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入路、后入路及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26例后入路RARP(后入路组)和10例经膀胱入路RARP(经膀胱入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切缘阳性率)及手术效果[尿控恢复时间、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结果:前入路组平均年龄(69.7±7.3)岁,平均BMI(22.9±3.1)kg/m~2,平均术前tPSA(34.5±21.3)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8.2±16.6)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2(6~19)分。后入路组平均年龄(62.3±10.9)岁,平均BMI(27.2±6.3)kg/m~2,平均术前tPSA(15.8±7.2)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平均前列腺体积(44.7±10.8)ml,IIEF-5评分中位值13(6~20)分。经膀胱入路组平均年龄(58.6±9.4)岁,平均BMI(26.5±3.1)kg/m~2,平均术前tPSA(19.5±4.1)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3.4±15.8)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6(10~21)分。临床分期前入路组:cT_(1c)期18例,cT_(2a)期3例,cT_(2b)期3例,cT_(2c)期17例,cT_(3a)期1例,cT_(3b)期1例;后入路组:cT_(1c)期17例,cT_(2a)期3例,cT_(2b)期4例,cT_(2c)期2例;经膀胱入路组:cT_(1c)期8例,cT_(2a)期1例,cT_(2b)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7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合术前检查示前入路组:pT_(2b)期9例,pT_(2c)期16例,pT_(3a)期3例,pT_(3b)期12例,pT_4期3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后入路组:pT_(2a)期13例,pT_(2b)期9例,pT_(2c)期2例,pT_(3a)期2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经膀胱入路组:pT_(2a)期6例,pT_(2b)期3例,pT_(2c)期1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前入路组切缘阳性11例(25.6%),后入路组切缘阳性6例(23.1%),经膀胱入路组切缘阳性1例(2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15.5±20.5)min,后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33.5)min,经膀胱入路组手术时间(140.5±15.5)min。前入路组术中失血量(80±20.5)ml,后入路组术中失血量(44.5±9.5)ml,经膀胱入路组术中失血量(65.5±35.5)ml。前入路组术后3周拔除尿管,其余两组患者术后7d拔除导尿管,前入路组完全恢复尿控时间(6.5±3.5)周,后入路组22例即刻实现尿控(尿控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组患者9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后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尚无肿瘤复发表现(tPSA0.2ng/ml)。术后第3个月,IIEF-5评分中位值前入路组为10(4~12)分,后入路组为10(4~13)分,经膀胱入路组为11(5~14)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膀胱入路RARP有待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可选术式。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患者术后即刻尿控率较高,均优于前入路,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和勃起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成伟益  曾茜茜  向熙  刘盾  郑金鹏  胡冰 《中国骨伤》2019,32(10):965-970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对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因腰椎间盘突出或MeyerdingⅡ度以内腰椎滑脱行2个节段以内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2±11)岁;传统入路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1±14)岁。70例患者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腰椎滑脱3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腰腿痛VAS评分、外周血CK浓度以及MRI上多裂肌横截面积。结果: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7 d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腿痛评分,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外周血CK浓度: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400±103) U/L和(176±58) U/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598±57) U/L和(222±50) U/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上多裂肌横截面积:术前肌间隙入路组为(424±66) mm~2,传统入路组为(428±82)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术后3个月肌间隙入路组为(347±73) mm~2,传统入路组为(239±78) 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腰椎融合手术,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确实拥有手术时间短、对椎旁肌损伤小、术后腰腿痛缓解明显等优势,但在确定手术方案时,术者也应充分认识到Wiltse间隙在不同层面的解剖学差异可能对手术操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6-2289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符合选择标准的17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入路组(采用直接前入路行TKA)和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行THA)。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UCLA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48.9(24~6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股骨柄中置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入路组相比,前入路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6周时UCLA评分及HHS评分较高(P0.05),但在之后随访中2组VAS、UCLA评分及HH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行THA术后早期疗效优于后入路,但术后晚期2种入路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不同入路放置T管和缝合胆总管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10罗山县人民医院行LCBDE、T管引流术的患者。根据放置T管和缝合胆总管切口的入路方法分为传统入路组和改良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第3天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和体温。结果 共纳入89例患者,其中改良入路组45例,传统入路组44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入路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高于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患者的体温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入路组患者的体温高于手术前和改良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44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前入路组),另44例行经胆囊后三角入路LC(后入路组)。记录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检测术前1 h和术后24 h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消化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结果 后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前入路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入路组心率、血压和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前入路组(P<0.05)。