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7月~1997年8月间,我们遇到重型肝炎28例,其早期误诊为“胃病”而作纤维胃镜检查,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3~1997年间收治早期误诊为“胃病”的重型肝炎28例。其中男22例,年龄在19~38岁,女6例,年龄在25~35岁。所有病人均在黄疸出现之前曾作过纤维胃镜检查,其中17例为外院胃镜检查,11例为本院胃镜检查。过去有明显胃病  相似文献   

2.
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TNF-α、IL-2、IL巧和IL-8水平。结果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明显降低;39例死亡患者入院时TNF-α、IL-2、IL-6和IL-8水平分别为125.6±4.8pg/mL、24.4±1.3pg/ml、85.0±5.1pg/ml和137.1±5.2pg/ml,而61例存活患者则分别为107.7±3.1pg/ml、29.6±1.2pg/ml、67.5±2.7pg/ml和124.4±3.4pg/ml(均P〈0.05)。结论血清TNF-α、IL-2、IL-6和IL-8水平与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重型肝炎多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但HBV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现象常见。为了探讨重叠感染对重型肝炎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本文对20例有重叠感染的重型肝炎作一分析。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平均47岁,根据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符合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迅猛,预后差,为达到多方面、多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我们就1996年以年我科收治的4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h)、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重型肝炎组(简称重肝组)43例,系重型肝炎进展期患者。其中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5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年龄34.5±13.2岁;慢性乙型肝炎组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是一类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肝脏疾病。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繁多,尤其是血清学指标受到较多重视。为对临床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本文就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血清学指标作一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LT、AST、TBil、PT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49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每周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PT,分析上述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及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院第2~6周,死亡组AL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而死亡组AST水平则在入院第1~5周均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LT及AST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间里死亡组ALT及AST下降幅度较存活组小,入院第6周后两组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TBil、PT水平在入院后各周检测均高于存活组(P<0.001)。在第一周内两组TBil均升高,但从入院后第二周开始,存活组TBil、PT达峰值后开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死亡组TBil、PT则随时间持续升高。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后早期ALT、AST、TBil、PT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其预后,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部分凝血因子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海光  王俊学  张瑞祺  倪武  蔡雄 《肝脏》2008,13(6):459-462
目的研究部分凝血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检测指标与慢性重型肝炎(CSH)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CSH患者31例,依据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17例)和死亡组(14例)。使用德国BE公司生产的Thrombolyzer Rack Roto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A、INR、凝血因子Ⅱ(FⅡ:C)、凝血因子Ⅴ(FⅤ:C)、凝血因子Ⅶ(FⅦ:C)及凝血因子Ⅹ(FⅩ:C)水平。选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对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SH发生时存活组与死亡组FⅡ:C分别为31.1%±10.8%和20.4%±18.5%,FⅤ:C分别为39.4%±19.0%和14.3%±8.7%,FⅦ:C分别为21.9%±11.8%和6.4%±4.9%,FⅩ:C分别为57.2%±26.1%和42.2%±24.5%,存活组与死亡组PTA分别为28.0%±8.0%和13.5%±5.1%,INR分别为2.1±0.6和4.4±1.6。单因素分析显示FⅦ:C与CSH预后具有相关性(P〈0.05);PTA、INR、FⅤ:C与CSH预后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CSH预后相关的主要凝血指标INR和FⅤ:C,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对CSH预后判断的阳性率(93.5%)。相关性分析显示,INR、FⅤ:C与PTA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0.711。结论FⅦ:C、FⅤ:C、PTA、INR水平可作为CSH预后的判定指标,其中FⅤ:C和INR较PTA更为特异,同时测定FⅤ:C和INR水平可以更早、更准确判断CSH预后。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曾发现甲胎蛋白的升高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现选取 1995年以来所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病人总数 55例 ,死亡 30例 ,其中 2 3例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 ,7例血清检测不到甲胎蛋白 ;存活 2 5例 ,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清甲胎蛋白升高 ,死亡组甲胎蛋白平均值 2 38ng/mL ,存活组甲胎蛋白平均值 2 94ng/mL ,两者无显著差异 (t检验 ,P =0 .15)。病程早期有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较好 ,没有甲胎蛋白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为了进一步明确甲胎蛋白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选取了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体表心电图校正QT间期(QTc)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体表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其QTc,并研究不同分期患者的QTc。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Q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分别为(0.459±0.031)s和(0.372±0.035)s,P0.001,且QTc和重型肝炎分期相关,分期越晚,QTc越长,Spearman相关系数0.554,P0.01;Kendall相关系数0.441,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存在多种异常,QTc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HCV检测结果与预后关系探讨熊良仕,黄爱龙,张定凤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影响重肝病死率因素较多,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影响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2],但均缺乏对病毒因素的分析。为探讨肝炎病毒对重肝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型肝炎(重肝)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是肝炎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1].下面仅就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作一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巨立中,张玲霞,张战红,皇甫玉珊,张伟,王慧芬,安景惠重型肝炎的死亡率高,危害性大。迄今为止,尚无公认的能够有效地阻断重型肝炎病情发展的疗法。近年来,新的疗法不断出现,然而缺乏一个能综合判断疗效的方法,目前,肝脏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重...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患者病因、诱因、年龄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病因、诱因、年龄分布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我们对我院 1997年~ 1999年收治的 5 6 5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 :5 6 5例均为我院住院重型肝炎患者 ,年龄 1~ 80岁 ,平均年龄为 42 .8岁。男性 45 2例 ,占 80 .0 %;女性 113例 ,占 2 0 .0 %。重型肝炎的诊断按照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急性重型肝炎 9例 ( 1.6 %) ,亚急性重型肝炎 36例 ( 6 .4%) ,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 6例、9例、2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5 2 0例( 92 .0 %) ,早期、中期、晚…  相似文献   

