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卢革新 《临床医学》2011,31(9):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年龄≥65岁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华法林随访观察2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将服用华法林坚持2年者19例作为治疗组,另外未能坚持服用华法林者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栓塞并发症,出血并发症3例(占16.7%),均为小量出血;对照组栓塞并发症3例(占17.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栓塞并发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患者停用或减少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未再发生出血现象,能继续服药。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合理监测INR情况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10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两组:观察组(伴有肾功能不全)和对照组(无肾功能不全),两组均使用华法林辅助抗凝治疗。比较华法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卒中发生人数和华法林相关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INR值为2.71±0.79,对照组的INR值为2.24±0.82,观察组IN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观察组INR>2.5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脑卒中和华法林相关肾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78、6.13、16.32,P均<0.05)。结论房颤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明显升高,抗凝血作用也增强。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 96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2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INR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0,中强度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5.45%,中强度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1.6~2.4时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用药前进行基本药物知识宣教,服药期间饮食调节、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长期随访并观察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37.3±7.9)个月;INR达标率(2.0~3.0)为88%;不良事件中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各1例,皮下出血3例,口腔黏膜及鼻腔出血1例,长期尿潜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各系统的出血,应定期监测PT及INR;健康教育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桑  林涛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13-42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72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8例、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38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0]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2例(INR 2.1~2.5)、高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4例(INR 2.6~3.5),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常规门诊随访2年,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与INR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低、中、高强度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当(P>0.05),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高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低、中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大致相仿(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INR 1.6~2.5)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mg/d,平均剂量(2.00±0.75)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20.0%,P<0.05)。结论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是正常人的5~6倍,而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1]。以华法林为代表的香豆素类是用于长期抗凝治疗的药物,缺点主要是频繁地监测INR,增加患者频繁抽血的痛苦,从而使用依从性差,不能及时监测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非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肠溶阿司匹林和结晶华法林对慢性非瓣膜房颤的老年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组对照试验,服用2年,观察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2.9%、华法林组为1.7%,差异无明显性(P>0.05);年龄65~74岁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5.2%,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1%。年龄≥75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4.9%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3%;年龄≥75岁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阿司匹林3.06%、华法林组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对于年龄≥75岁以及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在抗凝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4.
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堂 《临床医学》2010,30(6):63-64
目的评价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223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112例与阿司匹林对照组111例。治疗组给于华法林片,每次2.5 mg,第1天每天3次,第2天每天2次,然后每天1次,治疗开始每2天复查1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后每月复查1次INR,依据INR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50 mg,每天3次。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为1年,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华法令组的栓塞发生率为1.8%,阿司匹林组为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6%,阿司匹林组为1.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2.0~3.0,能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高龄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此类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合理范围,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将108例超高龄房颤患者(年龄≥80岁)按INR值分为中等强度抗凝组(56例)和低等强度抗凝组(52例);低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40~1.80;中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81~2.50。随访(1.8±1.2)年,观察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事件(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的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中等强度抗凝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栓塞,发生率为5.36%;低等强度抗凝组中有6例发生栓塞,发生率为11.54%,均为脑卒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强度抗凝组中2例、中等强度抗凝组中3例患者出现眼结膜、鼻出血等不良反应,但均无严重出血,2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INR维持在1.81~2.5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国际标准化比(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评价华法林钠(商品名: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亦得到公认[1,2].由于地域和种族的差别,适合我国的INR最佳标准还未确定,我院对101例房颤患者进行INR监测以指导调整华法林剂量,收到良好效果,现对资料完整、持续用药大于3个月共89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脏瓣膜病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试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华法林给药方式和剂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INR达标时间以及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PT值以及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T值以及APTT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NR达标时间较短(P 0.05);两组出血以及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抗凝效果显著,并可有效缩短INR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8.
其实,像华法林这种"治疗窗"狭窄的药物,在使用上是很有讲究的.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是临床治疗的合理区间,这个浓度区域就是所谓的药物"治疗窗".常见的治疗窗较窄的药物有华法林、地高辛、环孢素、茶碱、苯妥英钠等. 华法林有一个最佳抗凝强度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其有效治疗浓度为2.2±0.4μg/ml,剂量适当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剂量过大则会引起患者出血.因而华法林在使用初期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其最佳的抗凝强度INR值为2.0 ~3.0,4.0时可能有出血风险,5.0时可能有严重的出血风险,此时甚至需要用血液制品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非常不乐观的是,一项对非瓣膜病心房房颤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即使控制华法林的INR在2.0 ~3.0时,出血的发生率也会达到1.4% ~3.4%.  相似文献   

19.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房颤 )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 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高危组患者 10 0例 ,其中 5 4例接受口服华法林治疗 (INR目标值 1 6~ 2 5 ) ,4 6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 d)治疗 ;低危组 4 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 0mg d)治疗。结果 高危组华法林的维持剂量 (2 6 8± 1 0 5 )mg ,INR值 1 82~ 2 4 9,随访期间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 ,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 (INR 2 8~ 3 2 ) ;高危组阿司匹林治疗的 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低危组患者无 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低强度华发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阿司匹林 (10 0mg d)可有效预防低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药的不良反应。方法入选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36例和华法林组38例,术后利伐沙班组每天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华法林组每天给予华法林片(2.5 mg/d),术后的第1、3个月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统计脑卒中发生率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前后及两组间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常规、大便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房颤复发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指标异常与观察药物无关。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利伐沙班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1例;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1例,无外周动脉栓塞。两组患者牙龈出血各1例;华法林组患者皮肤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现血尿1例,患者停药后出血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在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上,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强效抗凝作用,无需监测出凝血指标,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和栓塞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