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喜莲 《中国医刊》2003,38(6):49-5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疗效观察.方法70例过期流产分为阴道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各35例.给米非司酮50mg,12小时口服1次,共2天,第3日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根据宫缩情况,再决定是否3小时重复给药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阴道给药组与口服给药组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米索前列醇1次成功率、平均用药量、药物不良反应、阴道出血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较口服给药具有用药剂量小、时间短、阴道出血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用药途径,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正>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正被广泛用于临床。一般采用阴道后穹窿给药或口服给药。因药物首过效应口服给药效果次于阴道后穹窿给药,对胎膜早破阴道给药易诱发感染或药物易诱发染或药物被羊水溶解,部分排出体外而影响疗效。近期对胎膜早破采用米索直肠给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对50例37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3组,A组40例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每天2次,每次200 mg;B组39例阴道给药黄体酮软胶囊,每天2次,每次100 mg;C组41例肌注黄体酮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40 mg。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4.62%、82.93%,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B组有1例出现阴道不适,C组有6例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硬结,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阴道给药和肌注黄体酮对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疗效;但黄体酮口服给药和阴道给药用药方便;而黄体酮阴道给药较口服给药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在临床上对于同样为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可多推荐阴道给药。  相似文献   

4.
许洁霜  程利南  肖志琴 《上海医学》2003,26(12):937-938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终止 <7周的妊娠 ,完全流产率达 90 % ,常规给药途径为口服及阴道用药 ,其中阴道给药的完全流产率为 95 % ,口服给药为87% [1]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 ,用药后 36 0min内血浆药物峰值浓度区域内阴道用药的系统生物有效性较口服高 3倍[2 ] 。同样研究也表明 ,阴道给药的吸收有个体差异 ,部分患者数小时后药片仍未溶解 ,且无私密性。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配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 ,并与口服给药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的流产效果和不良反应 ,以期获得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选择 2 0…  相似文献   

5.
研究米索前列醇口服及阴道给药对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宫颈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引产效果 .选择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妇女 12 0例 ,根据宫颈Bishop评分随机分为Bishop评分≤ 6分组 (A)及Bishop评分≥ 7分组 (B) .各组根据用药途径分为阴道给药组 (A1,B1组 )及口服给药组 (A2 ,B2 组 ) .米索前列醇片 ,5 0 μg ,Q4h ,总量≤ 40 0 μg ,根据各组的用药途径分别口服或阴道给药 .结果 :宫颈Bishop评分≤ 6分者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宫颈评分增加显著高于口服给药组 ,引产时间、米索前列醇用量显著低于口服给药组 (P <0 0 5 ) ;Bishop评分≥ 7分者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宫颈评分增加 ,引产时间、米索前列醇用量与口服给药组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宫颈Bishop评分≤ 6分者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有显著促宫颈成熟及诱发宫缩的作用 ,口服给药仅有诱发宫缩的作用 ;Bishop评分≥ 7分者 ,阴道给药及口服给药均有相似的促宫颈成熟及诱发宫缩的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两种给药方式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51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产妇随机分为口服(262例)与阴道用药(248例)两组。口服组100μg,阴道组50μg(阴道后穹窿放药),每4小时给药1次,直到出现规律宫缩。结果 阴道组在引产有效率、临产发动时间、用药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组,而宫缩过频过强的发生率,急产、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口服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口服、阴道用药均有效,但口服给药阴道分娩率高,对母儿影响小,用药方便、安全,明显优于阴道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甲硝唑阴道凝胶的阴道刺激性和皮肤过敏性,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刺激性试验,在实验兔的阴道给药,连续给药7天后,观察并记录可能出现的阴道刺激反应;采用皮肤过敏性试验,分别于第0、7、14天在豚鼠皮肤给药致敏,第28天激发给药,观察豚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结果甲硝唑阴道凝胶外用给药未引起阴道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结论甲硝唑阴道凝胶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康妇消炎栓配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同时配合口服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04年5月~2005年10月就诊的30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第1组,100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配合口服甲硝唑治疗;第2组,108例采用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第3组,95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第1组治愈率90%,第2组治愈率84.4%,第3组治愈率82%。结论: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配合口服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栓对家兔1次性给药后对家兔阴道的急性反应及动物死亡情况。方法将家兔仰卧固定,于阴道内1次置入药物0.2g/kg.使药物与阴道黏膜接触6h,观察动物给药后即刻及14d内动物的全身反应情况。结果给药后,动物无死亡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复方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栓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实验无发现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最佳给药途径及效果。方法将140例停经10~16周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阴道给药和口服药组各70例。给米非司酮100mg口服,12小时后再口服50mg,再经过12小时后,分别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根据宫缩情况,再决定是否4~5小时重复给药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阴道给药组与口服给药组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米索前列醇1次成功率、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较口服给药具有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价凯妮汀阴道片采用不同疗程给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妊娠期首次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0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每周阴道给药1次,共2次;对照组(38例)仅阴道给药1次。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转阴率为92.86%、90.48%,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为90.48%、90.4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转阴率为76.32%、71.05%,远期有效率、转阴率为71.05%、6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凯妮汀阴道片采用连续两疗程给药方法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对初孕妇宫颈扩张的最佳给药方式及剂量选择。方法 :通过 2 4 7例初孕妇人工流产 ,随机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减少术中出血及减轻药物副反应等。结果 :各用药组对宫颈的扩张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米索阴道放药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阴道放置米索组术中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米索组出血量低于米非司酮组及对照组 ,给药途径与出血量多少无关 (P >0 .0 5 ) ;阴道给药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给药组 (P <0 .0 1)。结论 :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 4 0 0 μg不仅能扩张宫颈 ,而且能减轻药物副反应 ,值得人工流产前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瑾蔚 《铁道医学》2001,29(4):242-24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对终止孕10-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对照组40例,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均口服,比较两组米索前列醇的用量、流产时间、流产成功率及流产后1h阴道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及给药次数较为对照组明显减少,流产时间缩短,经X^2检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流产成功率高,流产后1h内阴道流血量也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诱导是中期妊娠流产,优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均口服用药、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组用药量少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米索前列醇 (以下简称米索 ) ,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采用的是阴道后穹窿给药或口服给药 ,因药物首位效应 ,口服给药效果亚于阴道后穹窿给药。对胎膜早破阴道给药易诱发感染或药物被羊水溶解部分排出体外 ,影响疗效。近期对胎膜早破采用直肠给药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2 0 0 3年 5月至 2 0 0 4年 5月 ,我院对 10 0例妊娠 37周至 4 2周胎膜早破 12 h未临产的孕妇 ,排除头盆不称 ,无服药禁忌证 ,体温正常 ,宫体无压痛 ,阴道流出的羊水清亮 ,胎心 12 0次 / m in~ 16 0次 / min,规律有力 …  相似文献   

