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王彦刚教授基于"核心病机观"理论,提出从五脏论治FD.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且此病机贯穿FD的整个病程,可分别从心、肺、肾角度辨治FD.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核心治法,辅以清心安神、宣肺理气、调补先天之法,通调五脏,并善于运用经方中的药对...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指由胃及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西医一般以经验性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肝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的生理功能与脾胃的升降运化息息相关,因此,从肝论治,常为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之一。现笔者将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证候学研究,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现状,认为中医药在FD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西医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医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达到标本兼治而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关系密切。王晞星教授从“木土并治”角度出发,认为治疗FD应当“以肝为本、顾护脾胃”,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以复中焦气机。笔者通过临床跟师随诊,发现从“木土关系”角度论治FD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古代著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名。FD 的发病与饮食、外邪内居及精神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脾胃三脏,肝郁、脾虚及胃气不降为 FD 主要的病机关键,但目前对 FD 的病机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不足。FD 的治疗有辨证分型、专法专药,以及辨病辨证相结合等,但缺乏严谨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患者生活质量也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是首批浙江省宁波市名中医,浙江省基层名中医,第一批宁波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载,对脾胃病诊治颇有心得。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FD重叠IBS)现象非常普遍,为24.8%-31.5%。马师对FD重叠IBS的诊治,提出“紧握肝脾失调病机,调肝理脾为要,兼顾胃肠,平调寒热,治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的治疗方法。现将马师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易反复发作,临床证明中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医多从肝论治,本文通过总结中医从肝论甲亢的病因、病机、治则,并在此基础上将叶天士"肝体阴而用阳"的思想运用到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中医FD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及疗效评定的标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胃排空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FD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结果:肝胃不和组和肝胃郁热组患者餐后2小时胃窦面积较大,餐后2小时胃排空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胃虚弱组(P均<0.05),表明实证组的胃排空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和虚证组明显延长。结论:FD中医分型以“实痞”为主,肝胃不和可能是FD的主要病因病机本质,临床上测定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指导其中医分型和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06-508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中医治疗该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缺乏统一的观点,为治疗该病造成极大的不便。现将"从肝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古今文献做一归纳,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经验,从而开拓"从肝论治"该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医肠腑病多为肠道传化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肠腑病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情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情志因素成为现代肠腑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失常则会引起肝气或郁结或亢逆,致肝木横克脾土水湿不运而发肠腑病。因此,本文结合现代肠腑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论述肝与大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调情志、舒肝气的角度论治肠腑病,为扩展临床治疗肠腑病的处方用药与针灸选穴思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愈加广泛,但因缺乏现代科学依据而受争议。为此,本文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中西医结合角度,从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探讨从瘀论治股骨头坏死的合理性,为中医辨治NONFH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系统阐述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详细介绍现代肝病与中医肝病的三层关系,指明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作用领域和作用目标,解读现代肝病中医临证的临床指向和规范用药的原则与方法,通过以上内容对现代肝病临证进行理论衔接和实践渗透,从而为实现现代肝病的中医精准治疗奠定基础,也为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疾病的可行性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胃肠疾病,主要以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FD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可超过1个月或在过去的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在中医学中常见于胃脘痛、胃痞、吞酸、痞满、嘈杂等病症,其病因病机为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导致肝失疏泄,犯胃乘脾,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出现以胃脘满闷不舒等临床症状的疾病。在FD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中,F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造模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不同学者对于F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方法的选择各异,故将FD造模方法归纳总结为单因素造模法、双因素造模法以及多因素造模法,并对其进行相应述评,以期对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历代病名有:胃脘痛、脘痛、胃心痛、心痛、心中痛、心腹痛、心下痛、心脾痛、胃痛、脾心痛等;唐宋以前,"胃脘痛"多与心痛相混,金元以后才逐渐将胃脘痛与心痛区分开来,并逐渐发展完善;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足,中焦无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情志不遂,气机失和,血络瘀滞,不通而痛,外感六淫,阻遏胃气,虫聚于内,痛引胃腑;对胃脘痛的治疗,有中药治疗:滋补脾胃法、养阴柔肝法、理气和胃法、攘外安内法、温中散寒法、温化水饮法、消食导滞法、祛痰清热法、化瘀攻下法、安蛔止痛法等,还有针灸疗法、养生食疗法。以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不仅确定中医药防治胃脘痛的理论基础,至今仍影响我们对该病的治疗理念,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启迪与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外用治疗疾病,不仅在外科,在急症、儿科、妇科、内科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应用,且其疗效确切,存在使用方便、直达病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但其作用机制不清,影响其临床推广使用。本文基于中药外治临床应用,常用外治中药治病特点分析,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3个层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外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常用外治中药主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关联,且对外治中药现代药理作用整理发现,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性达100%。通过对中药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分析发现,中药外用所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因而笔者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很可能是中药外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该机制的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各科共同努力,进行临床或实验验证,为阐明中药外用机制提供参考,为中药外治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常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等药物毒性。虽然现代医学治疗化疗药药物毒性有一定疗效,仍存在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认为化疗为药物毒邪侵袭机体,加重机体"虚""毒""瘀",致使气血脏腑损伤,以脾胃、肝肾最为明显,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实运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因此,需要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探寻新的治疗方法。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相联系,不断发展完善,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基础,从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口腔黏膜反应等化疗药常见药物毒性的临床表现着手,即化疗药药物毒性的外在征象,将脏腑的病理表现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由象及藏,系统归纳了各类常见化疗药的药物毒性的脏腑特点,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药物毒性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藏象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玄府与肾足细胞裂隙隔膜在形态、特性、功能、病理、临床表现上存在高度相似性,临床运用通玄及固玄法治疗蛋白尿疗效确切;衷中参西,提出“玄府-足细胞裂隙隔膜”假说,进一步丰富玄府理论内涵,为中医药治疗蛋白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FD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西医多从胃肠的动力障碍入手,中医多认为本病由于肝郁脾虚,但临床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因精神心理因素复发的情况,中医脏腑体系认为心为神明之大主,可以调节神志活动,并且参与了FD的发病过程。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防治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其中,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优势,得到临床的认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总结导师临证经验得出,在治疗FD中,健脾和胃与调养心神合用,以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为主穴并配合腹部腧穴及百会,同时配合中药,并随诊加减,可获良效。在心胃相关理论指导下,针药并用可使得FD的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