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以AngⅡ为诱导剂,建立VSMC细胞增殖模型?应用MTT法,CellTiter-Glo■ Assay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及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VSMC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可被L-NAME部分抵消;大豆异黄酮能升高NOS?iNOS和NO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孔宏亮  李占全  袁龙 《广东医学》2012,33(2):167-169
目的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oCl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基础上,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s-Rb1)是否可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减轻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Gs-Rb1组、Gs-Rb1+L-NAME(NOS抑制剂)组、Gs-Rb1+AngⅡ+L-NAME组,AngⅡ、L-NAME和Gs-Rb1浓度分别是10μmol/L、1 mmol/L和200μmol/L;分别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培养液NO浓度和心肌细胞NOS活性。结果 (1)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P=0.00),但不能使心肌细胞回复到正常大小;Gs-Rb1减小心肌细胞表面积的效应可被L-NAME显著抑制(P=0.00)。(2)AngⅡ降低心肌细胞NO浓度的效应可被Gs-Rb1显著抑制(P=0.00),但L-NAME可完全抑制Gs-Rb1对心肌细胞的NO分泌效应。(3)Gs-Rb1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在AngⅡ干预时的NOS活性(P=0.00),该效应被L-NAME完全抑制。(4)心肌细胞表面积与NOS(r=0.59,P=0.00)、NO(r=0.62,P=0.00)均呈正相关。结论 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此效应至少部分通过NOS/NO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全华  陈加飞  王平  吴芹  蒋青松 《重庆医学》2012,41(21):2131-2133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血管紧张素Ⅳ(AngⅣ)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采用BCA法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和MTT法观察VSMCs的增殖;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比色法和硝酸还原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BBR(10、30、1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Ⅳ(0.1nmol/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并上调AngⅣ所致eNOS mRNA表达的减少(P<0.05),同时升高AngⅣ降低的NOS活性和NO浓度(P<0.05)。L-精氨酸也有类似作用(P<0.05),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可以抵消BBR和L-精氨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BBR可抑制AngⅣ诱导的VSMCs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eNOS mRNA的表达,增加NOS活性,促进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 min后加入AngⅡ 10-6 mol/L孵育HUVECs 24 h,观察细胞活力变化的量效关系.选择一个最佳浓度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 min后加入AngⅡ 10-6 mol/L孵育HUVECs 24 h观察TF,AngⅡ1型受体(AT1)mRNA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浓度(NO),并予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内皮细胞30 min后,再加入通心络含药血浆和AngⅡ,观察孵育24 h细胞活力,TF,AT1,NOS及NO变化.结果: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以10%浓度作用最明显,通心络能降低TF及AT1水平及提高NOS活性和NO浓度;L-NAME可明显抑制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的作用.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上调NOS-NO通路提高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力及抗血栓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对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膈下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I(30、60、120 mg·kg-1)治疗组;4WK后处死大鼠,测量大鼠全心重量指数(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即LVI),左心室组织切片HE染色后测心肌纤维直径(MD);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和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HW/BW、LVI、MD明显增大;左心室Hyp含量、诱生型NOS(iNOS)活性和血浆及左心室AngⅡ含量明显增高;NO水平和结构性NOS(CNOS)活性显著降低.SI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中的NO含量及CNOS活性,降低心肌组织iNOS活性;明显抑制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和胶原的产生;减轻心脏重量参数(HW/BW、LVI)及MD,抑制心肌肥厚.结论:SI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升高NO含量、抑制Ang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荷叶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 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s)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 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 s细胞系ECV 304,以10μm o l/L卡托普利或10、1、0.1、0.01μm o l/L前荷叶碱作用于HUVEC s,30 m in后再加入A ngⅡ1μm o l/L,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 TT法观察前荷叶碱对HUVECs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测定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能明显诱导HUVECs的凋亡(P<0.01),10μmol/L卡托普利及0.01~10μmol/L前荷叶碱可明显改善内皮细胞形态,组织活性明显升高(P<0.05),能增加HUVECs释放NO及生成tNOS(P<0.05),但对iNOS影响不大,使Ang诱导的HUVECs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前荷叶碱通过增加NO生成而抑制Ang诱导的HUVECs凋亡,从而发挥可能的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在煤工尘肺(CWP)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50名CWP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NO、总NOS和iNOS水平.