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及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秋  崔锐 《安徽医学》1998,19(1):9-10
本文对191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HA)RIA测定,结果表明各类肝病血清H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最高,肝癌与肝硬化接近,其次是CAH,CPH较低,诊断肝硬化正确率为82.9%,鉴别CPH与CAH正确率为77.1%。认为血清HA测定对反映肝内皮细胞功能,肝损害的程度及早期肝硬化、纤维化是极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焦奋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98-3999
用RIA测定血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表明5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62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和70例肝炎后肝硬化(LC)组血清CG、HA和LN含量与60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85例慢迁肝 (CPH)、慢活肝 (CAH)和肝硬化 (LC)患者血清C IV、LN、HA及TNFα水平。发现各组肝病患者血清C IV、H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LN在CAH和LC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这些指标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增加 ,TNFα含量以CAH最高 ,LC次之。另外血清TNFα与C IV、LN及HA在CAH组患者中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在LC组患者中无相关性 (P >0 0 5 )。结果提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是肝纤维化活动期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IA测定血清中PⅢP、CⅣ、LN、HA含量,结果表明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5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6例肝炎后肝硬化(LC)组血清中PⅢP、CⅣ、LN、HA含量与40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增高。肝纤维化时CⅣ出现最早,肝硬化时CⅣ增高更明显。并在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PⅢP是反映肝纤维化发展较特异的指标。HA是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是预测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四项联检临床符合率达80%以上。结果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四种无创化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入选的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代表性疾病233例,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三组,其中CPH 77例,CAH 68例,LC 7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种指标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均呈增加趋势,其中HA上升速度最快,其血清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而逐渐增高,即LC>CAH>CPH。而随着疾病的进展,TBA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ALT及GGT。结论 HA、TBA、ALT及GGT为诊断肝脏疾病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监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判断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放免法测定10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比较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炎后肝硬化(LC)血清中的水平,结果LC高于CAH,CAH高于CPH,且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血清胆红素、ALT、白蛋白等肝功指标不相关,提示血清Ⅳ—C的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用RIA法检测21例CPH、19例CAH、23例HC患者和50例对照者血清HA、SCG、ALT和Alb,结果,单项指标HA>160ng/ml,对CPH和CAH的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95.2%,与SCG联合检测则分别达100%和95.2%;HA>360ng/ml,对CAH和HC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6%和84.2%,与A/G联合检测则分别达95.7%和89.5%。HA及其联合检测是目前对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13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一DNA进行了检测,阳性结果60例.资料揭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肝硬化(LC)、肝癌(HCC)和无症状携带者(ASC)PCR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炎(A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CAH、CPH、LC、HCC、ASC,患者体内多数有HBV的存在,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血清Fn,HA和LN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捷  葛进 《医学争鸣》1997,18(6):595-596
肝纤维化的诊断既往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血清学指标如层粘连蛋白(LN)、纤维联结蛋白(Fn)、透明质酸(HA)、血型前胶原肽(P皿P)等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我们观察不同肝病患者血清Fn,LN及HA含量变化,并与部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卫材料和方法1.l检测对象158(男122,女36)例肝病患者均系我院传染科和普通外科1992年3月~1993年5月间住院患者.其中急性肝炎(AH)10例,慢活肝(CAH)55例,慢迁肝(CPH)62例,肝硬化活动期10例,非活动期13例,慢性重症肝炎8例,年龄17~53岁.健康献…  相似文献   