14.
119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医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愈后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3~1998年我研究所收治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97例,女22例;年龄21~60岁之间(平均36.2±14.34岁)。 1.2 诊断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关于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全组病例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其中重叠感染HAV者5例,HCV者2例,HEV者6例。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血清皮质醇浓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锡炳  徐月琴 《肝脏》2006,11(3):212-213
有关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报道较少,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重型肝炎患者(早、中、晚期)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探讨皮质醇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亚急性重型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及早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对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此分期方法比较笼统,缺少综合量化指标。为此,在分析与预后相关诸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便的评分方法,以替代现行的分期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1996-2002年住院的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3例,其中男60例,女13例;年龄18~72  相似文献   

17.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兆平  薛仲元 《山东医药》2003,43(19):44-44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复杂 ,并发症多 ,治疗困难 ,病死率较高。近两年 ,我们收治 98例重型肝炎患者 ,现将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98例肝炎患者 ,男 77例 ,女 2 1例 ;年龄 8~6 8岁 ,平均 4 2 .8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重型 3例 ,亚急性重型 16例 ,慢性重型 79例。病因分型为 HAV感染 1例 ,HBV感染 81例 ,HCV感染 9例 ,HEV感染 4例 ,HBV、HCV重叠感染 2例 ,药物性 1例。对患者均给予合理的基础支持治疗 ,并行保肝利胆、止血、抗感染、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内微循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红波  陈煜  韩大康  赵军  段钟平  武志明 《肝脏》2008,13(4):284-286
目的 研究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5例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39例,死亡组36例)28项临床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与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的综合性量化关系。结果白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腹水、感染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肝性脑病、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963、4.107、0.258,P〈0.05)。结论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众多,凝血酶原活动度、肝性脑病和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可望用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164例检验定量指标与预后关系分析庞无恨,湛木兰,陈仕晓,毛碧蓉我们对164例重型肝炎实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64例重型肝炎中死亡89例病死率54.3%。病原学检测90.9%为HBV或HBV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6.7%(11/164)病原学...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肝炎患者中医辨证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求判断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的客观辨证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证型、并发症和舌象探讨与重症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从中医证型看,湿热蕴结型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存活率最低;痰浊中阻型患者易并发原发性腹膜炎,其存活率最高;瘀血湿困型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从舌象上看,具有N型舌象的患者预后凶险。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临床证型、并发症、舌象等客观指标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