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利华  张启伟  王智民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10,41(10):1622-1624
目的研究三叶蔓荆Vitextrifoli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叶蔓荆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内酯(vitexilactone,1)、前牡荆内酯(previtexilactone,2)、乌苏酸(3)、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4)、白桦脂酸(5)、3,4-二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秋萍  王祝举  付梅红  唐力英  赫炎  方婧  龚千峰 《中药材》2007,30(10):1250-1252
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番泻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Tinnevellin glycoside(Ⅰ)、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Ⅱ)、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芦荟大黄素(Ⅵ)、D-3-O-甲基肌醇(Ⅶ)、蔗糖(Ⅷ)。结论:化合物Ⅲ、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 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6)
目的:对蔓荆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分析法对蔓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蔓荆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Ⅰ)、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白桦酸(Ⅲ)、蒲公英赛醇(Ⅳ)、2α,3β,19-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叶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桥  沈伟  陈树和  刘焱文 《中草药》2008,39(8):1135-1137
目的研究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其化学成分,用UV、1H-NMR、13C-NMR、HS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Ⅰ)、β-谷甾醇(Ⅲ)、花旗松素(Ⅳ)、杨梅素(Ⅴ)、蛇葡萄素(Ⅵ)、槲皮素(Ⅶ)、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Ⅷ)、杨梅苷(Ⅸ),其中化合物Ⅱ结构待定。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Ⅸ等7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蔓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琼  张雪梅  江志勇  陈纪军  周俊 《中草药》2007,38(5):656-659
目的研究蔓荆Vitextrifoli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蔓荆干燥果实用95%乙醇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8、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蔓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6个二萜、2个倍半萜、1个环烯醚萜苷、1个芳香酸、1个蒽酯、1个黄酮、1个木质素和2个甾体,分别鉴定为:vitexilactone(Ⅰ)、previtexilactone(Ⅱ)、abietatriene-3β-ol(Ⅲ)、vitexlactamA(Ⅳ)、vitedoinB(Ⅴ)、vitetrifolinD(Ⅵ)、spathulenol(Ⅶ)、ent-4α,10β-dihydroxyaromadendrane(Ⅷ)、agnuside(Ⅸ)、大黄素甲醚(Ⅹ)、紫花牡荆素(Ⅺ)、对羟基苯甲酸(ⅩⅡ)、paulownin(ⅩⅢ)、过氧麦角甾醇(ⅩⅣ)、β-谷甾醇(ⅩⅤ)。结论除化合物Ⅰ、Ⅲ、Ⅵ、Ⅸ、Ⅺ、ⅩⅡ、ⅩⅣ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刘彦民  田棣  鲍和  赵桂兰  王军宪 《中药材》2012,(11):1795-1798
目的:对假奓包叶的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东莨菪内酯(Ⅱ)、胡萝卜苷(Ⅲ)、蓖麻碱(Ⅳ)、大黄酚(Ⅴ)、大黄素甲醚(Ⅵ)、蒲公英赛醇(Ⅶ)、芹菜素(Ⅷ)、木犀草素(Ⅸ)、没食子酸(Ⅹ)。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奓包叶根皮部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藏药螃蟹甲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  董小萍  余娅芳  李娜 《中药材》2008,31(8):1170-1172
目的:对藏药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苷甲酯(Ⅰ)、大黄素(Ⅱ)、大黄酸(Ⅲ)、木犀草素(Ⅳ)、小檗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湿生扁蕾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1-羟基齐墩果酸(Ⅳ),kaneric acid(V),木犀草素(Ⅵ),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Ⅶ),7,8-二羟基-3-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扁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Ⅴ为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Ⅳ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首乌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何首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鉴定为大黄素甲醚(Ⅰ)、大黄素(Ⅱ)、新丁香色原酮(Ⅲ)、芹菜素(Ⅳ)、金丝桃苷(Ⅴ)、芦丁(Ⅵ)、牡荆素(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Ⅷ)、β-香树脂醇(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金丝桃苷(Ⅴ)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首乌叶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庆  覃永俊  苏小建  罗伟生 《中草药》2009,40(4):533-53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离、鉴定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儿茶酚(Ⅰ),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大黄酚(Ⅲ);用TLC法检查出大黄素甲醚(Ⅳ).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4.
满山香木脂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业高  秦国伟  谢毓元 《中药材》2001,24(2):105-107
从五味子科植物满山香茎藤中分离出3个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interiotherin A(Ⅰ),benzoylisogomisin O(Ⅱ)和gomisin G(Ⅲ)。其中Ⅰ系首次自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Ⅱ和Ⅲ系首次自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制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制首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制首乌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Ⅰ)、β-谷甾醇(Ⅱ)、淫羊藿素(Ⅲ)、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素(Ⅴ)、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Ⅵ)、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Ⅶ)、决明蒽酮-8-O-β-D-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  高昊  韩慧英  刘宏伟  王乃利  姚新生  王钊 《中草药》2007,38(12):1771-1774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J,Ⅰ)、dendrobane A(Ⅱ)、dendrodensiflorol(Ⅲ)、bullatantirol(Ⅳ)、dendrobiumaneA(Ⅴ)、6α,10,12-trihydroxypicrotoxane(Ⅵ)、10,12-dihydroxypicrotoxane(Ⅶ)和10β,13,14-trihy-droxyalloaromadendrane(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钗石斛素J。化合物Ⅳ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夜交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夜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测试鉴定结构.结果:13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Ⅲ)、芦荟大黄素(Ⅳ)、大黄酸(Ⅴ)、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Ⅵ)、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Ⅷ)、新丁香色原酮(Ⅸ)、芹菜素(Ⅹ)、胡萝卜苷(Ⅺ)、β-谷甾醇(Ⅻ)、硬脂酸(Ⅻ).结论:以上化合物中,Ⅰ、Ⅳ~Ⅵ、Ⅷ~Ⅺ、ⅩⅢ共9个化合物是首次从夜交藤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羊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雄  宣利江  张书伟 《中药材》2005,28(2):104-105
从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大黄素(Ⅰ)和芸香苷(Ⅱ).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三叉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光雄  程燕  叶文才  陈若芸 《中草药》2008,39(4):510-512
目的 研究海南特有植物三叉刺Trifidacanthus unifoliolatus茎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对该植物茎的醋酸乙酯部位中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质谱及核磁等谱学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ORAC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dalbergioidin(Ⅰ)、isoferreirin(Ⅱ)、染料木素(Ⅲ)、2'-methoxyl-genistein(Ⅳ)、芹菜素(Ⅴ)、山柰酚(Ⅵ)和香橙素(Ⅶ);且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所有化合物都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抗氧化活性因结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紫菀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可越  张铁军  高文远  刘海军 《中草药》2007,38(12):1793-1795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