结果:CWP患者血清NO、总NOS和iNOS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随工龄延长,CWP患者血清NO、总NOS及iNOS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期别CWP患者血清NO、总NOS和iNO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清NO2及NOS水平与煤工尘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T-2毒素对软骨细胞NO合成、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2毒素(1~20μg/L)连续培养5d,用Griess重氮化法测定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软骨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T-2毒素在1~20μg/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并使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当T-2毒素浓度达10~20μg/L时能引起iNOS 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浓度越高,刺激作用越强。结论:T-2毒素使软骨细胞iNOS表达增强并使NO合成增多;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损伤与合成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在体和离体水平分别探讨L-精氨酸对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在体水平: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L-精氨酸(L-arginine,L-Arg)组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组(L-Arg L-NAME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制作大鼠模型.检测心肌内蛋白合成总量与心率、血压;比色法检测心肌内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ATⅡ含量,RT-PCR检测心肌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mRNA的表达水平.(2)离体水平: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Ⅱ,ATⅡ)处理组、L-Arg处理组(ATⅡ L-Arg)及L-NAME处理组(ATⅡ L-Arg L-NAME).RT-PCR检测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 synthase,iNOS)、ATⅡ的1型受体(ATⅡ receptor type 1,ATRl)和2型受体(ATⅡ receptor type 2,ATR2)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原代培养心肌细胞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L-Arg提高了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内NO含量,降低了心肌ATⅡ含量、心肌蛋白合成总量、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值以及ACE mRNA的表达量;L-NAME可消除L-Arg的上述作用;(2)在离体条件下,与ATⅡ组相比,L-Arg处理组心肌细胞NO含量、iNOS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有提高,ATR1 mRNA表达水平下降;L-NAME处理组与AT 11处理组就上述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细胞ATR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肌内蛋白合成总量与血压水平、心率之间均不存在回归关系,而心肌NO和ATⅡ含量则可作为心肌内蛋白合成总量的预测因子;(4)心肌内ATⅡ含量、ACE mRNA表达量及心肌细胞ATRl mRNA表达量均与NO含量之间存在线形负相关关系.结论:(1)心肌肥厚的形成与心肌内NO、ATlI含量密切相关;(2)L-Arg通过增强心肌iNOS表达,致NO生成增加.NO可减少心肌内ATⅡ生成,并通过调控心肌ACE及ATRl表达来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形成;(3)ATR2并未参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R)对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大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体系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S组、FS+巴氯芬(baclofen)组和FS+法克罗芬(phaclofen)组.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诱导1次,共10次.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含量;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S+baclofen组NO含量低于FS组[(19.02±9.31)μmol/L比(40.03±9.12)μmol/L],同时nNOS蛋白和mRNA表达也较FS组减弱;而FS+phaclofen组NO含量高于FS组[(66.46±8.15)μmol/L比(40.03±9.12)μmol/L],同时nNOS蛋白和mRNA表达也较FS组增强.结论:反复热性惊厥过程中,GABABR的改变可影响NO/NOS体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REC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生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C(20 μmol/L、40 μmol/L、60μmol/L)3组;LPC各组根据不同作用时间(6 h、12 h、24 h)又分为3个亚组,用NO和NOS试剂盒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LPC可使BRECs条件培养基中NO含量逐渐减少,NOS活性逐渐减弱,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PC(60μmol/L)作用24 h时效果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C可能通过抑制BRECs生成NO和减弱NOS活性而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1)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2)胆总管结扎组;(3)胆总管结扎DAHP干预组(术后腹腔注射DAHP);(4)胆总管结扎L-NAME干预组(术后腹腔注射L-AME).术后第7天检测TBIL、ALT、AST,NO2-/NO3-、NOS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eNOS mRNA、iNOS mRNA表达和分布.结果:胆总管结扎组iNOS活性、NO2-/NO3-、ALT、AST升高,eNOS活性下降;胆总管结扎DAHP干预组和胆总管结扎L-NAME干预组iNOS活性、NO2-/NO3-浓度较低,胆总管结扎L-NAME干预组eNOS活性降低更明显,ALT和AST显著升高;胆总管结扎DAHP干预组eNOS活性未见下降,ALT和AST却明显降低.结扎各组iNOS mRNA阳性表达颗粒增多,eNOS mRNA未见差异.胆总管结扎L-NAME干预组镜下肝损害最重、胆总管结扎DAHP干预组肝损害较轻、假手术组未见肝损害.结论:肝组织iNOS高表达是造成梗阻性黄疸肝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诱导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以促进NO合成对移植物血管病(CA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受者在接受环孢素A腹腔注射的同时,按分组要求分别给予左旋精氨酸(iNOS mRNA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术后测定血浆NO3-的含量、移植心脏冠状血管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冠状动脉内膜与中膜厚度比的改变。结果术后2周和4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mRNA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三种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mRNA表达。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 2组 :单肾切组、糖尿病组。实验第 8周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cNOS)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bNOS)的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较单肾切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NOS、ecNOS及bNOS的mRNA表达较单肾切组明显增强 (均P <0 .0 1)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单肾切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合成障碍 ,灭活加速。  相似文献   

