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获得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指标,并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表现的差异。方法使用德尔菲法对20名全国知名中医专家进行咨询,获得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再对121名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检验德尔菲法获取的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根据主病分组比较各项指标敏感度。结果德尔菲法选出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20项,临床调查的检验结果与专家意见有一定出入,其按主病分组比较各项指标敏感度的结果不全一致。结论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在不同疾病中敏感度不同,体现了同证异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SS)、单纯结扎冠脉组(DZ)、疲劳跑步运动复合结扎冠脉组(PZ)。DZ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PZ组利用小动物跑台进行为期2周的跑步运动造成疲劳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28 d的力竭跑步;于术后28~31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同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28天开始,PZ组大鼠主症、兼症、舌象、脉象均符合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表现,结合相关病理性检测结果证明以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可以成功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阏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阏共性之外,气滞血阏病人出现HD、a/[a+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管袢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流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阏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模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取患者病情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诊断模型,然后分别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建立了3个诊断模型,经检验Bayes气虚血瘀证判别函数准确性最好.结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而建立的中医证型诊断模型准确性好,有利...  相似文献   

5.
黄烁  刘建勋  李磊  杨斌  许晴  王琼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216-4225
对单纯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疲劳跑步复合结扎冠状动脉、控制饮食+疲劳跑步双因素复合结扎冠状动脉4种方法建立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进行比较。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结扎冠脉组(L)、控制饮食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组(DL)、疲劳跑步复合结扎冠状动脉组(EL)、控制饮食+疲劳跑步双因素复合结扎冠脉组(DEL)。L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DL组通过2周控制饮食造成脾胃气虚为主的全身气虚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结扎冠脉,术后继续控制饮食;EL组通过2周跑台运动造成大鼠全身气虚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力竭跑步;DEL组通过2周控制饮食、跑台运动造成大鼠全身气虚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继续控制饮食并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力竭跑步;于术后4周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同时对脑钠肽、内皮素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4周,通过疲劳运动复合结扎冠脉方法建立的模型与其他3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比较与临床病因学基础以及与中医相关理论体系的联系更密切,在完整体现中医证候的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更符合临床实际发病的原因与特征,是一种条件可控、重复性好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气虚血瘀证占73%以上,气虚血瘀是重要的病因病机[1]。其客观化研究主要以临床和实验为手段,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风病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 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气虚血瘀证作为一个常见证,其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善,仍在探索中。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会议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气虚证辨证标准。同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8.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雷磊 《中医药导报》2007,13(11):81-83
介绍了从不同角度、循不同方法模拟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取得的成就。综合阐述了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系统评价指标,并就其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脑泰方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泰方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塞疗效。方法:72例经确诊的气虚血瘀证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或鼻饲脑泰方和尼莫地平,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在愈显率,临床神经功能减少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脑泰方对气虚血瘀证脑梗塞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0.
气虚血瘀证可见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 ,由于体质差异表现也不尽相同 ,据笔者临证 ,可归纳如下几点。1.气虚血瘀患者一般体质较弱 ,若由慢性疾病迁延演变而来 ,则病程较长。亦有部分急性大出血后 ,血去气耗 ,产生气虚血瘀 ,则病程较短 ,如急性脑溢血、产后大出血或手术之后等。2 .疼痛是其主要特征。疼痛多为固定不移 ,以隐痛或阵发性刺痛为主 ,夜间或劳累后加剧 ,久经不愈可触及包块。3 .面色白光白或晦滞 ,头痛且晕 ,短气懒语 ,神疲乏力 ,甚则心悸自汗 ,纳呆便溏 ,局部或全身浮肿 ;亦有半身不遂 ,肌肤甲错 ,毛发少泽脱落 ,女性则见经行色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心功能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气虚血瘀证评分划为轻、中、重3组,并纳入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完成各组心功能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凝血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等生物学指标的采集。比较各组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差异指标与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存在能量代谢、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气虚血瘀证轻、中、重3组间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NT-proBNP(r=0.144),PT(r=0.173),APTT(r=0.144)水平呈正相关,与6MWT(r=-0.287)水平呈负相关;6MWT[比值比(OR)=0.995,95%置信区间(CI)0.991~0.998),P<0.01],APTT(OR=1.088,95%CI 1.021~1.157,P<0.01)指标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严重程度与NT-ProBNP,6MWT,H-FABP,PT,APTT,TNF-α,NO指标密切相关,且6MWT,APTT指标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用于评估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辩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袁肇凯  杨运高 《中医杂志》1995,36(9):557-559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a/〔a+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襻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血脂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HD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情况、SOD、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血小板各参数[血小板压积(platelet crit, PCT)、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 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  相似文献   

14.
龙克栓胶囊是南京金宁信息技术研究所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经验研制的抗血栓新药,由鲜地龙、黄芪、川牛膝等组成,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之功,适宜于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笔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于1996年10月~1997年7月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3岁~70岁;病程<30天58例,31天~90天14例,91天~180天8例;住院病人64例,门诊病人16例;合并高血压56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29例,高脂血症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相似文献   

15.
德尔菲法确定血瘀证证候特征要素权重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血瘀证证候各特征要素所占的权重,为中医血瘀证证候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编制血瘀证入选指标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2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均数和变异系数的统计描述和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6,协调系数为0.507(x2=284.494,P〈O.001),确定了血瘀证证候各特征要素所占的权重。结论确定血瘀证常见证候特征有18种,并可为制定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中医血瘀证证候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震  王守富 《陕西中医》2018,(2):178-180
目的:观察中药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8例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观察指标包括血压测定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对比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cy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患者Hcy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活血降压汤治疗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气虚血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金洋淑 《山西中医》2005,21(6):11-1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偏瘫复原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75例,并设中风回春丸治疗63例为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3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9.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复原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中风回春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左心室功能和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NST和左心室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