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脏腑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乙肝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黄疽、胁痛、积聚”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乙肝,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中药在慢乙肝的治疗中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现将近10余年来中医治疗慢乙肝的经验,从中医脏腑的角度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慢乙肝方药的筛选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中无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记载,但相关证治可见于“黄疸”、“胁痛”、“膨胀”、“积聚”等证候中。西医认为慢乙肝是乙肝病毒诱导的一种慢性免疫性肝损伤。临床用药主要有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拉米呋啶、阿昔洛韦、联苯双酯、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等,但费用高,副作用较大。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慢乙肝有确切疗效,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上有明显优势,且副作用少、费用相对较低。因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研究渐成热点。笔者就有关方药的筛选研究概括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80例邱志济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瑞安325200)笔者以中医的“邪毒概念”的理论论治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在朱良春老师60年代公之于世的“复肝丸”基础上增减药味,自拟“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久治...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后期易转化为肝硬化及肝癌,因此比喻为“第二癌症”,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肝最好的药物干扰素、拉咪呋定、博尔泰力等其疗效也不过40%左右,且疗程长、易反复,时至今日慢乙肝仍然是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一座顽固堡垒,本人致力于慢乙肝治疗多年,现就如何提高其治愈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邪实正虚是中医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机特点,在传统中医四诊辨证的基础上,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与慢乙肝中医虚实辨证相结合,通过比较慢乙肝中医常见虚证与实证之间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多态性、以及转录组、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差异性,揭示慢乙肝虚实证型之间分子生物学意义,为慢乙肝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慢乙肝辨证客观化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的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此衍生“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以指导其在慢乙肝肝纤维化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发病特点是病程漫长,不易痊愈,治疗颇为棘手.福建省中医温病学专家陈杨荣教授治疗慢乙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慢乙肝发病机理责之正虚邪损,治疗强调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属祖国医学“肝郁”“胁痛”“黄疸”范畴。笔者根据自拟解毒疏肝理脾汤治疗慢乙肝》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 8例均为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病例 ,其中 :男 6 5例 ,女 4 3例 ;年龄 18~ 5 0岁 ,平均年龄36 .5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证治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治疗慢乙肝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冶的原则指导下,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以及扫除病毒,以达到抗病毒、凋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等目的[1],为治疗慢乙肝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徐富业诊治慢性乙型肝炎血瘀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彬 《吉林中医药》2005,25(12):6-7
徐富业教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的诊治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认为慢乙肝的病因病机大多因脾虚复感湿热邪毒,以及情志失和,肝失疏泄所引起。血瘀是慢乙肝病程中重要的病理机制,提出了“慢乙肝血瘀证”的概念。“从瘀论治慢乙肝”就是他独具特色的诊疗经验。用药特点是味少而精,注意顾护脾胃,还必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 (下简称慢乙肝 )是由乙肝病毒 (HBV)引起的慢性肝脏损害。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西药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及肝纤维化有较大进展。本文整理了近年来部分文献资料综述如下。1 中医药治疗慢乙肝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慢乙肝 陈成攀〔1〕把慢乙肝分为五型 :湿热型、脾虚型、脾虚肝郁型、脾肾亏虚型、肝肾阴虚型。治疗 2 10例 ,治愈 12 1例 ,显效 79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为 95 .2 4%。朱竞红〔2〕将慢乙肝分为四型 :肝郁脾虚、脾胃气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 ,与辨病结合治疗 ,抗…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治疗慢乙肝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治疗慢乙肝探微邱江东上海中医药大学81信箱(上海200032)笔者遵《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四季脾旺不受邪”之理论,治疗“慢乙肝”在临床上有新的体会,现探微如下。1立足经旨裨益临床仲师“四季脾旺不受邪”提示了健脾胃...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之一[1].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5亿,其中75%集中在亚太地区.而我国更是HBV高感染区,约有10%~15%的人群存在HBV慢性感染,其中约1/4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现有慢乙肝病人逾3000万,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约30万,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卫生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防治慢乙肝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对慢乙肝的治疗仍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但缺乏可靠稳定的治疗措施和满意的疗效[2].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规范,尤其在调节人体内环境(免疫功能)、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以及提高抗病毒药物的靶点敏感性、降低复发率上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中医药治疗慢乙肝仍然存在较多的困惑:如疗效不肯定,重复性差,疗效评价仅限于个案总结或小范围的研究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性,制定的标准没有及时、广泛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在继承叶天士、王旭高等历代名医治疗肝病方法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应根据患者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施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组方遵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三大原则,以清热利湿法贯穿始终。笔者有幸师从唐教授,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经验整理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1年3月至1991年12月,用“乙肝”1号冲剂治疗30例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取得改善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的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病人,除3例门诊治疗外均为住院治疗;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在15~25岁2例,26~40岁22例,41~60岁6例,病程均在1年以上;临床诊断为“慢活肝”21例,“慢迁肝”6例,无症状“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6.
扶正祛邪法治疗乙肝的理论依据,笔者曾从乙肝的发病原因——正虚邪袭以及乙肝正邪相搏、正虚和病邪同时并存的临床过程等方面作过论述。该法对处在病邪滞留,机体脏腑气血受损严重的慢乙肝尤为适宜,这已为多年来普遍采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慢乙肝取得较好疗效所证明。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敏 《世界中医药》2011,6(1):88-90
中医无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记载,根据其临床特征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慢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近几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在慢乙肝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主要的有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的总结了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病。该文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理论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发,阐明慢乙肝发生的病因病机、病位及其临床表现与治疗,认识到慢乙肝主要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而致,病机为正虚邪恋,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以此来探索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渊源及科学证据,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肝功能异常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肝脏炎性损伤表现形式,易导致肝硬化。钟森教授认为慢乙肝所致肝功能异常临床治疗时须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临床运用"加味二至四君子汤"治疗慢乙肝所致肝功能异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