15.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与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15只随机分成 3组 ,建立双侧颈动脉间置移植颈外静脉的动物模型。高剂量组每日喂食L 精氨酸 (L Arg) 2 5 0mg/kg ,低剂量组每日喂食L Arg 12 5mg/kg ;对照组不喂食L Arg ,持续 2周。检测血浆和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水平 ,移植血管iNOSmRNA表达。观察术后 3和 6周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结果  1.iNOS活性 :(1)血浆NO水平 :实验组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高剂量组血浆NO水平高于低剂量组 ;(2 )组织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 :实验组组织匀浆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3)组织匀浆iNOSmRNA表达 :术后 3周实验组iNOSmRNA表达 ,对照组无表达 ;术后 6周实验组iNOS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 2 .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变化 :(1)SMA免疫组化染色 :实验组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厚度低于对照组 ;术后 6周低剂量组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厚度低于高剂量组 ;(2 )PCNA免疫组化染色 :术后 3周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 ;术后 6周低剂量组平滑肌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结论 iNOS表达致体内NO水平增高可抑制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NO浓度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及其对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NOS/NO)的影响,探讨Ena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初步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剂量Ena给药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b培养液中NOS/NO活性。结果:Ena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Ena 3个剂量组作用24、48和72 h时间点的MTT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na能提高细胞周期G0/G1百分率,降低S期百分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 Ena能够提高CFb上清液中NOS/NO 水平,且随着用药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Ena抗CFb增殖的作用与提高CFb NOS/NO 系统活性,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脐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胎盘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强度,探讨NO在ICP围生儿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方法以3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静脉血、脐血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强度,对染色强度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脐血NO水平,胎盘iNOS和eNOS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孕妇血清NO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胎盘绒毛组织iN-OS和eNOS表达降低,可能导致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升高,是ICP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和早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高活性自由基,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精氨酸生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NOS有3种亚型:神经型NOS(nNOS Ⅰ型)、诱导型NOS(iNOSⅡ型)和内皮型NOS(eNOSⅢ型)。子宫内膜组织主要表达eNOS和iNOS,它所产生的NO的量较eNOS所产生的NO量多且炎症时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可诱导iNOS的表达。本论文主要对NO/iNOS对炎性子宫内膜出血的影响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给予大鼠皮下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NOS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变化.结果注射CCl4后5、10d,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NO及NOS水平明显升高(模型组NO、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95±0.34μmol/L vs 3.33±0.46μmol/L及1.75±0.51nmol@min-1@g-1 vs 0.26±0.12nmol@min-1@g-1,P均<0.01);20、30、45d,肝组织除上述病理改变外,汇管区逐渐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NO及NOS水平维持在高于对照组水平(模型组NO、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60±0.89μmol/L vs 2.45±0.51μmol/L及1.88±0.10nmol@min-1@g-1 vs 0.39±0.20nmol@min-1@g-1,P均<0.01).结论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时NO及NOS水平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双氯氛酸钠(Dcf)肝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cf组及Dex组。Dcf组给予Dcf 100 mg/kg腹腔注射,Dex组在Dcf注射前1 h予10 mg/kg腹腔注射,24 h后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化学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结果 Dcf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病理积分大幅度增高,血清和肝组织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肝组织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1),eNOS表达减弱。Dex可明显改善升高的转氨酶及病理积分(P0.05),并降低肝组织iNOS表达及NO含量(P0.05)。结论 iNOS和NO在Dcf肝损伤中起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体内iNOS表达,减少NO合成起到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