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1992年我市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对5个镇1681名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萍  张青莲 《疾病监测》1998,13(11):418-41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相继研制生产出了血源性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了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96年对接种者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  相似文献   

3.
农村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未接种原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增高。但我市农村仍有部分(10%左右)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这部分儿童将可能成为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为找出未接种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我们在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均收入偏低的乐陵市部门乡(镇),调查了2000、2001年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未接种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德成 《华西医学》1995,10(3):274-274
乙肝疫苗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王德成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儿科乙型肝炎是目前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一种,对人们危害较大。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乙肝疫苗及其临床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1乙肝疫苗的种类1.1血源乙肝疫苗它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疫苗,是由无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24h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降低乙肝疫苗第二针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严格执行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手臂接种卡介苗,右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乙肝疫苗第一针、第三钊在右臂接种。结果 有效避免了在问一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及部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局部出现的无菌性化脓等不良反应。结论 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两苗接种率,接种率分别是87%和97%.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乙肝的基本条件,为控制乙肝的蔓延,首先必须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为了有效地控制乙肝的蔓延,我国自80年代以来应用生物自身免疫理论,在全国范围内人为地接种对人类能感染的乙肝疫苗,目的是避免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健康人感染乙肝。在近30年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为了有效地发挥乙肝病毒疫苗在预防乙肝上的作用,本文对我地337例乙肝疫苗接种者进行了乙肝表面抗体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台州市1992~1996年血源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市乙肝疫苗接种经过试点、推广、普及和提高等步骤,已全面纳入计划免疫轨道。1996年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1997年开始全部使用基因乙肝疫苗。为了评价血源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效果,提高基因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我们于1997年6月对全市199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孕妇应用HBIG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同阶段表面抗体浓度变化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才华 《临床医学》2009,29(1):115-115
我科自2002年7月开始至2007年7月,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肝康乐丸配合核糖核酸,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小儿乙肝患者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择456名无HBV感染新生儿,同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或卡介苗,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表明:同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Ⅰ组)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Ⅱ组)后产生的抗-HBs应答特征类似;乙肝疫苗的不同剂量和不同的接种途径所产生的抗-HBs应答也类似,但在1月龄第Ⅰ组的1与2同第Ⅱ组的1与2抗-HBs应答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皮内小剂量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速度比皮下常量接种快;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与单独接种卡介苗后3个月的婴儿结核菌素阳转率(0.01<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乙肝疫苗可能增强卡介苗的细胞免疫效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做好济东矿区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考核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我们自1999年开始,对兖矿集团济东矿区进行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追踪免疫效果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的免疫成功率,探讨穴位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2007/2008年对25例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失败的健康成人进行足三里穴位的改良注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例1,本院外科护士长,女,40岁。2006年3月份查体,乙肝五项全阴性。2006年11月份复查乙肝五项准备打乙肝疫苗。结果乙肝五项表面抗原阳性(OD值为1.036)。表面抗体也阳性(OD值为1.186),两者的OD值接近。未作任何治疗,半个月后复查乙肝五项,结果是表面抗体转为阴性,表面抗体强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近年来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与使用,对控制乙型肝炎的感染与流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我关于1986年5月曾对1583人进行乙型肝炎的血液检测调查,并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1987年5月又从接受免疫预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状况情况的调查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勇  王玉妹 《现代护理》2006,12(22):2095-2095
目的调查乙肝患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的状况,探讨如何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方法通过问卷的方式,对151例乙肝患者家属接种疫苗的态度和需求进行调查,针对性地给予认知干预。结果93.6%的患者家属了解乙肝疫苗的作用,92.3%的家属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100%的家属希望从医务人员处获得预防知识。结论医务人员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干预,重视这一易感染群体的乙肝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广西1990~199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学燕  杨进业 《疾病监测》1998,13(12):457-460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严重威胁我区人民健康的传染病,1990年以来一直排在全区传染病之前2位。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我区1991年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1992年底开始推广使用甲肝疫苗。现将1990~1997年广西肝炎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自全区法定...  相似文献   

17.
张庆祥 《疾病监测》1994,9(8):225-226
南宫市儿童HBsAg携带情况调查河北省南宫市卫生防疫站(051830)张庆祥调查我市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于1993年8月1日-31日调查了来我站防病门诊注射乙肝疫苗的1-12周岁儿童306名...  相似文献   

18.
王建跃  王世意 《疾病监测》1999,14(11):416-418
我市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自1992年1月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有关管理规程与实施方案,至今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接种制度和管理办法,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为全面评估我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管理程度的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于1997年5~7月开展了全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对象、内容:各县(区)抽查4个单位为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管理实施调查对象,其中卫生防疫站和第一人民医院或妇保院为必查单位,同时抽查乡和街道(镇)卫生院各1个。调查内…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人的配偶对注射乙肝疫苗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玉梅 《护理研究》2004,18(11):1989-1990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人的配偶对注射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0名乙型肝炎病人的配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0%配偶缺乏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的认识,41%配偶不知道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且对乙肝疫苗的正规应用缺乏了解,67%配偶对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下降时要复柙不了解;经统计学分析配偶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者认知率明显低于中学及其以上者。提出应重视对配偶进行注射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对文化程度低的配偶更要重视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无应答幼儿再接种的效果调查报告耿孝心1刘淑华1迟廷玺2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已在我国普遍实施,有关全程免疫后无(弱)抗体幼儿再接种一针后,其抗—HBs的动态变化,至今少见报道,我们于1995年3~6月对出生后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6个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