手术前后,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患者GI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和前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后三角入路能够缩短LC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组(18例),后外单侧入路组采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侧前方入路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胸腰椎后凸角(Cobb角)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痛疾患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Cobb角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外单侧入路组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侧前方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两组患者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价:后外单侧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侧前方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与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相比疗效显著,术后胸腰椎后凸角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胸腰椎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或需拆除内固定手术的67例患者(骨折病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4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9±0.6分,Cobb角20.1°±3.5°,累及T11椎体5例,T12椎体12例,L1椎体12例,L2椎体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32.9岁,术前腰背痛VAS评分7.6±0.8分,Cobb角19.8°±4.1°,累及T11椎体8例,T12椎体13例,L1椎体13例,L2椎体2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腰背部疼痛VAS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87.4±5.3)%和(96.4±2.8)%;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86.7±6.5)%和(96.7±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75.0±18.1min、140.0±40.7ml及85.0±25.2ml;传统入路组分别为93.0±15.7min、230.0±35.5ml及160.0±43.5ml,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后1、2、3周时的疼痛VAS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别为3.6±0.5、2.9±0.5及1.5±0.4分,后中入路组分别为4.9±0.6、4.1±0.6及2.8±0.4分,术后1周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3周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在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与混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W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perioperative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onc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for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 carried out via the posterior and anterior approaches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We recorded pre-, peri-, and postoperative parameters and complications, and evaluated the onc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to compare the posterior approach (group 1, n = 25) with the anterior approach (group 2, n = 34).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the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 and continence at 3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though mean blood loss (including urin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mean prostatectom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2 (174.21 +/- 57.97 min) than in group 1 (224.76 +/- 66.72 min) (P = 0.003 by Student's t-test). Also,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eriod until discharge was 5.94 days in group 2, an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in group 1 (7.48 days) (P = 0.02 by Student's t-test). CONCLUSIONS: This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anterior approach yields similar, if not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posterior approach for L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结直肠外科快速康复模式(FT)对加速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3例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例随机分为2组,围手术期管理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模式(即简化肠道准备、手术前夜允许进普通饮食、术后不待肛门排气即拔除胃管并恢复饮食、术后强制早期活动、不常规放置引流管及早期拔除尿管等;FT组,44例)和传统模式(对照组,3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30d内手术并发症和再入院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术式、合并症、肿瘤TNM分期等变量的构成比及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等计量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2.6)d,较对照组的(8.9±2.8)d显著缩短(P〈0.01);其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率两组比较P=0.326.FT组未见升高。结论结直肠外科快速康复模式用于择期直肠癌围手术期临床管理,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腹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列腺癌患者33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其中经腹21例,经腹膜外12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手术均成功.经腹与经腹膜外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9±46)和(309±64)min,出血量分别为(618±448)和(677±469)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术中发生大出血3例、膀胱损伤2例、单侧输尿管损伤1例,经腹膜外组术中发生大出血1例、闭孔神经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膀胱三角损伤1例.2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4.6±3.8)和(12.3±2.9)d,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7±0.7)和(2.1±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0±3.6)d和(11.2±3.5)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经腹膜外比经腹途径具有视野清晰、对腹腔器官影响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内生殖器的女性膀胱癌根治术的生活质量及肿瘤学预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31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例患者接受保留生殖器官手术(保留生殖器官组),同期23例患者采用标准膀胱癌根治术(传统手术组),术后随访12~72个月。评价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尿控、性生活质量及肿瘤学结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组手术时间更短[(353.13±69.95)min vs.