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 ;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 ;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 ,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 ,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 ;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 ,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药研究的必然趋势——中药复方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和优势。药有限,方无穷。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复方药效和临床研究发展迅速,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单味药。复方化学研究也已开始起步。但迄今尚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复方系统研究实例。为此,我们就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整体思路与同行讨论。1 中药复方系统研究的整体思路我们认为中药复方系统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中心,药理是围绕临床的药理,化学是围绕药理的化学,进而制剂是围…  相似文献   

4.
炮制,古称“炮炙”,又叫“修治”、“修事”,是按照中医中药理论,根据医疗制剂调剂的要求和药材本身的特性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制作处理的技术。它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是中医临床长期辨证用药经验的总结。没有合格的炮制品,临床治疗实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进一步认识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所起的作用十分必要。笔者浅谈体会,错误之处,望同道斧正。1炮制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中药炮制是为了适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中医用药多为复方,以多种…  相似文献   

5.
对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医药研究领域一中医基础理论、证候本质、中药、复方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思考。指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运用DME方法建立大范围的有别于西医的证的指标谱;加强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道地药材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控标准;重视复方中多成分与效用的关系,开展复方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临床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中药复方研究为切入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基础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复方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复方是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髓的集中体现。复方治病有许多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梳理部分中药复方抗胃癌效应与机制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目前抗胃癌多靶点效应机制研究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抗胃癌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方向。方法:依据胃癌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主要证型,整理中药复方体内外研究文献,从多方面梳理各复方抗胃癌效应及机制。结果:中药复方多源于经典医籍或团队临床实践,是在临床疗效上开展的基础研究,从抑制增殖、诱导调亡、调节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转移等多方面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制,论证了其临床疗效的机制基础。结论:基于这些研究,提示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方面应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挖掘胃癌主体中医证型及其物质基础,基础研究建议追踪现代医学基因突变、免疫检查点等机制及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并开展组分、组分协同及核心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籍以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药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中药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导思想。中医系统论的提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中医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结合“西药中药化”和“化学中药”研究观点,再认识中药现代化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保健产品是以中医辨证保健理论为指导,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产品,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针对中药复方保健产品当前存在安全风险,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依据基于风险防控的思路,从中药复方保健产品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中药复方保健产品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质量要素和数字化要素,以期更加全面、有效地实现中药复方保健产品的安全评价,保障保健产品的安全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丸散膏丹自制剂,伴随中药汤剂走过了几千年历程,在中药大家族中,汤剂,丸散膏丹直至现代化的中药片剂、冲剂、注射剂。中药自制剂始终处于中药金字塔的基坐部分,是连接国药准字号的中间环节,也是仪次于汤药的主导剂型。由于丸散膏丹药力较汤剂平缓,持久,具有“简便廉”的特点,发展并推广中药自制剂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单方独剂到复方中药,是中药进步的象征;汤剂,中药自制剂,中成药,中药自制剂占临床用药半壁江山,作为承上启下的中药自制剂,同样是中药创新的基础环节,除此别无它路。 中药创新离不开鼓励中药自制剂发展,舍近求远,对中药自制剂采取非鼓励措施,只会使中医疗效及中医事业受到严重阻碍。一边是中药自制剂,一边是中药现代化。选择传统与现代并举才是中药发展的正确道路。中药单体研究不能代替中药自制剂及中药复方研究。辨证施治,辨证是医,施治是药,中医离开中药是不可想象的。辨证施治是实事求是,是围绕着病情变化遣方用药,辨证施治是病和药,是矛盾的集合体,两者互为依存,构成中医理论的最基本观点。矛盾和谐,对立统一是中医辨证观的理论核心,循环思维,反向思维,变向思维构成了中医理论区别于西医的关键内涵,天人相应,整体互动,动态平衡构成了中医生态医学的基本法则。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不但具有汉字的符号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形文字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科学,中医理论是指导,临床医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肢解中医理论,片面理解中医(非系统性),理论脱离实际,中医中药脱节(中药自制剂缺位),是目前中医发展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中药复方的研究进行总结,可归纳为整方、拆方、配伍环境、量效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对研究模式也进行了总结,认为中药复方的研究应保持中医的辨证施治特色,注重病证结合和临床疗效,以及规范中医病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福  蒋晔  李艳荣  丁翔宁 《中成药》2007,29(2):258-262
中药复方(或称中药方剂)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它基于辨证的思想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选择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和临床疗效上,而对其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配伍机理的研究不多。然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复方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不仅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将中药方剂推向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能是结合国情、发挥传统医药及资源优势,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进行性加重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和姿势反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相应中药复方,并运用随机对照等研究方法观察临床疗效,证明了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实验中利用具备可重复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伍与化学关系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药是保健、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药的化学成分则是中药的组成。中药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化学成分(含微量元素以及两者形成的络合物成分等)。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以复方的形式,它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复方的中药配伍是以“君、臣、佐、使”及功效方面的“七情”的组方原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味中药组合而成,并在机体内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即复方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复方中所含中药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促进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葛根汤具有解热作用,但组成葛根汤的七种单味药本身均  相似文献   

16.
用中医理论指导中药及复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阶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795-798
医药结合 ,强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与应用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成为新时期中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 ,在复方研究中 ,应依据中医临床要求 ,结合现代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复方研究需从药效学观察及临床疗效分析中找到突破口。复方药动学研究应注重方法学研究和有效物质的确定。由于复方的疗效在不同的证状态下作用不同甚或相反 ,重视中药复方行为有效性的主体———中医证候同样重要。多元化的中药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药研发及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治疗临床疾病的新型高效中药的组方优化理论和设计方法学及方证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用药监测 ,从而在中药及复方临床实验中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 ,以利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药疗效是指中药治疗抗御疗病的效果。这其中包括单味中药和用中药制成的各种复方制剂。当这些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应用于患者 ,而达不到抗御和治疗疾病目的时 ,那么就要究其原因 ,加以分析。1 辨证失误中药的辨证与施治 ,是祖国医学的精华 ,也是中医的根本。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前奏 ,“理”的过程 ,也就是辨别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正确地辨证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如疾病的表里深浅 ,寒热虚实 ,属阴属阳等等均要明察秋毫 ,反复推敲加以论证 ;而论证则又要靠医者的“望、闻、问、切”来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 ,医者不可马虎从事 ,了草…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循证医学对中药复方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充足的疗效证据,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本文提出中药复方循证生物系统研究策略(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 evidencebased biosystem research strategy,CHCF-EB-BRS),从中医古医籍、系统评价、质量控制、临床辩证治疗疗效评价、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等多层次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从古医籍、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多层面验证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采用质量控制良好的复方进行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揭示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解决目前中药复方研究面临的瓶颈提供参考。本策略各个研究层次已经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实施,但仍缺乏某个中药复方系统性研究的案例,CHCF-EB-BRS思路的提出有助于系统深入研究中药复方,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景嵘月  汪悦 《吉林中医药》2014,(3):225-227,255
新痹痛灵复方起源于全国名老中医汪履秋教授的经验用方,用于中医"痹证"之"寒湿痹阻证"疗效显著。秉承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思想的中药复方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越发体现出多靶点治疗及综合性调节的优势。新痹痛灵复方的现代化研究之路是立足于中医基本思想,在完善与方对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础上,以传统的还原分析及新兴的系统论思想为双研究平台,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开展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对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敏惠  党琳  张旭晨 《陕西中医》2005,26(4):361-362
1中药复方的优势及特点 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复方的形式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复方是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髓的集中体现。复方治病有许多优越性,方剂的配伍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其疗效优于单味药是众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