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列缺穴又名童玄、腕劳,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具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之功[1]。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代称闪电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而上达头面。1关于"头项寻列缺"的探讨《四总穴歌》中有"头项寻列缺"的记载。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故从经络角度,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解释"头项寻列缺"之说。若以八脉交会穴为切入  相似文献   

2.
列缺穴,首见于《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手太阴之络脉,由此别走手阳明经。唐代《千金要方》以列缺为手太阴所过之原穴,当另有所本。金代《针经指南》倡用流注八穴,将列缺归入八穴之一。明代《普济方》、《针灸大全》首载八脉交会八穴说,认为列缺通于任脉,金明以来流行的针灸歌赋,多次提到列缺穴的运用。如《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提出列缺能治头项病;《席弘赋》、《灵光赋》等提出列缺能治偏正头风,究竟列缺穴的主治范围为何?兹探析如下:《灵枢·经脉》篇首载列缺的主治证称:  相似文献   

3.
《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言其该句的要旨主要说明位于头项部的病症当取列缺穴治疗。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圆满地解释该句蕴含的深刻理论。临床上,很多医家在治疗头项部病症时也不会首先取列缺穴,而是腕骨穴、后溪穴等,笔者认为应当从列缺穴蕴义、肺主治节、肺经与膀胱经别通以及与小肠经互合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而拓展该穴在治疗头项部病症的临床运用。为进一步在临床验证该理论的作用疗效,笔者略举1例以彰显该穴作用的效显。  相似文献   

4.
列缺穴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王巍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1):518-519
穴位的准确定位是取穴及针灸治疗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取穴、施针、恰当地加以运用,更谈不上顽疾应针而瘥。列缺穴位列“四总穴”之一,“头项寻列缺”,可见其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及医者对列缺穴的定位认识模糊,使用列缺穴并未取得想象中的预期效果,对其针感、疗效莫衷一是。纵览众多针灸医籍,所载本穴的定位亦有所出入,含糊不一。笔者多年研探,不揣浅陋试述如下。1 位置及取穴方法1.1 位置 有关列缺穴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中:“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  相似文献   

5.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6.
通里穴刍议     
<正>近年来通里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通里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日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归属于手少阴心经,为心经络穴。现从通里穴的命名、定位、主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1穴位命名"穴之所主,皆有所况,以推百方,庶事皆然。"腧穴的命名,或据其所在部位,或因其主治性能,或基于阴阳、脏腑,或联及经脉流注,或涉及生理,或鉴于病理,凡此种种,远取诸物,近取诸  相似文献   

7.
十四、宣肺化痰法列缺——丰隆列缺为手太阴肺经输穴、络穴,别走阳明,能沟通肺与大肠两经,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络止痛之功;丰隆为足阳明胃经输穴、络穴,别走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有健脾胃、化痰浊,和胃气、降  相似文献   

8.
经渠、孔最穴防治咳嗽声哑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渠、孔最两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经渠穴位于伸臂仰掌,从腕横纹(太渊穴)上一寸桡动脉外侧处,它是五腧穴中的经穴,主治咳嗽、喉痺;孔最穴位于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它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主治咳嗽、音哑、咯血、咽喉肿痛等。  相似文献   

9.
<正>.列缺(LU7)属手太阴肺经穴,该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1])。其主治广泛,临床常用,现总结如下。1操作列缺穴的操作~([2]),或针或灸,多以沿拇长展肌腱沟向肘侧或腕侧斜刺或平刺为主,灸3~7壮。临床针刺时,最好使患者仰卧,坐位极易晕针,前臂伸直于体侧或屈曲于腹部,手背向上;常规消毒后向肘  相似文献   

10.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关为临床常用穴,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之。其特性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痫、失眠、热病、胸胁诸疾。下面就其主治功能和配伍应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内关穴首见于《灵枢·经脉》 :“手心主之别 ,名曰内关 ,去腕二寸 ,出于两筋之间 ,循经以上 ,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 ,虚则为头强 ,取之两筋间也。”内关之“关”字 ,有联络的含义 ,因其为手心包经之络穴 ,别走手太阳 ,能联络内脏 ,主治内藏之疾 ;又因其在掌后内侧去腕二寸 ,两筋陷中 ,与外关相对而属内 ,故名内关。本穴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 ,中医古典文献中记载内关穴主治颇多 ,笔者在临床上选用该穴为主 ,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和配穴 ,治疗多种病症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简介如下 :1 病案举例1 .1 配水沟治疗排便性晕厥 万某 ,男 ,72…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以来,笔者采用艾炙列缺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小艾条一端蘸桐油少许,点燃后对准患侧列缺穴(桡骨茎突的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迅速点炙,一触即起。此时该穴处可发出清脆的“喳”一声响,则为操作成功。点灸后局部起一小水泡,数日后结痂自愈。如两侧腮腺同病,取双侧列缺穴。点灸1次后,疼痛即缓解,腮腺部位逐渐消肿。86侧中除并发睾丸炎1例,颌下腺炎1例的加用抗菌素外,其余全部炙愈。据《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别走手阳明。手阳明经行于头面与手太阳表里相  相似文献   

14.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15.
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痛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针刺此穴可治头项强痛.笔者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疼痛52例,每收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列缺穴又名童玄,出自<灵枢·经脉>,为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在临床上,该穴适应证广泛,可用于治疗肺系、上肢、头颈、泌尿、生殖等病证,且疗效满意.对其适应症,历代文献专著亦多有记载.笔者根据个人临床体会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做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灵枢·经脉》篇云:“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该支脉以往各家多从列缺穴分出,如《发挥》、《类经》及近、现代大多数针灸书、教材等。惟《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是否通过表里同治这一作用途径实现。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健康学生志愿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列缺组和经渠组,每组18例。列缺组针刺受试者单侧列缺穴;经渠组采用与列缺同经且位置相近的经渠穴作为对照点针刺,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两组针刺前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列缺穴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均明显高于针刺前(均P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明显上升(均P0.05),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列缺穴治疗头项疾患可一穴通两经,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感冒,俗谓"伤风",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外感风邪、时行流毒所致.我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敷贴穴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主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喷嚏鼻塞,流涕咳嗽,胸闷不渴,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此系风寒外束,肌腠不固,肺卫受邪所致,俗称"重伤风".治则:辛温解表.方药用葱豉汤(以下为1日量):葱白连须3~6个(9~12克)、豆豉9~15克.取穴:①太渊、经渠、列缺.太渊乃手太阴肺经"脉之所注"的"俞"穴,它的作用是"俞主体重节痛",乃人体经脉"八大会穴"之一;经渠穴是治疗外感疾病的要穴;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互相通连的"联络"之穴,且为人身"五总要穴"之一.②亦可取劳宫穴.它为"手心主脉  相似文献   

20.
“头项寻列缺”,最早记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尤擅头项部疾病。本论文基于列缺穴与头项部体表的循证医学探讨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机制、研究现状、机理方面去探析列缺穴与头项部的特定联系。目的:为经脉体表-体表的特异性联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以期为今后针灸临床以及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进一步崭新思路。结果:针刺列缺穴可通过调控脑血管的舒缩、改善血流量以及升高局部温度,从而治疗头项部体表疾病。结论:基于现代医疗技术阐明列缺穴对头项部体表疾病的特殊疗效,进一步为体表-体表特异性联系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