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显著降低再狭窄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支架血栓尤其是晚期、极晚期支架血栓这一棘手问题.晚期、极晚期支架血栓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晚期、极晚期支架血栓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再内皮化延迟、多聚物过敏反应、支架晚期贴壁不良及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安全性上可能优于第一代.生物全降解支架代表了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方向,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药物洗脱支架的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问题.现对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晚期及极晚期支架血栓的发生机制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资料表明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并不引起更多的早、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和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其有效性仍优于金属裸支架,尤其对于糖尿病等再狭窄高危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支架非常重要。现综述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1-01-2017-12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8例。8例患者在PCI术中均行OCT检查。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CI过程及OCT图像特征。结果:7例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例合并轻度左心功能不全。首次支架置入至发生支架血栓的平均时间(818±651) d;双联抗血小板服用平均时间(312.8±76.3)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为(3.44±1.35) mmol/L,均未达到目标值;1例在术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3个月、2例在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期间、5例在单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6例置入依维莫司药物支架,1例行支架内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1例行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OCT图像特征:7例患者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形成,5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破裂,2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侵蚀;1例出现严重支架贴壁不良,贴壁不良比例达66.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小梁无内膜覆盖,平均为(10.4±6.2)%;5例支架内见红血栓,3例支架内见白血栓。结论: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首次及再次住院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高LDL-C水平。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贴壁不良是导致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OCT的应用有助于明确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EST)的危险因素。方法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08—2018年行DES置入的患者共有20 518例,回顾性选取97例明确EST患者为EST组,按照年龄、性别和危险因素相近似的原则,选取194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围术期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ST的危险因素。结果 DES置入术后EST的发生率为0.5%(107/20 518),病死率为23.4%(25/107)。291例患者中,男性127例(43.6%),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68.1±8.2)岁。两组的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纤维蛋白原、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多枚支架串联、支架≥30 mm、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未高压后扩张及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多枚支架串联、支架长度≥30 mm、未应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未高压后扩张是EST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其中直径≤2.75 mm的小血管病变是最强的预测因素(OR=6.37,95%CI:2.51~11.86)。结论 EST有多种危险因素,需规范介入操作及加强围术期抗栓治疗,尤其是小血管及弥漫病变需要多枚支架串联的患者,应选用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且行高压后扩张,防止支架贴壁不良,减少ES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发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的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情况,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共完成3945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为VLST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仍持续使用DAPT,将患者分为持续DAPT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随访期间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再发支架内血栓(ST),靶血管重建率(TVR)以及死亡。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共计有62例VLS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5例,女性7例,年龄41~82(58.6±10.2)岁。VLST距第1次DES置入时间为12.5~84(38.7±18.1)个月。住院期间脑出血死亡1例,存活的61例患者随访5~88(32.1±19.1)个月。随访期间,又有17例患者出现MACE,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提示无事件生存率为45.1%。末次随访时,坚持持续DAPT的患者38例,其中5例(13.2%)发生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2%,P=0.001)。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Cox单因素分析提示再次置入第一代DES[危害率(hazard ratio,HR):2.69,P=0.04]和持续DAPT(HR:0.25,P=0.01)为远期随访中MACE相关的预测因素。而多因素Cox分析则提示仅有持续DAPT是随访期间不发生MACE的唯一预测因素(HR:0.30,95% CI:0.09~0.97,P=0.04)。结论 DES术后VLST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欠佳,事件发生率较高。坚持DAPT可能有助于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科成功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0例患者,年龄28~82岁,平均(61.5±12.7)岁,其中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该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术前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其中5例为男性,年龄43~71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ES治疗的安全性与效价比、持续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针对现有DES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顾虑,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现有DES的方向,积极开发第二代DES,提高和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显著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ES治疗的安全性与效价比、持续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估,针对现有DES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顾虑,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现有DES的方向,积极开发第二代DES,提高和完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减少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再狭窄高达39%~67%[1],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5%~35%[2],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3]。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洗脱球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接受DES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ST的8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同期未出现ST的患者243例(1∶3)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ES置入术后S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OR=120.078,95%CI=1.386~10404.459,P=0.035)、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OR=14.085,95%CI=2.215~89.573,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19.985,95%CI=2.945~135.630,P=0.002)、空腹血糖(OR=1.977,95%CI=1.281~3.053,P=0.002)。结论: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LVEF<50%、空腹血糖升高是DES置入术后发生S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现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支架内血栓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一个并发症,可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最近,药物洗脱支架引起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操作因素(如支架贴壁不良、置入支架的数目、支架长度及夹层)、患者及病变因素、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支架释放的药物使内皮延迟愈合等。现对支架晚期血栓的概念、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77年美国医生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目前PCI术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支架内再狭窄,二是支架内血栓.近年来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发现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FIM、RAVEL、RESEARCH、e-CYPHER、TAUXS-Ⅳ等研究均证明了DES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然而与金属裸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相比,DES在更好的防止支架再狭窄的同时却延迟了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增加了支架血栓形成的整体风险,特别是易形成极晚期支架血栓而增加死亡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和不断优化已经大大提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随着病例复杂性的增加和DES的超适应证应用,术后再狭窄率正逐年上升。因此,当前DES时代下,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主要就DES置入后ISR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是继单纯球囊扩张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似乎成为了跨越血管再狭窄历史长河的诺亚方舟,使"告别再狭窄"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DES并不完美,尤其是晚期支架血栓形成(LST)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Park  DW  Park  SW  Park  KH  苗丽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154-155
本研究通过一项大规模的冠状动脉介入临床试验,旨在明确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韩国首尔“亚洲医学中心”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成功行DES置入术的1911例病人。其中1545例病人(2045处病变)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366例病入(563处病变)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形成指术后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血管造影证实支架闭塞;无法解释的心源性猝死;不能归因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急性(术后24h内)、亚急性(1~30d)、迟发性(>30d)。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指随访…  相似文献   

17.
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临床后,支架血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药物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并不引起更多的早、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但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极晚期支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应予以积极防治。现综述极晚期支架内血栓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侃  陈晖 《山东医药》2012,52(4):106-108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介入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介入治疗并发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使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再狭窄指PCI后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达到或超过50%,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1]。在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再狭窄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新技术,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性.药物洗脱支架兴起后短短的几年内,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其在临床应用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推广,研究发现支架血栓尤其是晚期及极晚期支架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就支架血栓问题,各研究报道不一,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现根据最新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临床应用使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因而有望提高PCI的长期疗效[1],但是DES置入术后急性/亚急性和后期血栓形成已陆续有报道[2]。我们报告2例DES置入后的亚急性和后期血栓形成病例,以引起临床注意。2002年11月至2004年1月选择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置入DES。选择标准除了PCI的一般适应证及患者本人同意外,至少还包括下列一项:①同时合并糖尿病;②多支病变,或长段病变,或弥漫性病变,或小血管(直径<3mm)病变;③仅存单支血管的病变;④慢性闭塞性病变;⑤再狭窄病变。1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