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治疗,探讨不同类型BPPV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及心理科会诊后确诊的180例BPPV患者,按2006年(贵阳)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的诊断标准进行定侧和分型,以变位试验时根据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并根据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对焦虑抑郁评分≥14分为BPPV伴情绪障碍组(56例),<14分为BPPV组(124例)。两组患者确诊后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或Semont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根据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可3 d后行多次手法复位。伴情绪障碍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1周、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手法复位1周、1个月、3个月后,BPPV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90.3%、94.4%;BPPV伴情绪障碍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5.0%、96.4%。BPPV组手法复位后1周、1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PPV伴情绪障碍组(P<0.01)。手法复位后3个月BPPV伴情绪障碍组效果明显提高,总有效率略优于BPPV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组1周和1个月(P<0.01)。结论合并情绪障碍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单用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时,合用调节情绪障碍、抗焦虑抑郁等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36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124例在手法复位基础上配合口服抗眩晕药治疗,两组均于1周和3个月后复查,并随访观察1年,且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随访1年后,对照组总治愈率92.86%(104/112),观察组治愈率为93.54%(116/12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合并口服抗眩晕药治疗BPPV其疗效相当,但可作为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203例确诊或疑诊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99例(其中确诊BPPV患者69例)和耳石手法复位组(CRP组,其中确诊BPPV患者73例)分别给予银杏达莫治疗(20 mL,iv,每天1次)和手法复位治疗,共14 d。于治疗第1、3、7、14天评定2组疗效,并对比分析。结果:CRP组各评定时间点疗效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01);疑诊病例首次复位疗效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但多次复位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01);CRP组疑诊病例首次复位疗效差于确诊病例,但多次复位疗效与确诊病例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确切疗效,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复发性眩晕中最常见病因,是一种阵发性、短暂发作的、由特定头部
位置变化引起的眩晕。BPPV患者眩晕发作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改变,常与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所在
的位置有关。本文对其历史、分类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由于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表现为头部在某一特定位置运动时出现剧烈旋转性的眩晕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工作能力丧失。对于BPPV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定位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分析267例BPPV患者的眼震视图,总结各型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267例BPPV患者中,眼震图上显示PC-BPPV和AC-BPPV在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眼震分别表现为垂直上跳伴扭转,垂直下跳为主,伴扭转少见。HC-BPPV在行Roll-test诱发时,出现双侧向地性眼震提示水平半规管后臂管石症(HC-BPPV-can),眼震强侧为患侧;出现双侧背地性眼震提示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HC-BPPV-cup)或水平半规管前臂管石症,眼震弱侧为患侧。应用VNG进行手法复位,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结论:VNG可客观反映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准确的定位定侧,指导BPPV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98-2499
探究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情况。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确诊的60例BPPV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采用Epley及Barbecue复位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体位限制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差异。试验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对比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在治疗1w、1个月、3个月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pley及Barbecue复位法治疗不同类型BPPV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步骤简单、复发率低,预后良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Epley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年发病率为64/100 000[1]。其特点为眩晕发作持续短暂,通常数秒至1 min,大多在坐起、躺下或前倾、后仰时出现,患者头常固定于某一位置,造成很大的痛苦。本科自2005年起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BPPV 47例,其有效、方便,简单易行,并予以精心完善的宣教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2006年到本院住院治疗的BPPV患者共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42~69岁,平均45岁,左耳15例,右耳19例,双侧13例,伴有供血不足者5例,伴脑梗塞者4例,所有病例符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临床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不典型BPPV症状特征、位置试验眼震特点、眼震产生可能机理、判断责任半规管,分别给予BBQ复位、Gufoni复位、Eply复位及smmont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不典型BPPV患者,26例复位成功后复查无头晕眩晕症状,2例复位后有头部不适感,口服倍他司汀片,半月左右症状消失。结论 不典型BPPV眼震特点复杂,需从病史、查体上综合分析,精准判断责任半规管,手法复位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纪彪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2):141-144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PV患者200例,并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之后随访3月,统计治愈后30、60、90 d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83例患者完成随访。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年龄、BPPV病程、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PPV病程(OR=2.171,95%CI为1.194~3.946,P=0.011)、复位次数≥10次(OR=3.040,95%CI为1.249~7.403,P=0.014)是影响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随着治愈后时间的推移,BPPV复发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78-4079
分析和探讨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影响因素。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取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36例患者变位眼震试验为阴性,将这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pley管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进行治疗。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有20例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是无明显特征性眼震,有16例在采用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特征性眼震,两组患者在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的眩晕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从这个结果中可以得知,对于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的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Epley管石复位和Semont管石解脱法等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感。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35-1236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0例的疗效。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手法复位,研究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分别为100%、66.7%,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本文认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放松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病人的效果。[方法]将80例BPPV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体位训练后给予手法复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效果、焦虑情绪的变化、复位次数等。[结果]观察组病人复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放松训练能够提高BPPV病人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2例水平半规管(HC)BPPV老年患者随机分为HC对照组和HC治疗组各16例,56例后半规管(PC)BPPV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C对照组和PC治疗组各28例。PC对照组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PC治疗组采用Semont复位法联合Epley复位法治疗。HC对照组采用Barbecue复位法治疗,HC治疗组根据眼震发作形式采用不同的联合手法复位。结果:PC对照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67.9%及89.3%,PC治疗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92.9%及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对照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56.3%及68.8%,HC治疗组1周及1月有效率为87.5%及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老年BPPV联合复位治疗较单一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谢志雄罗天飞李卫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5):81
目的比较Epley手法复位与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和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B组采用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2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B组的86.0%(P<0.05)。A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较B组短(均P<0.05)。A组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B组的9.0%(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较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更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科以眩晕收入、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临床特点:(1)头位变化1~4s出现眩晕;(2)眩晕在1min内自行停止;(3)头回到原位后再次诱发眩晕;(4)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疲劳性)。 相似文献
20.
张朝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4):60-61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该病发病率高,占所有周围型眩晕的15%~17%。自2008年以来,本人采用动态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