(459.35±81.52)min,P=0.003];出血量更少[(493.75±80.52)mL vs.(728.70±131.82)mL,P=0.001];术后通气时间更短[(3.13±0.99)vs.(4.26±0.86)d,P=0.004]。保留生殖器官组日间尿控及夜间尿控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显著改善[(21.00±2.83)vs.(12.35±2.46),P=0.00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女性内生殖器的膀胱切除术在功能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肿瘤学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行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或电切术的163例患者,其中85例行激光切除术(激光组),电切组7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1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激光组与电切组手术时间[(24.2±2.4)min vs.(29.7±2.4)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83±0.96)d vs.(3.19±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光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电切组,术中出血量[(19.5±3.7)mL vs.(26.5±2.3)mL]低于电切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术后3年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激光切除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膀胱镜下膀胱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的替代术式,并且激光切除术可获取完整的术后病理组织,对于判断预后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效果。方法对74例≥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肱骨头置换组(A组,n=39)和钢板内固定组(B组,n=35),A组行肱骨头置换术,B组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利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88.9±8.1)min,短于B组的(105.7±11.2)min(P0.001)。住院时间:A组为(10.4±1.3)d,短于B组的(14.3±1.8)d(P0.001)。出血量:A组为(186.5±29.6)ml,少于B组的(237.2±50.3)ml(P0.001)。术后引流量:A组为(59.7±6.1)ml,少于B组的(81.3±8.2)ml(P0.001)。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35(30.3±3.5)个月。术后肩关节内收角度:A组为43°(41°~49°),大于B组的29°(27°~33°);外展角度:A组为81°(78°~84°),大于B组的70°(68°~73°);内旋角度:A组为30°(28°~34°),大于B组的22°(19°~24°);外旋角度:A组为34°(31°~37°),大于B组的18°(16°~22°);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A组为(79.4±2.7)分,高于B组的(67.3±3.1)分(P0.001)。临床痊愈时间:A组为(9.7±1.9)周,短于B组的(15.4±4.1)周(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2.8%)虽低于B组(2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性.方法 收集整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44例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同期53例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肝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n=60)和常规组(n=60)。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常规组施行常规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生存期终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评分,术后恢复速度指标(早期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达目标量的70%时间),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时间。结果 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16.64±3.18)d vs (16.93±2.67)d], 住院费用[ (38 757.62±10 680.82)元 vs (43 088.20±11 476.01)元]以及术后7 d恢复评分[ (108.93±17.58) vs (102.37±16.09)]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 < 0.05)。营养支持组较常规组低蛋白血症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 < 0.05)。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时间[ (16.81±4.98) h vs (19.13±6.89) h]、肛门排气时间[ (65.70±19.24) h vs (75.20±20.49)h]、进食达目标量70%时间[(8.67±2.73)d vs (10.22±2.75)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均P < 0.05)。营养支持组在术后3个月、1年、3年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54.20±6.35) vs (56.85±6.15), (56.65±5.60) vs (58.91±6.40), (64.22±8.22) vs (68.02±9.32),P < 0.05)],但两组术后5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16±8.58) vs (68.52±8.63),P > 0.05]。在术后生存期分析中,营养支持组的术后3年生存期较常规组高(P < 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围手术期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出院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提高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经尿道等离子汽化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PKBt)为对照,分析经尿道1.9 μm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ulium laser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mLRB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比较72例分别行TUPKBt及经尿道1.9 μm TmLRBt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TUPKBt组(n=35)和TmLRBt组(n=37).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PK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例,TmLRBt组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TUPKBt组需要进行膀胱冲洗患者比例为45.7%(16/35)、留置尿管时间(3.5±0.8)d. TmLRBt 组需要膀胱冲洗患者比例为18.9%(7/37)、留置尿管时间(2.2±0.7)d.术后平均随访18(4~25)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 TmLRBt治疗膀胱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优于TUPKB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胆管切开取石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间的11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腔镜、胆道镜联合组(联合组)与开腹组,两组各55例。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残石率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为(99.5±10.7)min比(132.6±12.7)min、(89.5±11.4)ml比(163.6±23.5)ml、(24.5±1.7)h比(85.2±8.3)h、(7.5±1.1)d比(12.7±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8,t=10.471,t=16.443,t=6.216,P0.05)。联合组比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1,P0.05)。联合组比开腹组残石率10.9%比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相对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实际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