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经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治疗的15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5神经根管狭窄97例,S1神经根管狭窄61例。男性96例,女性62例;年龄45—67岁,平均5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5—4年,平均2.6年;体力劳动者13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术后1—5年随访,手术治疗效果:优147例,良11例。结论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是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周泰仁  曹德良 《上海医学》2000,23(4):234-235
1995年 3月~ 1997年 10月 ,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腰椎管狭窄共 110例 ,疗效较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0例 ,男 5 8例 ,女 5 2例。年龄 2 6~ 72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 35例 ,单纯腰椎管狭窄症 5例 ,两者均有病变 70例。以腰4 -5,腰5-骶1为多 ,也有腰4 -骶1两个间隙均有病变。二、手术方法本组病例 ,全椎板切除术摘除突出之髓核及双例神经根管扩大术或单纯作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 6例 ,10 4例均取开窗术方法摘除髓核组织及神经根管减压术。本组病例中有 6 5例做 2个间隙 (腰4 ~骶1)的双侧神经根管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节段扩大开窗减压术治疗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术后疗效。方法:应用节段扩大开窗减压术治疗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病人256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影像学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5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平均36个月,优177例(69.1%),良53例(20.7%),中20例(7.82%),优良率89.8%(230/256)。结论:节段扩大开窗减压术不仅对各病变间隙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留了脊柱大部分后柱结构,最大限度减少脊柱稳定性的丢失,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对经手术治疗的21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作了临床分析。持续性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间歇性跛行是其主要症状,但临床体征不明显。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多发生在腰_4及腰_5神经根管。腰椎的退行性变是其主要原因。脊髓造影对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诊断是唯一较可靠的方法。CT扫描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使神经根管彻底的减压。  相似文献   

5.
<正>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一直认为它是腰骶神经根痛的主要原因。到了80年代水溶性脊髓造影剂和CT广泛用于临床,逐注意到腰骶神经根痛和神经根管狭窄的关系。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阴性探查的手术病例,常常将临床症状归结于神经根管狭窄,做了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术后,临床症状有的消失,有的亦然存在。为了在术中即能确定和排除神经根管狭窄,减少神经根管减压的盲目性,我们自行设计出一种神经根  相似文献   

6.
我科从1990年到1995年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出突出症224例,水中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很管狭窄症共72例,其中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只有15例(占21%),其余57例(占79%)是在手术摘除腰椎间盘时探查腰神经很管时发现。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或椎间扎,使神经根管充分减压,解除了神经根卡压。术后随访6月到5年,平均2年6个月,结果优良率达97.2%。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是由神经根管狭窄压迫腰神经而引起的腰—坐骨神经综合征,而椎间盘突出又易与本症混淆。有人通过CT扫描检查243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发现小关节退行性变引起者占57%,而椎间盘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症是因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从而造成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产生腰、腿麻木,伴有间歇性跛行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疾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症的手术方式和减压范围尚有争论。我院1988年5月~1995年4月对212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人采用术前影像学定位,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疗效的比较。方法术式1: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颈3~6侧块及颈7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术式2:根据术前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片,明确不稳定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同时行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患者进行8个月~3年的随访。采用术式1者28例,术后早期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者2例,远期术前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者3例,二次手术行疤痕切除减压术。采用术式2者30例,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者1例,无术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结论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与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疤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情况,2种术式无明显区别,因病例数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1990年到199御采用手术治疗采椎间盘了突症224例,术中证实腰椎间盘 出症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共72例,其中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只有15例,其余57例,是在手术摘除腰椎间盘时探查腰神经根管时发现。手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部分关节用后路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方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同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以及大部分椎板,小关节,采用黄韧带切除,部分切除椎板上下缘以及潜式扩大中央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2个间隙25例,3个间隙12例。术后进行OSwestrg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3年,共30例,疗效优良率90.2%。结论:多平面经椎板间隙扩大开窗,保留了脊柱大部分后柱结构,最大限度减少脊柱稳定性的丢失,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减压充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14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术中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绝大部分棘突,咬除狭窄椎管相应的椎板、关节突增生部分、钙化的后纵韧带和增生的椎体后缘,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个月~30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2%。结论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技术难度小、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996-1999年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8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根管探查并彻底松解受压神经根。结果:术后随访38例,优20例,良1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2.11%。结论:神经根管扩大和神经根探查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腰骶椎小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认识,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腰椎X线片、腰部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24例患者诊断为该症。手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小关节内侧可作部分切除,同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结果按照日本Nakano等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12例,良9例,可3例。结论小关节囊部黄韧带与腰骶神经根相毗邻,该处黄韧带肥厚将直接挤压腰骶神经根。充分认识本病对腰腿痛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992~1998年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4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根管扩大和探查,术后随访。结果:随访39例,优24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神经根管扩大和神经根探查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和手术中神经根管及鞘膜切开减压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管减压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结果术后24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轻松感,肢体麻木缓解和神经根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9例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平均治愈时间为7天。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主要是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在神经根减压与粘连松解同时行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后能显著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诊断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9年至2002年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8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根管探查、彻底松解受压神经根.术后进行随访。结果:随访38例,优20例,良1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神经根管扩大和神经根探查、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经后路椎间盘镜(MED-Ⅱ)治疗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症83例,随访6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4~29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优4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疗效优良率达90.8%.术后复查X片无1例发生脊椎滑脱.结论: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定位诊断准确,术中熟练操作技巧是MED-Ⅱ行部分腰神经根管狭窄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49例腰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设计与选择陈水连刘振庭秦汉兴王义雄江宏(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骨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扩大成形;设计;选择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多采用全椎板切除的中线减压法,如同时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还需作小关节部分甚至全部...  相似文献   

20.
王永东  孙德隆 《铁道医学》2000,28(5):338-339
目的 提高对腰骶椎小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症的认识,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腰椎X线片、腰部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24例患者诊断为该症。手术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小关节内侧可作部分切除,同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结果 按照日本Nakano等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2例,良9例,可3例。结论 小关节囊部黄韧带与腰骶神经根相毗邻,该处黄韧带肥厚将直接挤压腰骶神经根。充分认识本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