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锐与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N(NPH)联合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诺和锐治疗,B组给予NPH和诺和锐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配合三餐前诺和锐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张晓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24-3925,392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年龄75~91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乳酸、尿常规,作为对照组。停用对照组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对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保留阿卡波糖,作为治疗组。2组饮食、运动无变化,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3.20±7.59)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36±3.48)mmol/L;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25±0.69)mmol/L(t=2.884,P=0.018)、餐后2 h血糖为(9.31±0.92)mmol/L(t=4.438,P=0.001),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叶强 《亚太传统医药》2012,8(5):160-16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亚莫利(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方法:对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NPH(鱼精蛋白中效锌人胰岛素)组58例(A组),余下甘精胰岛素的治疗组50例(B组)以及甘精胰岛素与亚莫利联合治疗组70例(C组)。按照FBG(空腹血糖)的水平来调整患者胰岛素的用量,其治疗目标值为,FBG在7.0mmol/L以下,共治疗12周。对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与血糖达标的时间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和BMI(体质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的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各组水平(P<0.05);C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亚莫利联合治疗,不仅能够较好控制患者血糖,并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也较低,对患者体重影响也较小,具有方便安全等特点,为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和记录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并比较2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2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血糖全部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确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血红蛋白(HbA1c)、日胰岛素总剂量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显著,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行持续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系数V分成3组(V1组(n=22),V1.5;V2组(n=38)1.5V3.0;V3组(n=30)V3.0)。三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CGMS监测。结果 (1)西格列汀治疗前后,V2和V3组的MBG较V1组明显增高(P0.05);且高血糖(7.8mmol/L或11.1 mmol)时间比明显高于V1组(P0.01);M-PPGE亦大于V1组(P0.01);血糖波动系数V显著高于V1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MBG均有所减少(P0.05);高血糖(7.8mmol/L或11.1mmol)时间比也明显减少(P0.01);M-PPGE亦有所下降(V1:P0.05,V2和V3:P0.01);血糖波动系数V显著减小(V1:P0.05,V2和V3:P0.01)。(3)西格列汀治疗前后的比较,仅V2组的低血糖(3.9mmol/L)时间比高于V1组(P0.05);而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低血糖(3.9mmol/L)时间比均有所缩短(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T2DM患者,具有改善患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给予甘精胰岛索每天一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0~9.0mmol/L.治疗三个月,结果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品下降(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犁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较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次诊断的空腹血糖≥13.9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期间4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理想控制血糖且胰岛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晚睡前1次,皮下注射,使空腹血糖达标(3.9~7.0 mmol/l);同时联合阿卡波糖,使餐后2 h血糖控制达标(4.4~10.0 mmol/l)。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BMI前后对照,差异不明星(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下降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不大,适合社区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4周后,FBG、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12周后HbA1c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P<0.05),而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时,睡前联合注射甘精胰岛素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早晚餐前应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OADs)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前调整二甲双胍剂量至2 500 mg/d,以门冬胰岛素30 5~6 IU每日2次或甘精胰岛素10~12 IU睡前注射为起始剂量开始胰岛素治疗,根据测定的血糖数值来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的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低(P0.01)。门冬胰岛素30组轻度低血糖的发生较甘精胰岛素组多(P0.05)。结论每日2次门冬胰岛素30较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达到HbA1 c目标值。  相似文献   

12.
任昶  耿福太  张蓉洲 《中医杂志》2012,53(14):1213-1216
目的 初步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口服降糖西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患者意愿及基线资料分为中医组、胰岛素组、联合组各46例,分别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胰岛素治疗、中医辨证+胰岛素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观察低血糖发生次数、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进一步比较各组常见症状治疗前后出现的频数.结果 胰岛素组和联合组FPG、2hPG、HbAlc的降幅明显大于中医组(P<0.05);中医组和联合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医证候积分及常见症状出现频次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联合组能明显降低日平均胰岛素剂量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与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能明显改善口服降糖西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在调节患者的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联合胰岛素治疗能在有效降糖的同时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周劲刚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68-1970
目的:探讨芳香化湿法为主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采用磺脲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常规治疗4周,空腹血糖≤7.0mmol/L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荔箭汤治疗,对照组维持原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的观察。结果:TC、TG及LDL-C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H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FBG、FINS及ISI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荔箭汤在降糖、降脂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抵抗患者低血糖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用治疗方法分为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泵组(联合组)与单纯胰岛素泵组(单药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组患者的HbAlC、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2hPBG、MAGE及治疗结束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体质量)分别是(5.7±0.7)%、(1.6±0.3)mlU·L^-1、(0.27±0.04)mmol·L^-1、(8.6±1.9)mmol·L^-1、(2.8±0.6)mmol·L^-1、(0.14±0.03)u·kg^-1,均小于单药纽(6.3±1.1)%、(2.1±0.6)mlU·L^-1、(0.31±0.05)mmol·L^-1、(9.4±2.1)mmol·L^-1、(3.1±0.8)mmol·L^-1、(0.17±0.05)u·kg^-1,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MBG在联合组中虽与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共发作低血糖4例,单药组出现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金芪降糖片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效改善血糖的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收治ICU高血糖的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住ICU的患者123例,将患者分随机分为A组(62例)和B组(61例),A组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目标:7.0~9.0mmol/L。结果:A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死率同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口哆0.05),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B组(P〈0.01)。结论:在危重高血糖患者将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其临床疗效、死亡率与正常血糖组相似,但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各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在强化降糖治疗妊娠糖尿病方面明显优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血糖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快速稳定控制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能减轻病人多次注射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对高血压游离钙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醋柳黄酮的降压机理以及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笔者以尼群地平作为对照 ,将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1醋柳黄酮组 ( 3 5例 ) ;2尼群地平组 ( 3 4例 ) ,进行了为期 8周的降压治疗 ,测定了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胞浆浆游离钙浓度、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 ,并以空腹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 :经过 8周治疗后发现 ,1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0 .0 5 ) ,醋柳黄酮组和尼群地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74.2 8和 85 .2 9 ,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但醋柳黄酮组的降压显效时间晚于尼群地平组 ;2两组的红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 P<0 .0 5 ) ,但醋柳黄酮组红细胞胞游离钙浓度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尼群地平组 ( P<0 .0 5 ) ;3醋柳黄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明显降低 ( P<0 .0 5 ) ,血浆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变化 ( P>0 .0 5 ) ,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 P<0 .0 5 ) ;而尼群地平组空腹血糖浓度、血浆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无明显变化 ( P>0 .0 5 )。结论 :醋柳黄酮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 ,醋柳黄酮还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可能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血糖、血脂控制及延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我院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75例 ,分为治疗组 (37例 )和对照组 (38例 ) ,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10IU/ (kg·h) ,待血糖降至 13.9mmol/L时 ,对照组改为胰岛素多次注射 ,治疗组则继续使用胰岛素泵。观察血糖、血 pH或CO2 CP、尿酮体、血脂的变化 ,以及胰岛素剂量、平均治愈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 ① 2组患者的血糖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无显著性差异。② 2组患者的酸中毒在治疗后均得到纠正 ,血 pH或CO2 CP恢复正常 ,治疗组恢复正常时间 ((8.2± 2 .0 )h)短于对照组((14 .0± 3.0 )h) ,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9.6 6 ,P <0 .0 1)。③治疗组治疗后尿酮体转阴时间为 (9.2± 2 .2 )h ,对照组为 (14 .5± 2 .5 )h ,2组有显著性差异 (t=9.73,P <0 .0 1)。④治疗组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