15.
黄昉 《大家健康》2013,(22):12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途径给药终止10~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常规米非司酮50mg口服,1次/天,连服3d,于第4日加用米索前列醇。其给药方式分别为:口服组(单纯口服米索前列醇)、交替组(口服与阴道后穹窿置药交替进行)、观察组(口服的同时行阴道后穹窿置药各1片),每组各50例,观察三组流产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流产时间短,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量少。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后穹窿置药同时应用终止妊娠,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引产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阴道分次给药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设计:对204例孕32~42周有引产指征但宫颈条件不成熟(Bishop评分≤6)的产妇随机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或阴道给药,1次/4h,最多4次。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初始剂量为50μg,其后为100μg/次。阴道给药组剂量为25μg/次。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给药至分娩的时间。产后完成对产妇满意度及药物副作用的评估。结果:93例(45.6%)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111例(54.4%)产妇阴道给药。口服米索前列醇组首次给药至分娩的时间(21.1+7.9h)与阴道给药组(21.5+11.0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NS)…  相似文献   

17.
结合型雌激素治疗绝经后泌尿生殖道萎缩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CE)对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绝经后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和体征的妇女分为口服给药和阴道给药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泌尿生殖道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阴道健康评分、阴道成熟细胞(MV)值的变化,以及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阴道健康评分、MV值显著提高(均P<0.01);口服给药组血清E2较用药前增高(P<0.05),内膜厚度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阴道给药组血清E2及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E口服及阴道给药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安全有效,阴道给药耐受性与接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杨秋兰  胡永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606-2606
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采用的是阴道后穹窿给药或口服给药,因药物首位效应,口服给药效果亚于阴道后穹窿给药.对胎膜早破阴道给药易诱发感染或药物被羊水溶解部分排出体外,影响疗效.近期对胎膜早破采用直肠给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米索前列醇3种给药途径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丽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36-13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PGE1)3种不同给药途径应用人工流产效果,探讨较为适宜的给药方式。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站就诊的健康早孕妇女210例随机分成口服组、阴道放置组、舌下含服组各70例,实施人工流产术前3h分别予0.4mg PGE1空腹顿服、阴道放置、舌下含服。结果3组人工流产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差异(P〉0.05)。宫口松弛程度舌下含服总有效率最高(P〈0.05),疼痛程度舌下含服最轻(P〈0.05);阴道放置组腹痛、术前阴道出血多于其他两组(P〈0.05);口服组胃肠道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高(P〈0.05)。结论PGE1舌下含化给药简单易行,达到了宫颈松弛、减轻疼痛程度,同时可避免口服及阴道给药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样本送检、显示为唾液酶活性增高,BV阳性.结果 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经阴道给药1-2个疗程后随访,总有效率达94%.结论 硝呋太尔阴道教胶囊是目前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首选药,无明显毒性、无致畸,使用方便、显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