10.
徐心  王沂  顾春刚  史勇  刘淑学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49-351,358
目的:探讨血清冷球蛋白(CG)在丙肝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45例,丙肝肝硬化23例,正常对照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G含量。将患者按不同年龄、性别及携带HCV病毒不同持续时间的CG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血清CG定量与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型前胶原(PC)及型前胶原(P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G>293.2mg/L组中,HCV感染阳性率为77.8%,丙肝肝硬化阳性率为78.3%;丙肝肝硬化发生率为男性27.8%,女性为28.1%。在丙肝肝硬化组中,>60岁组CG定量为563.2mg/L;携带HCV病毒>15年,CG定量为575.2mg/L。在丙肝肝硬化组A、B、C三级中CG定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G检测有助于慢性HCV感染及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江波 《中国伤残医学》2014,(11):175-17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 chronic liver disease ,CLD)血清MMP-13、TIMP-1对肝脏纤维化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6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76例肝硬化患者(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MMP-13和TIMP-1的水平,采用放射兔疫法检测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蛋白( PCⅢ)、Ⅳ型胶原( CⅣ)的水平、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比较它们之间有无差别;观察MMP-13,TIMP-1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在血清的浓度有无相关性。结果:CHB和LC组中血清MMP-13,TIMP-1, PCⅢ,Ⅳ-C, HA和L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C组中患者血清MMP-13和TIMP-1, PCⅢ,Ⅳ-C, HA和LN的水平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慢性肝病的进展TIMP-1的升高幅度高于MMP-13,MMP-13/TIMP-1比值逐渐下降;CHB和LC组中患者血清MMP-13和TIMP-1的水平与其PCⅢ,Ⅳ-C, HA和LN呈明显正相关。结论:MMP-13和TIMP-1的血清水平及其两者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的现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对132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32例中男107例,女25例,多为住院病人。诊断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分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57例,肝硬化(LC)43例。年龄21~65岁。 正常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1~49岁。无主要内脏疾病,尤其是无肝脏疾病。 HA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医院提供)。测定范围0~640ng/ml,正常值57±27ng/ml。方法同常规。  相似文献   

13.
涂睿  ;刘孝桥 《铁道医学》2014,(10):1134-113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PHC组,n=45例)、肝硬化组(LC组,n=35例)和病毒性肝炎组(VH组,n=36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AFP单一检测和GP73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VH组(P〈0.05);PHC组AFP-L3和GP7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9%、77.8%)均明显高于AFP检测阳性率(62.2%)(P〈0.05),两指标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阳性率(86.7%)(P〈0.05)。结论:GP73和AFP-L3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健康组、40例慢性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按Child—pu出分级分为A、B、C级,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透明脂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C-Ⅳ)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IL-1、IL-6、TNF-α、HA、LN、PC-Ⅲ、C-Ⅳ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各组比较,B级高于A级(P〈0.05),C级高于A级(P〈0.01),C级高于B级(P〈0.05);IL-1、IL-6、TNF-α与HA、LN、PC—Ⅲ、C-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6、TNF-α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判断肝病发展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也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TGF-B1、CG和HA浓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3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8)和治疗组(n=18).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TGF-Bl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G和HA的浓度.结果 治疗组经缬沙坦治疗后血清TGF.61、CG和H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血清TGF一61、CG和HA浓度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GF.61、CG和HA的水平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含量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对2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I、V-C、PCⅢ及TBA水平含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各组之间HA、LN、PCⅢ、Ⅳ-C及TB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A、LN、Ⅳ-C、PCⅢ及TBA升高趋势为: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CAH)(重度)<肝硬化组(LC)<肝癌组(HCC);各组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既能反映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108例各类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并与血清前胶原肽(PIIIP)组比较。结果表明:血清HA较灵敏地随肝病的演变而变化,随病程发展升高幅度不相同,有助于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反映肝损害、预示肝硬化上比PIIIP灵敏。  相似文献   

18.
将AH、CAH、CPH、LC和CH患者分成五组与一组对照组共6组84人,分别将各例血清样本作抗原进行交叉免疫电泳,各取电泳谱中PA、Alb、Tf、α1—AT、α2—M、Hpx、C_7个非特异性蛋白成分作为识别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6组分成对照,肝炎、肝硬化、肝癌四区,上述7种血清蛋白成分在各类肝病中含量变化虽均为非特异性反应,但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本文对多类肝病的识别作了试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放免法(RIA)测定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组HA、PCⅢ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组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各指标水平均以肝硬化为最高。肝硬化Ⅲ、Ⅳ期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0、Ⅰ、Ⅱ期(P<0.05或P<0.01),Ⅳ期 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Ⅲ期(P<0.01),0~Ⅱ期各组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而增高 (P<0.01或P<0.05)。结论:IgG水平及HA、LN、PCⅢ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清标志物联合测定诊断肝硬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广州医药》2002,33(5):46-47
通过测定85例肝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的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和前白蛋白(PA)的浓度,探讨HA、CG和PA在肝实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比较三者的联合测定在肝硬化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