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的早期正确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科近几年收治早期误诊的9例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例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早期均误诊.其中误诊为脑脓肿、脑瘤出血各1例,脑膜瘤4例,脑转移瘤1例,脑脓肿1例,脑胶质瘤1例.结论 由于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酷似脑瘤而极易误诊.MRI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有利于手术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及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及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内血肿病人转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同时予以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53例,高血压性脑内血肿40例,自发性脑内血肿(脑动静脉畸形或脑动脉瘤)7例。结果术后半年随访内血肿ADL1(社会生活能力正常)37例,ADL2(有自理生活能力)25例,ADL3(部分生活处理)26例,ADL4(卧床)7例,ADL5(植物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脑内血肿行碎吸治疗疗效。方法 :对 6 0例脑内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15 % ,良好 2 2例。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是治疗脑内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脑内血肿行碎吸治疗疗效。方法:对60例脑内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死亡9例,死亡率15%,良好22例。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是治疗脑内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6年6月~2000年6月,我们对24例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进行血肿清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7~68岁。全部病人均因急性颅脑损伤入院。入院时,头颅CT扫描示脑内血肿或脑室内血肿;12~24h后复查CT,脑内血肿无进行性增大。本组病人均在48h内手术,其中24h内手术者12例。血肿位置:大脑深部白质内血肿14例,脑室内血肿6例,小脑内血肿4例。血肿量由CT扫描时计算机测得。血肿量:大脑半球内30~60ml,小脑内10~15ml。病人入院时意识…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占同期外伤性脑内血肿的23.6%。手术35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3%(3/57)。结论对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并根据病人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脑内血肿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自应用CT以来,对此并发症已有进一步认识。作者报导22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内血肿的诊治经验。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在21~74岁(平均49.7岁)。伤后6小时以内入院者15例,12小时以上入院者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首次CT扫描,根据病情需要行重复扫描者15例。结果在伤后6小时以内入院的15例,在首次扫描时,仅有2例发现有脑内血肿,而伤后12小时以上入院的7例,除1例为术后新发的脑内血肿外,余6例在首次扫描时均发现有脑内血肿。经重复扫描的15例,12例在第二次扫描、1例在第三次扫描时始发现有脑内血肿,1例在尸检时始被证实。由此可见脑内血肿的发生较硬膜外血肿要迟得多,而且22例中有  相似文献   

8.
猫额叶脑内血肿模型中局部应用链激酶溶化凝血块的实验组10例,6例(60%)血肿完全溶化。对照组10例,血肿内注入生理盐水均未溶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轻于对照组。链激酶对动物模型脑内血肿局部应用有良好的溶化凝血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是脑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6例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并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脑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该病如不及时诊治,患预后较差。我院自1995年6月-2004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86例,行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58例,保守治疗2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脑内血肿的自然病程及某些对脑内血肿的转归有预测价值的因素,以判断预后,从而确定外科治疗的指征,本文总结了42例经保守治疗的脑内出血病人。42例均经 CT 扫描确诊,首次 CT 扫描在进院后的头12小时内进行。排除了头部外伤和脑肿瘤。依血肿形态,按公式算出每例血肿的大小,明确血肿的部位,并注意有无脑室内出血。男25例,女17例,年龄大多数为50~79岁。脑内出血的诱因为动脉高血压(19例)、动静脉畸形(2  相似文献   

12.
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病,发病后形成局部脑内血肿,当血肿破入脑室可致继发性脑积水,常需急诊手术治疗。将我科从2005年8月至2011年3月对4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继发脑积水患者中24例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并沟通脑室引流脑脊液缓解脑积水,另20例患者仅行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并沟通脑室引流脑脊液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CT问世以来,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CTICH)已引起人们重视。但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并不为人熟知,为了解其发病率,必须在头部外伤后尽早CT多次观察。如伤后数小时首次CT检查,就可能将此类血肿误认为是原发性脑内血肿。作者描述了首次CT检查时间及其所见和最后发现脑内血肿之间的关系,强调DTICH的高发病率与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四个发展过程及其在DTICH的发生中的作用。本组70例84个外伤性脑内血肿,均在伤后6小时内行早期首次CT扫描确诊,直径均为>1cm的高密度影,其中小型(1~3cm)33个;中型(3~5cm)20个和大型(>5cm)31个。入院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或无变化,重复CT扫描,而发现有扩大者38例(脑内血肿19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6例)立即开颅清除血肿,并用激素治疗数天,颅内压  相似文献   

14.
63例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疗效的因素。  方法 对手术治疗 63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合并脑内血肿、有脑疝形成的脑AVM 1 3例 ,术后死亡7例 ,轻残 3例 ;合并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无脑疝形成的脑AVM 2 8例 ,无死亡 ,轻残 9例 ;以癫痫起病的脑AVM 2 2例 ,无死亡 ,轻残 3例。  结论 简单的脑AVM(Spetzler-MartinⅠ、Ⅱ级 )以手术治疗效果好 ,但合并脑内血肿并有脑疝形成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B超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B超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9例患者采用实时术中B超探查的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术中B超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23例,其中同侧脑挫裂伤灶脑内血肿5例,对侧硬膜外血肿14例,对侧脑内血肿3例,对侧硬膜下血肿1例;多发性血肿11例。患者治愈12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4例,死亡率17.4%(4/2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应首先考虑迟发颅内血肿的存在,并行术中B超扫描,迅速定位血肿的部位,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21例后颅窝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1997年以来对21例后颅窝脑内血肿手术并术后综合治疗,均行后颅窝血肿清除,同时显微镜下切除AVM2例,行脑室外引流14例,术后气管切开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2例。结果20例痊愈出院,其中3例遗留记忆减退,1例合并脑干出血死亡。结论对后颅窝脑内血肿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13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患者,急诊手术行脑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头颅CT证实有脑内血肿后,有11例患者行CTA检查证实有动脉瘤,2例患者由于病情危急直接手术清除血肿后探查.结果 13例均成功夹闭,术后死亡1例,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5例,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术前经CTA确诊后急诊在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是采用CT头颅扫描、FY—80—Ⅲ型定向仪。DZ—5型血肿清除器,利用先后计算法,对10例脑内血肿患者行12次脑内血肿立体定向清除术,效果较好,其优点是:1.手术创伤小。2.对各类型脑内血肿均可施术。3.操作简单,利于推广。术者强调在手术过程中,其靶点应放在血肿腔下1/3处。术后血肿腔置一带气囊的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清除脑内血肿,与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优缺点。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患者84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透明鞘内操作治疗的患者41例,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第4天的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的清除率,术后第4天颅内压,术后并发症(例)及预后(格拉斯哥评分)良好者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治疗脑内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脑水肿反应轻、并发症少及预后较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清除脑内血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在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28例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3 d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大于80%者23例,血肿清除小于80%者5例.随访3~15个月,按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的15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l例,死亡3例.结论 侧裂区、矢状窦区、大脑深部及小脑等部位的外伤性脑内血肿适合于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