,将尿管轻轻插入1~2 cm,再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不立即将尿管拔出,休息30~60 min,当患者有明显的排尿感觉时,轻轻按摩膀胱底部,顺势将尿管慢慢移出.对照组:接到医嘱后,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将尿管轻轻拔出;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性质、再次插管次数、血尿发生次数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后,观察组疼痛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性质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因尿潴留再次插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尿管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尿道黏膜损伤,解除或减轻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感,显著降低拔管后因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三腔气囊导尿管在泌尿外科应用甚广,特别是前列腺手术后,必须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由于尿管结构的特殊性,气囊距尖端长度不统一,对膀胱内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诱发膀胱痉挛,严重影响病人休息及伤口愈合。我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先后收治280例前列腺手术病人,术后均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截瘫病人在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上的新措施。方法:对临床35例截瘫病人受伤早期用两种不同方法施行泌尿系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即早期关闭导尿管,定时放尿,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且中途不更换导尿管,不行膀胱冲洗。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关闭导尿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有效,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渗尿问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52例留置导尿患者中发生渗尿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渗尿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老年女性患者出现渗尿与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合理、充盈气囊方法不当、夹管时间不当、导尿管引流不畅,腹内压力过大、尿路感染等有关,通过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23例患者渗尿得到控制,3例患者渗尿减轻.结论针对老年女性患者发生渗尿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对症护理后可有效预防和解决老年女性患者渗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带有膀胱造瘘管或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或者坏死脱落物造成管道堵塞时,临床上常采用注射器抽吸外用盐水行开放冲洗。出血多不能奏效时,须行膀胱密闭式冲洗。以往我们做法是:带有膀胱造瘘管的病人,需要留置三腔或双腔气囊尿管,冲洗方法自尿道管注入,膀胱造瘘管引出。留有二腔气囊尿管须更换为三腔气囊导尿管,冲洗方法自尿管小腔注入尿管大腔引出,给临床护理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病人不必要痛苦。为此,我们将废弃的3L袋上“Y”型经2%戊二醛溶液消毒无菌注射用水冲洗,用于此类病人膀胱冲洗,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9.
膀胱蛋壳样结石误诊为膀胱异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因外院胸椎手术后截瘫2月余入院。患者胸部以下瘫痪,大小便失禁。入院后,因外院已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近70天,乃拔导尿管,改为集尿袋接尿。入院后第48天,行B超检查膀胱。B超显示:膀胱中低度充盈,内见空心样圆环状强回声,大小2.4cm×2.2cm(图1)后方伴弱声影。由于患者有气囊尿管导尿史,气囊尿管的气囊回声也呈空心样圆环状强回声,则怀疑拔气囊尿管时气囊断入膀胱内。因此提示为膀胱异物。次日,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有蛋壳样结石,质坚硬,未见新生物、溃疡、出血,用碎石钳将结石钳碎后取出。讨  论 本例膀胱内蛋壳样结石,可…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8例脑出血患者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发生漏尿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留置尿管后漏尿的原因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导尿管气囊中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指导定时排尿,加强健康教育。认为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可以控制患者漏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