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华  魏玲 《河北中医》2000,22(6):425-425
暴盲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癔病性黑目蒙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可以引起视力骤然丧失或急剧下降的病症。《审视瑶函》云:“此症谓目平素别无他症,外不伤于轮廓,内不损乎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其故有三,曰阴孤,曰阳寡,曰神离,乃闭塞关格之病……”肝主气机,心主血,气血和调则目能视。若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或暴怒伤肝,气血逆乱,或气血失畅,目失濡养,皆可造成目无所见。综观其病机,均与血虚、肝郁有关。当代医家亦称此为“玄府闭塞”。玄…  相似文献   

2.
<正>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是眼科的急重症,常造成视力骤然丧失,若治疗不及时,视力的丧失往往是永久性的。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暴盲”范畴,为“外不伤于轮廓,内不损乎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之症。对其病机的认识,现代各书中不尽相同。或认为暴怒伤肝,气血郁闭,或认为劳思竭视,真阴暗耗,或认为胃热蕴蒸,营气不从而致血管阻塞等。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心肝二脏有密切的关系。“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眼之所以能视万物,还要受心神的支配。若心阳寡,神不守舍,则神离目不明。总之,心阳与肝阴平衡失调,则心肝气争,两脏所主之目窍无所主而目盲无所见。正如《审视瑶函》所说:“曰阴孤,曰阳  相似文献   

3.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赖以化生,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目得血而能视,故《兰室秘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而产生各种病变。又因脾具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之功,如脾失健运;则水湿潴留,泛溢于眼或导致局部水肿、渗出或视蒙;脾不生精,可致目眩及内外障病;若脾失  相似文献   

4.
一、肝开窍于目之生理目之能视,籍肝阴肝血之营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日:“肝受血而能视”。张介宾则云:“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是目赖阴血之养,方能视万物。肝知阴血虚少,则目视障碍。须之阴血之能上承于目,必以肝之气阳为动力,肝脉为运行道路。目之主宰,在肝阳肝气。人身脏腑皆寓阴阳气血,肝亦同例。肝舍一阳生化之气,主升发,达于目,使目睛转动灵活;运阴血,目得所养,视物精明。陈达夫教授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曰:“肝气上升,则目中即有主宰……”。在分析“能远视而怯近视,或能近视而怯远视”之病机时,陈达夫教授指出:二者病变都以悬  相似文献   

5.
凡视力迅速下降,或突然丧失的内眼病,称之暴盲。包括西医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等疾。近年笔者根据“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肾虚则目??无所见”等理论,从肝肾论治本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一、疏肝解郁法  相似文献   

6.
郁是病理因素的一种,与多种眼底病密切相关,如视网膜水肿、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眼底视网膜血管密集,真气推动着精血、津液灌注眼底组织,若气血郁滞,玄府不利,神光郁遏,则易导致多种眼底病,眼底病多郁证。在治疗眼底疾病时,症见肝郁者,均可用疏肝解郁法治之,且应注重从郁证论治,肝得疏,则郁热除,气血畅行,目系得养,视物复明。  相似文献   

7.
<正> 视瞻昏渺,主要是指眼外端好,不红不(?)不痛,视物蒙昧不清而言,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眼疾病。根据古人对本症的描述,其中概括了现代医学的很多内眼疾患。本文将重点对“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一病进行论述之。本病的病变主要在瞳神之内,视衣(视网膜)上的神光着力之处(即指黄斑区)。据其临床表现,又有“视瞻有色”、“视小反大”、“视正反斜”、“视直如曲”、“黑花茫茫”、“目黑候”等诸称。临床症状要点:视物不真,视物变小,视物  相似文献   

