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用稠钡和稀钡两种造影剂评价在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的检出率和诊断水平。方法将150例有肛直肠症状的女性患者分为稠钡组和稀钡组,分别进行相应钡剂的造影检查,并拍摄肛肠侧位片。测量指标如下:(1)肛管直肠角(anorectalangle,ARA);(2)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snding,PD);(3)直肠前突深度。结果(1)稠钡组和稀钡组排便前与排便时ARA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稠、稀钡同组间和两组间排便前与排便时DP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稠钡与稀钡ARC深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稠钡组与稀钡组ARC显示情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稠钡和稀钡对诊断ARC均有意义,稠钡优于稀钡,轴线法测量ARA优于近似轴线法;ARC深度测量稠钡优于于稀钡;PD测量稠、稀钡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排粪造影 ,观察 6 0例直肠前突 (RC)患者 ,手术前、后的临床及X线改变。2 方法造影前给患者清洁肠道。患者侧卧于诊视床 ,将造影剂注入肛内后坐于检查皿上 ,在动态下观察排便过程 ,并分别摄取盆腔侧位的静坐、提肛、力排及粘膜像。并对RC的深度、肛直角 (ARA)及肛管的长度和宽度在静坐、力排片上划线、测量。存档。3 结果术前力排时RC在≤ 15mm和 >30mm之间 ;ARA在 84°~ 95°之间 ,肛管宽≤ 2cm ,长≥ 4 .5cm ;钡剂排出缓慢。 6 8%的患者便后RC内钡剂滞留。术后复检 :RC均有缩浅 ,30 %囊内有少量钡剂滞留。ARA增至 11…  相似文献   

3.
<正> 肛直肠角(anorectad angulation ARA)是指直肠下段与肛管轴线形成的夹角。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在控制排便方面,肛门括约肌活动的直接效果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维持一个正常的肛  相似文献   

