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康医学》2016,(2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术前、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情况,记录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等级;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MACE)指标;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结果:PCI术前,观察组患者的TIMI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顽固性心绞痛和总MACE指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MACE指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LVEFF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用药后24 h、用药后72 h,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虽然经溶栓和PCI后,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合用于冠脉支架术时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3月~2009年6月64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两组病人在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出血等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太大差异,在疗效方面,治疗组在给药后7 d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支架植入术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48例,术中按10μg/kg 3~5min静脉推注后,改为0.1~0.15μg/(kg·min)静脉输入,持续24~72h.结果 48例患者中除3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发生鼻衄,1例拔出鞘管后,腹股沟处出现严重血肿,经及时处理均好转外,其余43例均效果良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但存在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剂量,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93例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早期组,46例)和造影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晚期组,47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础临床情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射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cardiac events,MACE)。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患者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例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0%和13%,P=0.038)。两组患者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比例、心功能、近期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组患者射线照射时间、CTFC及造影剂用量均少于晚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时,替罗非班注射液的不同应用时间对近期的临床预后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术前静脉应用可以提高IRA前向血流TIMI3级的比例,减少射线照射及手术时间。不同应用方法均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并发的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进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的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替罗非班治疗组52例。两组均在急诊PCI术前30min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600mg,术中普通肝素用量为70IU/kg,治疗组在急诊PCI术前即刻静脉推注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10μg/kg,继以静脉滴注0.15μg/(kg·min),持续24—36h。结果对照组发生无复流6例(12.0%),其中发生心血管崩溃死亡1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发生无复流1例(1.9%),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防治AMI急诊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术后替罗非班维持应用24~36 h;对照组:67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5000 U,皮下注射3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支架所释放压力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43)vs.11.94%(7/67),χ2=3.908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9/43)vs.17.91%(12/67),χ2=0.0209,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大大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观察发现,一些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虽然经溶栓和PCI后,心外膜冠状动脉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率与生存率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的通畅并不意味着组织水平再灌注的完全恢复[2]。 相似文献
9.
11.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宣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32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B组)28例。 A组术中行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持续给予36 h,同时肝素抗凝,监测APTT;B组行标准PCI术。结果 A组在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抗栓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明显地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胸痛症状、心电图好转、心肌的损伤及左室重构,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同时,减少了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而出血病例并没有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全量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半量肝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心脏事件、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血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量以及TMP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的过程中,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对肌注组织进行有效地改善,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微小的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1].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Ⅱb/Ⅲa复合物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慢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ST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后慢复流发生率降低(P〈0.05),90 min内ST段回落百分比提高;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期间死亡及急性血栓形成,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MI患者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慢血流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ACS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对照组(108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情况、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和心律失常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情况、出血并发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电击复律/除颤率也有所降低。结论: 替罗非班提高了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可明显降低急诊介入治疗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急诊PCI时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前向血流TIMI分级情况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8例患者,按在急诊室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常规用药组(未用替罗非班,n=23)及替罗非班组(应用替罗非班,n=35).观察前向血流TIMI分级情况及服药前和服药后3 d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结果 替罗非班组微血管灌注改善,PCI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减少,明显提高TIMI血流分级,而且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CD62p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急诊PCI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分级,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抑制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9例,均为无条件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在术前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24~72小时,术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3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术前总量≥600mg,低分子肝素钙5 0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ACEI、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对照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PCI术中、术后TIMI血流,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30天内出现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TIMI血流,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不增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术后30天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罗非班,n=28)和对照组(n=28),在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10 μg/kg,在3 min内推注),继以0.15 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对照组病例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7%比21.4%,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缺血,安全性好.但其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0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同时静脉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时间,术中及术后重要脏器出血情况、心衰发生率、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靶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均达100%,术中及术后出血事件、心衰、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中再灌注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和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CK-MB酶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1周后心脏彩超评价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改善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