8.
梁凤鸣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擅长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视神经萎缩、干眼症等。现将梁凤鸣运用针刺及中药治疗麻痹性斜视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目为宗脉之所聚,脏腑精气通于经络上滋于目,视而精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通五脏,气贯五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五脏六腑的精气依靠经络为之贯通,并通过经络的运行上注于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视网膜毛血管闭塞为特征,多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出血等,导致患者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时效性差,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上更注重整体观,调畅全身气血,改善患者视力,《黄帝内经》中认为水与血均由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亏虚不以奉养全身则精气无法上注于目导致多种目病。本文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现有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阐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视网腆”在祖国医学名“视衣”,本病属“暴盲”范畴。1952年以来国内外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多采用手术治疗封闭裂孔,收到一定疗效。但对找不到裂孔者,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风轮乃角膜也 ,是眼球最重要部分 ,也是视觉的必经之路 ,在眼球的最前面。《审视瑶函》曰 :“白睛内之青睛则属肝木。应东方 ,甲乙寅卯也。木在时为春 ,春生万卉 ,其色青莹。目能监视 ,故目为肝木之窍。肝木主风 ,故曰风轮”。《素问·金匮真言论》曰 :“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曰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眼为肝之窍 ,肝的气血充沛流畅 ,则能精明视物。肝有藏血主疏泄之功 ,喜条达 ,若肝血不足 ,肝气不和 ,则眼不明 ,视物昏眩 ,甚至不能见物 ,如视瞻昏渺、青盲以及很多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眼科医家顾锡,效法《内经》眼脏一体的整体观思想,提出“目病本于脏腑”,“人之受病,不过六气七情及杂症。”所著《银海指南》,对七情所致眼病,脏腑、气、血、痰、食、郁病机,以及各种杂病与眼的关系等,作了详尽的论述。被誉为“论述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顾氏在病机上重视气血和畅,脏腑平和,治法上善用调气血、和脏腑、解郁滞,方药上贯用内科杂病之方,治疗眼目之疾。本文试就其运用解郁法的经验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为五官之一,主司视觉,眼虽属局部器官,但与整体,特别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与五脏中的肝脏:"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主泪液,润泽目珠".眼睛不仅在生理上与肝脏联系密切,在病理上亦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许多眼病就是肝受邪所致,尤其是火热之邪.<儒门事亲>中云:"目不因火则不病",其说虽有偏颇,但也反映出火邪易致眼病,而火热之邪又有肝火、胃火、肺火、心火、火毒之分,病位不同,所致症候也各不相同,选方用药亦应有所区别,其中肝火所致眼病者应采用清肝泻火法,常选用龙胆泻肝汤以治之.  相似文献   

14.
目为肝窍,“肝受血而能视”,故眼与血密切相关。《审视瑶函》云;“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四物汤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历代调血良方,广泛用于诸科,眼科也不例外。无论血之虚实,均可用四物汤加减调之。本文就加减四物汤对一些有关眼病治疗的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并行,内养五脏,上注五官,外达皮毛、四肢,以奉生身。《黄帝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内于性命者也。”可见,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处不受气血所生所养。眼目受气血濡养,同时也为气血所病。1 气血相合,共养目睛 《灵枢》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力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说明眼目由五脏气血  相似文献   

16.
<正> 月经前诸证系经行前及经期而发,经后逐日缓解之证,病发则使患者心惊神悚,备受经来之苦,经前精神紧张,不仅引起月经失调,甚者气血不和,冲任损伤,脏腑功能失常。经前诸证表现多端,病机非一,临证务须详辨细审,追根溯源。笔者曾治数例,均为临床少见,疗效尚好,乃整理于下。一、目痛视物疲劳调肝滋肾合法肝贮疏、调节血气;肾蛰藏、生精主液。经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开窍于目,精血兖则日能视。肝属风木,主升主动,其子属阳,易急易亢;肝  相似文献   

17.
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高度近视(HM)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运用“目得血而能视”理论防治HM早期视网膜退行性病变。HM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多由于五脏六腑之精血不能上荣于目,目不受血濡养所致。目通五脏贯六腑,任何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导致精血化生与运行失常。治疗当分脏论治,予补心益气,养血安神,使脉道通利,血运通畅,目神得养;养肝调血,益气明目,使肝有充盈之血,目受血能视;补益肾精,涵养瞳神,使精充目明;健脾益气,补血明目,使血养目窍;强固肺金,益气生津,使气和目明。通过运用“目得血而能视”理论分脏论治HM,发挥中医药“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的优势,防治HM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上睑下垂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睦谊 《河北中医》2003,25(12):922-922
上睑下垂是由于提睑肌或Mu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 ,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 ,瞳孔被遮挡而影响视力 ,日久出现弱视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治疗上睑下垂 ,但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反复性 ,特别是肌源性上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 )患者 ,应慎用手术疗法。应用针刺治疗 ,可获得满意疗效。1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目候》记载 :“目为脏腑气血之精华……若气血虚……所以其皮缓纵 ,重复于目 ,则不能开 ,此呼睢目。”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 ,上荣于目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肌肉。因此 ,上睑下垂与脾、肾二脏密…  相似文献   

19.
凡视力突然丧失的内眼病,都属暴官的范围。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急性视神经炎等病。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郁络阻,清窍被扰所致。近年来,笔者根据“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等理沦,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献华 《河南中医》2007,27(2):74-75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中年男性为多,易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视力。属于中医的“瞻视昏渺”、“云雾移睛”、“异见”、“惑视”等内障范畴[1]。本病初期多呈黄斑区水肿,中期渗出物增多,后期渗出物吸收或有陈旧渗出物等病变。笔者根据从事中医眼科工作体会,将本病归纳为初、中、末三个阶段,分别以清、和、补三种治疗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清法以凉肝清法在此专指清肝而言。从生理上来说,目得肝血之濡养,方能视物,故经云:“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从病理上而言,肝胆郁热,循经上攻眼窍。故本病初期,多属肝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