4.
陈敏  张涛  龚旭晨 《医学综述》2008,14(5):798-799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将上述两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比。结果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压平均值[(84.75±9)mmHg],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40.5±5.25)mmHg];便秘患者的排便阈值平均值[(60±5.5)mL],最大耐受阈值[(210±14.3)mL]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平均值[(35±4.2)mL,(115±13.6)mL];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肛管高压区长度的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肛管直肠功能测定在功能性便秘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采用PCPolygraf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 32例 (IBS)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 ,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IBS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腹泻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便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6.
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状态,为诊治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56例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用胃肠通过试验分为出口梗阻型(n=87),结肠慢传输型(n=29)和混合型(n=40).采用多功能动力检测仪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高(P<0.05),肛管收缩压下降,排便时肛管压力升高,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和最大耐受容积增大(P<0.05),静息状态下及缩肛时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增加(P<0.05),静息状态下以及排便时盆底肌电图电压幅度增高,缩肛时降低(P<0.05);混合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结果相似;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积、最大耐受容积和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的最小容积均增高(P<0.05).结论:各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状态不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可以为诊治便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65-1266
<正>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小儿、老人、经产妇及体弱的青壮年[1]。1975年我国全国肛肠会议统一将直肠脱垂分为3度,Ⅰ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下移,脱出肛门外,长度在3cm左右,便后脱垂部分能自行复位,无自觉症状。Ⅱ度:便时直肠全层外翻脱出,长度在4~8cm,必须用手压迫复位。Ⅲ度:便时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外翻脱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直肠内脱垂患者及对照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直肠肛管测压、结肠通过时间测定。66例患者中无盆底腹膜陷凹异常的直肠粘膜脱垂(RMP)41例,其排便中肛直角和会阴位置变化显著增大、静息相和排便相会阴显著降低;盆底腹膜陷凹异常低、构成盆底疝疝囊并进入套叠鞘部的直肠全层套叠(FTRI)25例,其肛直角更钝,会阴更低,并有骶前间距增宽、骶尾骨曲率变小。FTRI深度大于RMP,但都起于肛缘上6~10cm处。RMP有肛管及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压降低、直肠顺应性升高、直肠容量正常;FTRI肛管静息压和咳嗽压均降低,直肠测压参数均正常。并发现异常会阴下降者有肛管压力降低,正常会阴下降者则无降低;肛管内FTRI较直肠内FTRI肛管静息压更低。结肠通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08-111
目的 研究直肠前突型便秘球囊(球囊)辅助排便肛肠动力学。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28 例中重度直肠前突便秘患者阴道内置入便秘球囊前、后肛肠动力学,并与6 例排便正常的老年女性志愿者的肛肠动力指标比较。结果 便秘球囊置入前、后及对照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分别为直肠初始感觉容积(39.02±7.60)mL、(31.13±8.18)mL、(29.98±9.36)mL,初始排便容积(70.28±12.37)mL、(62.49±14.32)mL、(56.92±16.32)mL,最大耐受容积(163.43±19.18)mL、(148.59±18.47)mL、(142.46±23.81)mL,肛管静息压(33.87±7.48)mmHg、(39.03±9.35)mmHg、(42.16±10.34)mmHg,肛管收缩压(77.40±11.13)mmHg、(83.86±8.47)mmHg、(88.53±9.69)mmHg,肛管排便压(75.31±15.48)mmHg、(63.92±18.36)mmHg、(57.40±12.22)mmHg。球囊置入前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初始排便容积、最大耐受容积较球囊置入后及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球囊置入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较球囊置入后及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球囊置入后肛管排便压较置入前及对照组降低(P<0.02);球囊置入后肛肠动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支撑阴道后壁,恢复了正常排便解剖生理结构,改善肛肠排便动力而辅助排便,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的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对 5 9例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和 36例老年对照者及 15例非老年对照者进行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对照研究。结果 :①老年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和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变化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括约肌长度短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RAIR)的最小容积高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②老年CIC患者最大缩榨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变化低于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并有 2 8例( 4 7.5 % )老年CIC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异常升高。结论 :①老年人存在肛门自制力减退、内脏感觉阈值升高和内脏运动神经反射迟钝等改变。②老年CIC患者与直肠低敏感、高耐受及排便时直肠肛管运动不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便秘患者用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患者静坐、提肛及力排时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距及肛管长度。结果:数字胃肠机获取图像优良,相关解剖结构及标志点显示清晰,测量准确。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口梗阻,表现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粘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常为多种功能性疾病并存。结论: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可准确显示肛管直肠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病因。方法:对1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92例,男性5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45.0岁,病史在1个月~30a。结果:对15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发现有直肠前突72例、直肠内套叠33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75例、会阴下降4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36例、内脏下垂8例、骶直分离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7例、内括约肌失弛缓1例、乙状结肠疝15例、直肠外脱垂1例、子宫后倾20例、内括约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50例。结论:当出现直肠前突时,不但要观察前突的深度和宽度,更需要观察其排空情况;子宫后倾和乙状结肠冗长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排粪造影方法,报告160例造影结果。对照组52例中2例(385%)异常;排粪障碍组108例,仅18例(1667%)未见异常,提出了肛直角和肛上距正常测量值。报道主要异常X线表现。探讨了排粪造影检查对于肛管直肠部及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盆底脏器脱垂中阴道后壁膨出患者进行直肠肛管压力测定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探 讨其内在相关性,旨在为诊断该疾病提供客观检查指标,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所具有解剖学及功 能学缺陷不同,分为如下4 组。组1A :阴道后壁膨出,排便困难。组1B :阴道后壁膨出,无排便困难。组2 : 阴道前壁膨出不伴有阴道后壁膨出。组3 :无盆底功能障碍的阴性对照组。对以上各组患者行盆底肌肉张力 测定和直肠压力测定,观察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录入标准的对象为123 例, 最终纳入该项研究为107 例。组1、组2 与组3 比较,其肛管静息压、肛管缩榨压及盆底最大张力减小。组1 中直肠力排压较组2 减小,肛管力排压较组2 增加。组1A 与组1B 比较,直肠力排压减小,肛管力排压增加, 直肠力排压/ 盆底肌肉张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参数两组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直肠压力测定联合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可作为诊断盆腔脏器脱垂相关性排便出口梗阻疾病的辅助诊查手段。盆 底脏器脱垂导致的排便困难通常具有直肠力排压减小,肛管力排压增大,直肠力排压/ 盆底肌肉张力减小的临 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在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并行直肠排粪造影诊断为SPFS的患者为SPFS组,另收集31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SPFS组22例及对照组行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观察SPFS组及对照组不同时相下直肠、肛门的形态学及肛肠动力学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SPFS组力排相的影像学表现与肛肠动力学变化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PFS患者力排相及黏膜相时的肛直角[分别为(88.63±2.75) °和(88.41±2.75) °]较静息相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变小。在力排相时,SPFS组的耻骨直肠肌切迹的深度与长度分别为(13.06±6.24)mm、(32.20±13.22)mm。(2)SPFS组与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及肛管残余压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SPFS组与对照组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阈值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FS组在力排时肛直角与肛管静息压呈负相关(r=-0.521,P=0.013),与初始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呈正相关(r=0.551,P=0.008;r=0.483,P=0.023);其肛上距与肛管残余压呈负相关(r=-0.483,P=0.023),与肛管松弛率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定量观察肛肠动力学变化,为SPF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便失禁及排便障碍等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纯依靠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不高,熟练应用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显得较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各检测方法的认识和应用尚不统一,国际肛直肠生理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anorectal physiology working group,IAPWG)分别于2018和2019年颁布了《肛门直肠功能评估进展》共识意见和《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检测方案和伦敦分型》(简称《伦敦共识》),旨在提供各肛直肠检测方法的适应证、操作流程、临床应用、优势及局限性,并在客观检查的基础上对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进行了分型。IAPWG提出,肛门直肠测压主要用于评估肛门运动功能,肛内超声适用于评估肛门结构,肛直肠感觉运动检测包括球囊扩张试验等,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则为常见的两项排便试验。单项检测尚不能完全明确大便失禁或排便障碍的原因,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感觉及运动功能。患者的异常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肛门张力和收缩力降低、直肠低敏感和高敏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伦敦分型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异常;②肛门张力及收缩力异常;③肛门直肠协调障碍;④直肠感觉异常。《伦敦共识》可以为肛门直肠功能检测的操作方法和结果阐释提供依据,有助于检测流程的标准化和检测结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胃肠机对便秘患者进行动态排粪造影检查,选用4帧/s的采集速度数字化摄影,然后对直肠-肛管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17例便秘患者中出现直肠前突者16例,肛管狭窄1例,直肠前突患者合并盆底肌痉挛12例,合并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合并直肠黏膜...  相似文献   

19.
肛管上皮缺损是肛肠科肛瘘术后、痔环切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作者采用移植皮瓣并管型敷料压迫治疗肛管上皮缺损32例,全部治愈。本文讨论了肛管上皮缺损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进行手术的必要性,肛门外括约肌组成及其功能等。移植皮瓣能否成活是手术的关键,采用此种方法100%成活,说明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