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也随之增加,导致老一代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物的临床寿命也越来越短,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率,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抗生素如何合理应用,从而避免给患者身体和经济上造成的负担,也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5.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据文献报导,我国使用抗生素的住院病人比例在70%以上。随着新的抗生素不断地出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流行病学的不断变化、抗生素使用的方法日趋复杂、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多,使我们不得不对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更加重视。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1·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 首先必须熟悉所选用药物的抗菌谱、临床适应症、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 相似文献
6.
滥用抗生素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5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各级医院抗生素应用得太多太滥,而细菌的耐药性却愈来愈强。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改变,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甚至会出现抗菌药物的治疗危机。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日益受到重视。1 抗生素的选择1.1 严格掌握适应证抗生素是医院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滴眼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滴眼剂是指 1种或多种抗细菌药物制成的供滴眼用的水性、油性澄明液、混悬液或乳剂 ,亦可将药物以粉末、颗粒状或片状物的形式包装 ,另备有溶剂 ,在临用前以溶剂溶解形成澄明的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1] 。滴眼剂是眼科最常用的剂型 ,由于其具有局部浓度高、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应用十分广泛 ,约占眼科总处方量的 90 % [2 ] 。邓雪蔚等[3 ] 对成都市眼科用药的调查发现在销量前 10位的品种中 ,抗菌药物占了绝对优势。其中 ,抗生素滴眼剂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由于抗生素滴眼剂的广泛应用 ,化脓性角膜炎、沙眼、泪囊炎… 相似文献
8.
张英杰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8):388-388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现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抗生素应用不当可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严重威胁用药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探讨。提出了从制度上规范用药、确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和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用药策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敏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5):24-25
目的:探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以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0例手术患者,按照其干预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与对照组(未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抗菌药费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指标较少(P<0.05);观察组干预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术后用药>3d、用药品种不正确、用药间隔不正确等是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结论:及时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促进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更为规范化、合理化,为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6月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51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2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8%,其中治疗性用药占81.3%,预防性用药占18.8%;送检104例细菌学标本,送检率为81.3%,细菌培养阳性结果98例,分离出病原菌122株.结论 医院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使用率偏高、无细菌学证据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大等问题,应切实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ICU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采取多环节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标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可接受的反馈方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通过干预,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73.5%下降到干预后(2010年)的56.1%,下降了 17.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样本送检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40.8%,提高到干预后(2010年)的53.5%,上升了12.7%.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对提升临床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锦霞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3):128-129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传统上包括了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物和抗躁狂药等类别.随着人们对精神障碍诊治的不断重视,治病精神障碍药物扩展到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有关这些药物的进展与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亦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便采取措施,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8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81例(44.50%)、45例(24.72%)和38例(20.87%);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0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9例(37.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为42例(23.1%)、23例(12.6%)。结论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为临床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分别占48例(40.0%)和37例(30.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1.7%大于口服给药的28.3%;不良反应共累及人体9个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45例(37.5%),其次为胃肠道系统34例(28.3%)和神经系统20例(16.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要密切观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吴怀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62-4563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认知调查及干预措施。方法对139名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预防应用、治疗应用、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下抗菌药物的应用,病原微生物送检、医院耐药菌分布等进行了认知调查,通过采取强化培训、制度落实、质控检查等干预措施后,再次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认知调查。结果干预后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明显提高,其中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由75.0%提高至96.0%、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由79.0%提高至99.0%、预防性应用的原则由68.0%提高至94.0%、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应用的原则由61.0%提高至94.0%,是否要进行病原微生物送检由25.0%提高至98.0%,对医院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知晓率由40.0%提高至100.0%;经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同临床科室、细菌检验室,加强医师的培训、检查及制度的落实,促进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及其他不良社会危害,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比阿培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进行回顾性应用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比阿培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DUE操作指南,构建DUE标准基本框架,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比阿培南药品说明书等,组织专家讨论建立比阿培南DUE标准;设计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调查表,评价某三甲医院比阿培南使用情况.结果 建立的比阿培南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3个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DUE标准应用,发现某三甲医院比阿培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在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监测、血常规检查、药物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溶媒选用和滴注时间、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符合标准率均为100.0%;在用药指征和禁忌证把握、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用药指征符合标准率为70.0%,8.3%有用药禁忌证、第1次使用前<72 h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占60.0%、用药疗程符合标准率为58.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符合标准为40.0%.结论 建立的比阿培南DUE标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可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Rationaliz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helped by a knowledge of the patterns of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bacteria to antibiotics and their possible changes both in time and from one hospital unit to another.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regarding the sensitivities of several groups of bacteria and different Units of the S.Orsola-Malpighi Hospital of Bologna in the period 1995-1997. We apply recent methods of analysis of ordinal contingency tables that rely on stochastic ordering of the rows to test the assumption that a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to specific antibiotics has taken place against the alternative that no such thing has happened. In most cases the results seem to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rather than what was expected, namely the opposi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